京城,某处不显山露水的机构内部会议室。气氛庄重而肃穆。与会者不多,但每一位的肩上都承载着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任。林墨坐在下首,清晰地感受到这次汇报的非同寻常。
主持会议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目光如炬的老者,被称为“李老”,是国家安全领域尤其在金融安全方向的资深战略专家。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林墨同志,你们在滨城的工作,尤其是近期挫败针对渤海湾产业园的阴谋,做得很好,很及时。”李老的声音平稳,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不仅仅保护了一家企业和一个园区,更帮助我们验证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判断。”
他示意助手播放幻灯片。屏幕上出现了“普罗米修斯”和“涅盘”的关联图谱,但比林墨掌握的更为复杂和庞大。
“‘普罗米修斯’,并非一个传统的金融犯罪组织。”李老一开口,就定下了基调,“根据我们多方情报汇总和分析,它更像是一个由国际退役情报人员、顶尖黑客、金融极客和地缘政治投机资本共同组成的‘混合威胁实体’。他们的目标,从来就不局限于经济利益。”
幻灯片切换,展示了更多触目惊心的关联案例:某非洲资源国政局动荡前异常的矿产期货交易;某欧洲中型银行在遭遇挤兑前被精准散布的谣言;甚至包括几年前一次针对某亚洲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未遂网络攻击,其攻击模式与“普罗米修斯”的技术特征存在重合。
“他们的模式是‘四维攻击’。”李老继续阐述,“利用情报手段获取关键信息,利用网络技术伪造证据或发动攻击,利用金融工具放大破坏并牟取暴利,最终服务于其背后金主的地缘政治或战略投机目的。‘涅盘’计划,就是这种模式的集中体现。”
林墨感到一阵寒意。他之前的对手观被彻底刷新了。他面对的,是一个将金融战场视为整体战略一部分的、高度专业化和武器化的敌人。
“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林墨忍不住问。
“混乱与重构。”李老言简意赅,“在目标国家和地区制造足够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混乱,从而为其背后的资本和势力创造低价收割优质资产、重塑规则乃至影响力的机会。‘涅盘’,意味着他们试图在我们这里,点燃一场足够改变格局的‘危机之火’,从而实现他们的‘重生’。”
幻灯片上最终定格在一张复杂的网络图上,中心是一个模糊的、被标记为“智库A”的机构。“这是我们目前锁定的,‘普罗米修斯’和‘涅盘’计划最可能的战略策划和协调中心。它伪装成一家独立的国际政策研究机构,活跃在多个西方国家的首都,与某些军工复合体和情报圈子关系密切。”
会议明确了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第一, 升级应对架构:成立一个更高级别、跨部委的“应对新型混合威胁专项工作组”,李老亲自牵头,林墨作为金融安全领域的核心专家和一线指挥员加入。
第二, 构建“金盾”系统:以林墨的“风控中心”为基础框架,整合网安、情报、外交、宣传等多维度资源和技术,打造一个能够预警、分析、协同反制此类“四维攻击”的国家级平台。“风眼”系统将升级为“金盾”的核心金融风险感知模块。
第三, 主动防御与精准反击:改变被动应对模式,利用“金盾”系统,主动扫描和识别潜在的攻击路径和脆弱点,并制定针对性的反制预案。对于“智库A”,将通过外交、法律、金融等多种渠道,对其进行限制和反制。
“林墨同志,”李老最后看向他,目光中充满期许,“你的战场,已经从一个区域,扩展到了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全局。‘金盾’系统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在金融风险感知和化解方面的经验和智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离开会议室,京城的夜风带着一丝清冷。林墨感到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地沉重,但内心却燃烧着更为炽热的火焰。他终于看清了棋盘的全貌,也明白了自己手中棋子的分量。
这不再是银行与秃鹫的对抗,而是国家金融主权守护者与跨国混合威胁势力之间,在更高维度上的战略博弈。
他拿出加密电话,接通了苏晴。
“晴姐,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他将会议的核心精神简要告知,“我们需要重新调整策略。‘金盾’系统需要最强的国际金融情报支持。”
“明白。”苏晴的回答简洁有力,“我会调整重心,全力配合。”
随后,他拨通了赵工的电话。
“赵工,准备接收最高级别的授权和资源。我们的‘风眼’,要进化成‘金盾’了。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能够融合金融、舆情、供应链、甚至部分地缘政治变量的,更强大的预测和反制模型。”
回到滨城,林墨立即投入了“金盾”系统的筹建工作。他知道,“普罗米修斯”和“智库A”在遭遇重创后绝不会坐以待毙。下一轮的攻击,可能会更加隐蔽,也更加致命。他必须在攻击到来之前,将这张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金盾”,锻造得更加坚固和智能。
一场在无形战线上,关乎国运的更高维度棋局,已然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