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宫之中。
“户部那边有消息了吗?”
已经过去好几天了。
这几日里,老爷子下令,让户部和吏部的官员,立刻在南直隶境内,查找有没有叫“桃花村”的地方。
可时间过去这么久,依旧毫无动静。
老爷子越来越坐不住了。
此刻,他正由宫中内侍服侍着,披上一身明黄色龙袍。
那位原本像极了普通老头的老人不见了。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位气势凌厉的皇帝——洪武帝!
在他身旁,是太子朱标。
“父皇,今早传来消息,吏部詹大人奏报。”
“说是在南直隶已查出十三个‘桃花村’,但全都查无结果。”
“这……”
“会不会是哪里出错了?母后中途离开?”
“还是……母后尚未醒来……”
听闻此言,老爷子脸色骤然阴沉!
他猛然怒吼!
“不可能!”
“标儿,你我亲眼所见,你也看到了!”
“那八幅画咱们好不容易解开,看到的那些线索,难道是假的?”
“你说那是假的?”
他一挥手,语气极为不稳。
“再说这种话,别怪我发火!”
“别说南直隶,就是杭州府、武昌府,甚至整个大明疆域!”
“凡是有桃花村的地方,一个都不准漏!”
“就算把地翻个底朝天,我也要找到她!”
老爷子双眼泛红。
这几天来,他吃不下,也睡不安稳。
以前不知道皇后的下落,倒还能勉强安心。
可现在,他知道她还活着。
她不仅活着,甚至可能在某个地方已经醒来。
这种情况下,他怎能安心?
“继续找,明天就是大朝会,我一定要问出个结果来!”
忽然,他又想起一件事。
“沐王那边回来了没有?”
朱标立刻答道:“信使来报,说明日便到!”
“明日?”
老爷子眉头紧锁,“詹徽不是说那些图是洋文吗?鸿胪寺不是有那些番邦使节?”
“就没人看得懂?”
鸿胪寺,负责接待外邦宾客。
朱标沉默不语。
这些天下来,所有问题都卡在原地,毫无进展。
老爷子心中怒火更盛。
“罢了,先去上朝!”
依照朝廷旧制,每月初一和十五,都会举行大朝会。
百官入朝,拜见皇帝,共议国事。
……
这场大朝会,内容繁杂。
包括夏收安排、防洪准备、官员晋升,还有怀城的修建等等。
老爷子一上朝,便直奔主题。
百官接连上前奏报。
终于,
当新任礼部尚书走上前时,众人纷纷提起了精神。
“启禀圣上,据信使传回的消息,镇守云南的沐王已抵达武昌府。依行程来看,明日便可入京。”
正题来了!
听到这句话的官员们,
全都竖起了耳朵,齐刷刷望向老爷子。
果然,老爷子在听完之后,立即开口。
“沐王病重,已经病得很深了。他是朕与皇后早年认下的义子。”
“你们也都清楚,他八岁就跟着朕,十二岁便能上战场杀敌,十六岁便随老将出征,讨伐吐蕃,平定云南!”
“还当着朕的面亲口说过,要为我朱家世代镇守云南!”
说到这,老爷子声音低沉。
“可现在,因太子先前病危的消息传到云南,他因此病情加重。”
“听说几位亲王回京,这才坚持要亲自赶来,见太子一面!”
“虽说不是朕亲生的,但却是朕与皇后认下的第一个孩子。”
老爷子语气沉重,身体微微前倾。
“这份情,是真感情。”
“听说他病重,朕心里难受。”
群臣纷纷低头,轻声劝慰。
“沐王福大命大,定会平安无事。”
“圣上请节哀。”
“是啊,圣上,还请保重龙体。”
可眼看着群臣只知低头劝慰,却没人说出个所以然来。
老爷子终于忍无可忍。
他猛地拍案而起。
“节什么哀?”
“你们真以为,朕把你们叫来,是听你们说这些的?”
老爷子怒目而视,身子前倾,盯着所有人。
“朕是来问事的!”
“说吧,那线索早在五天前就交给了你们!”
“查了五天,那个看不懂的天书,到底有没有破译出来?”
这一刻,原本因听政而稍显安静的朝堂,瞬间炸开。
众臣纷纷低头,生怕被点名。
“詹徽,你躲什么?”
老爷子直接点名,“朕记得你说过,那是西域的文字!”
“朕给了你时间去查。”
“你查到了什么?”
詹徽苦笑一声,缓缓出列,准备回话。
老爷子早有准备,根本不给对方啰嗦的机会。
一连串追问,毫不拖泥带水,句句直指要害!
他目光一转,投向另一侧。
“鸿胪寺的大人,你也别藏着掖着,出来说话!”
“还有礼部的几位,你们不是一直主张要与外邦友好相处吗?”
“这几年,咱可没少给他们好脸色,除非是那些不知死活、主动挑衅的,咱都算得上仁至义尽了吧。”
“现在……”
“咱早就把那些符号交给你们了,你们也该给出个说法了吧?”
被点到名的官员们,一个个低头不语。
冷汗从额头渗出。
“回陛下,臣的确去查过,但他们却说这些东西毫无价值,虽说看起来有点像什么,但不过是随意拼凑的符号罢了……”一名鸿胪寺官员赶紧开口。
“毫无价值?”
老爷子火气上来了,冷冷反问:“你是这个意思?”
那官员顿时吓得不敢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