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布料,凌风又带着念儿在镇上转了转,看到有卖针线的小摊,又买了些针和线,还买了一把剪刀——凌慧之前的剪刀早就钝了,剪布料很费劲。念儿还看到卖小泥人的摊子,想要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泥人,凌风也给她买了下来,小家伙抱着泥人,笑得合不拢嘴。
眼看快到中午了,凌风担心凌慧和张婶会担心,就带着念儿往棚屋区走。回到棚屋时,凌慧和凌萍已经把棚屋收拾得干干净净,床板上铺好了干净的被褥,地面也扫得一尘不染。张婶则坐在门口,手里拿着针线,缝补着凌风之前穿破的衣服。
“你们回来啦!”看到凌风和念儿,凌慧赶紧迎上来,接过凌风手里的布料和针线,笑着说,“这红色的细棉布真好看,念儿穿肯定漂亮。”
念儿赶紧把怀里的小兔子泥人举起来,给凌慧看:“娘,你看!这是舅舅给我买的小兔子,可爱吗?”
“真可爱,念儿喜欢就好。”凌慧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又对凌风说,“粥棚的粥已经领过了,是粟米粥,还挺稠的,你们赶紧喝点垫垫肚子。”
凌风点点头,接过凌慧递来的粥碗,喝了一口,粥虽然简单,却很暖胃。他放下碗,对凌慧说:“慧姐,下午我去镇里的粮店看看,再囤点粮食。粥棚的粥虽然每天都有,但总不能一直靠领粥过日子,况且说不定那天就没了,咱们得多囤点粮食,心里才踏实。”
“好,你去的时候小心点,要是遇到什么事,就找镇上的差役帮忙。”凌慧叮嘱道,又拿出一些铜钱递给凌风,“多买些粟米和糙米,这两种粮食耐放,也顶饿。要是粮店有面粉,也买一点回来,偶尔可以做些馒头、面条吃。”
下午,凌风独自一人来到镇西头的粮店。粮店的门面不算大,门口却堆着不少粮袋,上面写着“粟米”“糙米”“面粉”等字样。店里的人不多,只有一个伙计在招呼客人,店主是个中年男人,穿着一件蓝色的绸缎褂子,正坐在柜台后面算账。
看到凌风进来,店主赶紧放下手里的账本,笑着迎了上来:“客官想买点什么粮食?我们这儿的粮食种类齐全,有粟米、糙米、面粉,还有少量的小米,都是从正经粮商那里进的,质量绝对有保障,价格也公道。”
凌风点了点头,走到粮袋旁,蹲下身子,抓起一把粟米,放在手里仔细看了看——粟米颗粒饱满,颜色金黄,没有沙子和杂质,确实是好粮。他又抓起一把糙米,同样颗粒饱满,没有发霉的迹象。
“粟米和糙米怎么卖?”凌风站起身,问道。
“粟米一斤八文钱,糙米一斤七文钱。”店主笑着说,“客官要是买得多,价格可以再优惠点。最近镇上的流民多,买粮食的人也多,都是成百斤地买,咱们都是按批发价算的。”
凌风心里盘算着——空间里还能存放不少粮食,买两百斤粟米和一百斤糙米,足够他们吃好几个月了。他故意装作犹豫的样子,皱了皱眉说:“八文钱一斤有点贵了,我上次在清风镇买粟米,才七文钱一斤,糙米才六文钱一斤。你们这儿的价格,比外面贵了不少啊。”
店主愣了一下,赶紧解释:“客官,清风镇的粮可不能跟我们这儿比!清风镇战乱多,粮食大多是从别处抢来的,质量没保障,还经常掺沙子、掺霉米。我们这儿的粮食,都是从南边的产粮区运来的,路上要经过好几个镇子,运费就不少,而且我们从不掺假,八文钱真不贵了。”
他顿了顿,又说:“要是客官真心想买,而且买得多,我给你算便宜点。粟米一斤七文五,糙米一斤六文五,怎么样?这已经是成本价了,再多就不赚钱了。”
凌风心里暗暗点头,这个价格确实很公道,比他预期的还要便宜。他笑着说:“行,就按你说的价格。给我装两百斤粟米,一百斤糙米,再装五十斤面粉。”
店主一听,脸上的笑容更浓了,赶紧喊伙计:“小王,快!给客官装两百斤粟米、一百斤糙米、五十斤面粉,都要最好的!”
伙计应了一声,赶紧拿起粮袋,开始装粮食。凌风则走到柜台前,拿出铜钱,开始算账:“两百斤粟米,一斤七文五,一共一千五百文;一百斤糙米,一斤六文五,一共六百五十文;五十斤面粉,一斤十二文,一共六百文。加起来一共两千七百五十文,对吧?”
店主笑着点了点头:“客官算得真准,一共两千七百五十文。”
凌风数出两千七百五十文铜钱,递给店主。店主接过铜钱,仔细数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又给了凌风五十文铜钱:“客官第一次来咱们店买粮,又是大客户,这五十文就算是给客官的优惠,以后常来光顾啊!”
凌风接过铜钱,笑着说:“多谢店主,以后肯定常来。”
没一会儿,伙计就把粮食装好了,一共装了七个大粮袋。凌风从空间里摸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空麻袋,假装是从外面带来的,让伙计把粮食倒进空麻袋里——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空间的秘密,只能用这种方式掩饰。
买完粮食,凌风又去了趟盐铺,买了十斤粗盐——盐是生活必需品,而且耐放,多囤点准没错。他还买了些花椒、八角、桂皮等调味料,有了这些调味料,以后做饭会更美味。
回到棚屋时,天已经快黑了。凌慧正在给念儿缝新衣服,张婶坐在旁边帮忙穿针引线,凌萍则在整理凌风买回来的粮食,把粟米、糙米、面粉分别装在不同的袋子里,整齐地堆在棚屋的角落。
“你回来啦!买了这么多粮食,这下咱们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看到凌风回来,凌慧笑着说,放下手里的针线,接过凌风手里的调味料,“还买了这么多调味料,以后就能做更多好吃的了。”
念儿也跑了过来,抱着凌风的腿,仰着头说:“舅舅,你买了这么多粮食,是不是以后每天都能吃好吃的了?”
“是啊,以后咱们每天都能吃好吃的,念儿还能天天吃糖葫芦。”凌风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开始生火做饭。他在锅里煮了些粟米粥,又从空间里拿出一些野菜,用新买的调味料炒了一盘野菜。很快,粥香和菜香就弥漫了整个棚屋。
大家围坐在火堆旁,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天。念儿喝着粥,吃着炒野菜,小脸上满是满足:“娘,今天的野菜真好吃!比之前的好吃多了,有香味!”
“好吃就多吃点,以后娘经常给你做。”凌慧笑着给念儿夹了一筷子野菜。
张婶喝着粥,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感慨:“真没想到,在这乱世里,还能找到这么安稳的地方。要是能一直住在这里,不用再颠沛流离,就太好了。”
“会的,咱们就在这儿好好住下来。”凌风看着大家,语气坚定地说,“等咱们攒够了钱,就在镇上买块地,盖一间像样的房子,让大家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以后,再也不用怕土匪,不用怕饿肚子,不用再到处逃难了。”
凌慧和凌萍眼里也充满了期待,她们都盼着能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一个不用再担惊受怕的家。
外面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巡夜的差役开始在棚屋区巡逻,嘴里喊着“关好门窗,注意防火”的口号,声音在夜色中回荡。棚屋里的火堆噼啪作响,映着每个人的脸,显得格外温馨。念儿靠在凌慧怀里,慢慢睡着了,嘴角还挂着甜甜的笑容,估计是在做着有新衣服、有糖葫芦的好梦。
凌风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踏实和温暖。这一路的颠沛流离,这一路的艰难险阻,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太平镇虽然只是一个临时的落脚点,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在这里给家人一个安稳的未来,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