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事被王府侍卫当众拖走的场景,如同在漕运衙署这潭死水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浪涛迅速席卷了整个衙门,并向着更外沿扩散。往日里那些或阳奉阴违、或冷眼旁观的胥吏们,此刻看向苏喆(林默)值房方向的眼神,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恐惧与敬畏。
这位年轻的林大人,不动声色间,竟以如此雷霆手段,直接将盘踞漕运多年的王主事连根拔起!其手段之狠辣,行动之果决,远超他们想象。一时间,衙署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苏喆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未急于安抚或清洗。恐惧,有时候比恩惠更能让人听话。他需要这种高压态势,来确保接下来的漕运整顿能够顺利推行。
他将核算好的贪墨数额清单和初步拟定的涉案胥吏名单,连同那份关键的誊录证供,一并封好,让护卫直接送往三皇子府。
做完这些,他并未停歇,而是开始着手起草一份《漕运新政疏略》。这份疏略,不仅包括如何追缴赃款、填补亏空,更提出了改革漕运管理机制、明晰权责、规范流程、引入监督等一系列长远之策。他要借此机会,不仅清除积弊,更要建立起一套更有效、更不易腐败的新体系。
这才是他真正留给此界的“传说”,也是获取大量愿力的关键。
就在他伏案疾书时,阿吉从外面匆匆回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与紧张。
“先生,外面都传开了!说王主事贪墨巨万,证据确凿,已经被殿下下狱!还说……还说先生您明察秋毫,慧眼如炬,是殿下新得的臂助!”阿吉声音压得低低的,却掩不住与有荣焉的激动。
苏喆笔下未停,只是淡淡应了一声:“知道了。”
名声的传播在他意料之中。经此一事,他“算无遗策”的谋士形象,算是在三皇子府乃至部分朝野圈子中初步立了起来。但这名声是双刃剑,既能吸引追随者,也会招致更猛烈的攻击。
“还有……”阿吉凑近了些,声音更低,“小的听说,守备衙门那边也闹起来了!赵统领带着殿下手谕去拿那个刘队正,差点和守备衙门的人冲突起来,最后还是那位张副将出面,才把人交了出来。现在外面都在猜测,守备衙门会不会被牵连……”
苏喆笔尖微微一顿。张副将出面了?是弃车保帅,还是故作姿态?这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但也说明守备衙门内部确实不干净,而且已经开始紧张了。
“不必理会。”苏喆继续书写,“做好我们自己的事。”
“是。”阿吉见先生如此镇定,也安心了不少,躬身退下。
午后,炎彻的赏赐和口谕到了。赏赐是些金银绸缎,不算特别丰厚,但意义重大。口谕则是对苏喆“勤勉任事,明察秋毫”的褒奖,并正式授予他全权处理漕运整顿事宜,可先斩后奏之权。
这表明,炎彻对漕运案的结果非常满意,并且给予了他更大的信任和权力。
送走传旨的内侍,苏喆看着那代表着权力和信任的手谕,脸上并无多少喜色。权力越大,责任越重,面临的危险也越多。他必须更加谨慎。
他召来了那位之前被王主事排挤、相对老实些的李书吏。李书吏此刻面对苏喆,已是战战兢兢,毕恭毕敬。
“李书吏,漕运日常事务,暂且由你代理。”苏喆将一份名单递给他,“这份名单上的人,暂时停职,配合调查。空缺的职位,由你从平日勤勉、未有劣迹的吏员中择优暂代。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李书吏双手接过名单,看了一眼,上面多是王主事的亲信党羽,心中既惊且喜,连忙躬身道:“下官必定恪尽职守,不负大人重托!”
这是苏喆的驭下之道,打一批,拉一批。清除掉核心的蛀虫,稳住中间派,提拔一些不得志但有能力的人,才能最快速度恢复衙署运转,推行他的新政。
处理完这些具体事务,苏喆再次将注意力放回那份《漕运新政疏略》上。他写得极为认真,引经据典的同时,又结合了现代管理的某些思路,力求既符合此界实际情况,又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时,窗外已是夕阳西沉。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疲惫,但内心却颇为充实。这种通过自身智慧和努力,一步步扭转局势、开创局面的感觉,与他单纯依靠武力或系统技能完成任务时截然不同,带着一种独特的成就感。
然而,就在他心神放松的刹那——
【叮!检测到宿主对当前世界“历史走向”及“制度文明”产生显着正向影响偏差,“局势推演”天赋契合度提升。天赋效果微幅增强,稳定性略有增加。】
一段清晰无比,绝无杂音的系统提示,突兀地在脑海中响起!
苏喆猛地一怔,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天赋契合度提升?效果增强?稳定性增加?
是因为他这番整顿漕运、谋划新政的举动,对此界产生了“显着正向影响”?
难道说,这“局势推演”天赋,不仅仅是一个被动技能,其威能和成长,竟与他改变世界、推动文明进程的深度和广度有关?
一个全新的、更加宏大的可能性,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若真如此,那他在这第八界的目标,就绝不仅仅是完成系统任务那么简单了……
他望向窗外那轮即将沉入地平线的红日,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
“有意思……”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意。
这历史谋士界的水,比他想象的更深。而他手中的桨,似乎也比预想的更为有力。
棋盘依旧,但执子之人,已然看到了更高处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