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深处,静谧无声。
朱雄英盘坐于虚空中,心神沉敛,正推演未来种种布局。
忽然间,天地微颤,空间泛起层层波纹。
他双目骤睁,唇角轻扬:“终于来了。”
第五阶段——国富民强,已然开启。
原本局促的空间开始扩张,浓雾翻滚如江河奔涌,旧景褪去,新象初生。
曾经只及人高的桃树,此刻根系深扎,枝干拔节而起。
转瞬之间,花影纷飞,桃瓣如雨。
山谷之内,春意铺展,草木争荣。
虽不及昔日全盛之时那般万花齐放、群峰叠翠,但如今之貌,已足堪大用。
朱雄英朗然一笑,压抑已久的气息终于得以释放。
是时候现身了。
……
钟山之巅,风起云涌。
距离上次踏足此地,已过去三月。
一道青衫身影,悄然立于峰顶。
朱雄英感知着天地间流转的能量波动。
这股力量,源自北境战场的首场胜绩。
虽能量有限,却也说明:明军已取得局部胜利,虽非决战定局,但士气已振。
事实确然如此。
……
也速迭儿退回营帐,双手仍止不住颤抖。
眼中余悸未消。
“明军究竟掌握了何等手段?”
“那些火器……怎会如此不同!”
人群之中,任宗盛白衣如雪,与其余祭司一般无二。
他是唯一踏足过大明之人。
众人的视线纷纷汇聚于他。
他缓缓开口:“皆因皇长孙。”
“皇长孙?”帖木儿汗国四王子心头一震。
记忆浮现。
他蓦然皱眉。
脑海中浮现出那个躺在病榻上、形同废人的六王子莫古。
曾几何时,莫古最受父王宠爱,在诸兄弟中风光无限。
连出使大明这般要务,都交由其手。
若无意外,归来之后,极可能被立为储君。
然而——
自大明归来,一切逆转。
那位天之骄子,竟心智尽失,再难理政。
父王震怒。
其他兄弟却暗自庆幸。
视之为神明庇佑,重获争夺之机。
而他,身为最受瞩目的王子,又与莫古关系亲厚。
因此得以接收其旧部势力,远赴这片被称为“祖先之地”的疆域。
只为结盟抗敌。
毕竟——
莫古归国后带回的消息,让整个帖木儿汗国震惊。
大明之强,超乎想象。
霸道凌厉,不容冒犯。
即便他们逃至东察合台汗国,仍遭追杀不止。
更甚者,父王曾秘密召见大祭司,闭门长谈。
“那位皇长孙,朱雄英!”
整个使团曾一致认定,大明因他的降世,气象为之一新。难道今日,再度掀起巨变的,还是此人?
“不是传言说,他命格已尽,如残阳将坠,不过是短暂闪现吗?”沃里坤·帖木儿眼中怒火翻腾。
任宗盛缓缓开口:“师妹来信提及,这位皇长孙近日再有动作,正是围绕大明军制革新。”
“而我们方才遭遇的,极有可能便是神威军下属的北平卫。”
此事早已不算隐秘。
即便没有师妹传讯,单凭他们自身的情报网,也已反复验证数次。
他又道:“信中还特别提到一人——蜉蝣道人。”
“何人?”
“你说的是蜉蝣道人?他是皇长孙背后之人?”沃里坤心头一震。
他对玄机之道虽不精通,却始终相信世间确有非凡之存在。
蜉蝣道人……此名闻所未闻,却又透着诡谲之意。
此时,也速迭儿终于按捺不住,插言道:
“四王子,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获取同等技艺!”
“否则,照此下去……”
“今日蒙古骑兵溃败之景,明日便轮到你们。”
“你我皆无生路可言。”
他说得没错。
但凡亲眼目睹方才战场之局面,谁都能意识到——战争的规则已然更替。
沃里坤望向任宗盛。
“我会尽力。”对方沉声应下。
沃里坤双目灼热,几近燃烧。
大明的火药,他们亦有搜集。
可无论怎样尝试,都无法复现今日所见之破坏力。
倘若……
若能掌握此技,汗位之争,胜者必是自己!
“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将此工艺夺来!”
“唯有如此,方有胜算!”
稍顿片刻,他转头看向也速迭儿。
“大汗,眼下尚不可退兵。一旦撤走,各部族必将离心离德,难以再聚。”
也速迭儿颔首。
这正是他心中所想,他靠弑君登基,根基本就不牢。
此次出征由他主导,若无功而返,归去之后必失权威,甚至性命难保。
与其……
不如……
他眸光微冷,闪过一丝狠厉。
“与其回去任人宰割,不如借各部之间的旧怨,让他们彼此消耗一番。”
继而,他凝视身旁的四王子。
“接下来,哪怕以人命堆砌,我也要得到明军的那些武器!”
……
“体内的能量确实回升了些许,勉强称得上恢复,至少能动用些许能力。”
“只是这身外化身……”
“咦!”
朱雄英眉头微动,眸光一闪。
他的身外化身,竟已持续了两个时辰。
此前,每日仅能维持一个时辰,需休整一日方能再度施展。
如今却悄然翻倍。虽增幅有限,但足以说明——只要能量不断积累,系统便将持续进化,两项技能亦会随之提升。
这条路,还得走下去。
强国之路,已在心中成形。
早在桃园空间中,他便已将未来谋划妥当。
如今摆在面前的富国强民之策,有两条可行方向。
其一,以武立威,震慑四夷。
或征讨诸国,或拓展疆域,皆可带来海量能量。
但此法耗时甚久。
以大明当前军力,奔赴边远之地,仅行军便需两三个月。
况且,尚存于世的小国,哪怕弹丸之地,也非轻易可下。
其地有民,其城有防,其志不屈。
一旦开战,沿途阻击、据城死守,战事拖至半年乃至数年,实属寻常。
对朱雄英而言,这般节奏太过迟缓。
且连年用兵,易动摇国本。
纵然兵强马壮,边将骁勇,亦不可长年征战。
战火不息,百姓难安。
更紧要者,乃人口之匮乏。
这才是大明眼下最急迫的难题。
大明立国未久,洪武至今方才二十五载。
历经辽宋纷争、金宋更迭,再到蒙元统治,民生凋敝,十室九空。
洪武二十四年,各地官府曾向户部呈报户籍。
最终统计显示:全国在册户口,不过六十三万余户。
总人口,堪堪五千七百余万。
数目实在太低。
距离亿人之众,尚差近半。
如此基数,岂敢轻启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