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目光微动,略带意外。
内文学馆隶属中书省,专为宫人授学之所。每日皆有儒士讲经论道,传授诗文礼制与典章要义。凡由此出身者,多可进入六尚三十六司任职,前程明晰。
然而,趋之者寥寥。
只因前往者,多为失宠妃嫔或年迈内侍宫婢。
故此,李世民不禁诧异——武媚娘年仅十五,正值韶华,竟主动请入此地?
“心中所向,可是女官之位?”他轻声问道。
旋即一笑,似有所悟:“不必舍近求远。司正一职空缺,以你才识,足可担当。”
“再历数载,若仍稳重勤勉,宫正之位亦可托付。”
六尚三十六司皆有品秩俸禄,与外朝官员无异。
而宫正统摄诸内官,执掌戒律纠察、惩戒处分之权,司正、典正为其辅佐。
纵是妃嫔皇子、公主贵胄,见之亦须礼让三分。
今上许她司正之位,两年后晋为宫正,或将创下前所未有之纪录。
秉笔太监心潮翻涌,未料武媚娘再度出语惊人。
“谢陛下厚爱。”她抬眸直视天颜,声音清亮如泉,“然奴婢所求,并非仕途升迁,唯愿广览典籍,增益才识。”
“女子亦当以学问立身。昔有皇后着《女则》,光照千古;长乐公主才情冠绝一时,皆为奴婢仰望之标。”
李世民默然片刻,心中波澜暗起。
原以为不过是一介聪慧小婢,却不料胸中有如此丘壑。
后宫女子,或争宠邀幸,或企盼飞升;而此人竟拒高位如拂尘,甘入冷院苦读,更道出这般气度卓然之言。
“丽质识人之明,果然非凡。”
“寡人随手指点一人,竟藏锦绣于身。”
他面上不动声色,凝视良久,终颔首应允:“准你入内文学馆读书,司正之职为你虚席以待。”
“另赐御前行走之权。”
秉笔太监呼吸一滞!
御前行走!
这般礼遇,连朝廷重臣也未曾享有。
无需通禀便可面圣,任何事务皆可直达天听,毫无阻碍。
“奴婢谢陛下恩典。”
武媚娘跪地叩首,姿态端正,不卑不亢。
李世民静静凝视她片刻,随即转身,缓步离去,背影融入湖心亭外的薄雾之中。
她依旧伏身低首,纹丝未动。
待帝王身影彻底消失,秉笔太监方才上前,脸上堆起笑意:“恭喜武司正,得此殊荣,从此平步青云……”
话未说完,便察觉她双肩微颤,泪水早已滑落脸颊,滴在石砖上。
他一愣,旋即明白,轻轻叹息。
终究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女子,骤然置身高位,悲喜交加,难以自持。
他取出一方素净帕子递去,语气温和:“收一收泪吧。如今你是御前司正,莫教旁人看了去,失了体面。”
武媚娘接过,指尖微抖,仍强撑着再度叩首:“谢过王公公。”
秉笔太监微微颔首,眼中浮现出一丝赞许。
宫中多少人一旦得势,便张狂失态,目中无人。她却能在荣耀临头时守住本心,实属罕见。
“难怪吴怀礼那老狐狸如此器重她,果真不凡。”他在心中默念。
吴怀礼乃掌印太监,与他权责相近,平日各立山头,互不相让。
几句宽慰之后,秉笔太监便告辞离去,湖心亭重归寂静。
武媚娘拭净泪痕,缓缓坐到石凳上,手中紧握那只装着鱼食的木盒,目光空茫。
幼时家中遭表兄凌辱,随母远走长安;入宫后饱受欺压,若非那位如月临尘的殿下暗中庇护,怕早已折翼深宫。
如今命运逆转,终于立于人前。
这一日,她已等候太久。
她忽地站起,将盒中鱼食尽数倾入湖中。
水面顿时翻涌,群鲤跃动,银鳞闪动,争食之声不绝于耳。
似有千百尾鱼逆流而上,奋力跃向虚空。
宛如龙门之前,万鲤争渡!
她望着这沸腾的湖面,眼神渐渐迷离。
脸颊泛起一抹异样的红晕,唇被咬出浅浅牙印,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殿下,媚娘定会寻到你……”
女子之身又如何?
她武媚娘,不甘为池中观赏之鱼,只愿化风雷而起,撞破那道天门,逆鳞成龙!
数日后,李世民依武媚娘所献之策,决意暂避兵戈,按下征伐秦国之心。
唐秦盟约就此作废,两国断交,昔日同盟烟消云散。
边境贸易随之封锁,所有秦国商贾限时离境。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无数士人愤然上书,百姓街头议论纷纷,皆认为此举过于退让,当兴兵问罪,以振国威。
百姓的喧嚣终究撼动不了朝堂之上的决断,政令如常推行。
消息像风一样迅速吹遍天下诸国。
......
宋国,汴京。
这些日子,宋国一直紧盯秦、唐两国的一举一动。
从唐军退出燕云十六州,到唐国公开与秦国断盟,每一步情报都及时送入宫中。
当赵构听到秦唐联盟彻底破裂时,忍不住仰头大笑。
“秦国自毁长城,真是天意所向!”
他笑意满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
他何曾真正畏惧秦国?真正让他寝食难安的,是那个与秦国并肩而立的唐国!
两国联手,宋国只能退避三舍。
如今唐国抽身而去,单凭一个秦国,如何能挡宋国锋芒?
赵构心情畅快,伸手重重拍了拍秦桧的肩头,语气欣慰:“好,很好!秦卿此计,堪称妙极。”
“瓦解两国同盟,你首功一件!”
这离间之策出自秦桧之手,实施之后成效显着。
不仅撕裂了秦唐之间的信任,更让他们反目成仇。宋国坐收渔利,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巨大优势。
“臣所行皆为尽忠职守。”
“陛下过奖了。”
秦桧低头应答,神色谦恭,毫无骄矜之色。
这份姿态让赵构愈发欢喜。
这时,范仲淹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如今唐国不再插手,我军可放手应对秦国。”
“臣请即刻出兵,夺回燕云十六州,光复旧土。”
他记着岳飞临行前的提醒:绝不能给秦国喘息之机。
刚得的土地若未稳固,便是最好的反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