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凌风抬起头,眼中已有了决断:“去,为什么不去?正好借此机会,探探行营的虚实,也让北疆各方看看,我黑石城并非畏首畏尾之辈。”
“风哥儿!”陈大疤急道。
“无妨。”凌风摆摆手,“此行虽险,但未必没有转圜之机。关键在于,如何去,以及去之后如何应对。”
他随即开始部署,条理清晰:
“其一,仪仗与护卫。柱子,你亲自挑选两百最精锐的骑兵,一人双马,装备最新钢刀钢甲,旌旗鲜明,作为我的亲卫仪仗。人要精,气势要足,要让行营的人看看我黑石城的军威!”
“其二,随行人员。老拐叔,你与我同去,负责打理庶务,应对官场往来。另外,带上两名机灵的文书和医师。”
“其三,城内安排。我离开期间,城内军政事务,由陈大疤暂代总管,铁头辅助。严守城池,加强巡逻,没有我的手令,任何外人不得进入匠作区及城西北禁区。若遇紧急情况,可依预定方案处置。”
“其四,对外言辞。此去行营,是为禀报黑石城防务,听取上峰指示。若有人问及城中事务,一概以‘防务机密’或‘战后恢复,百废待兴’应对,不得透露具体细节,尤其是新军械及粮产情况。”
众人见凌风决心已定,且安排周密,只得领命。陈大疤拍着胸脯保证:“风哥儿放心!城在人在!你一路小心!”
三日后,凌风带着两百铁骑,打着明威将军和黑石城的旗号,离开了黑石城。队伍盔明甲亮,刀枪耀眼,行军队伍肃整,一股百战精锐的彪悍气息扑面而来,引得沿途百姓和零星哨卡纷纷侧目。
数日后,队伍抵达朔风城。这是一座比黑石城大得多的军事重镇,城墙高厚,守军林立,气象森严。行营辕门外,凌风命大队人马在指定区域扎营等候,只带了柱子、老拐及十名亲卫入城。
行营总管府邸,气氛凝重。年过五旬、面容威严的行营总管赵擎苍端坐主位,两侧分坐着几位副将、参军,以及……云州郡守高万山赫然在列!高万山看到凌风进来,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意。
“末将黑石城镇守使、明威将军凌风,参见总管大人!”凌风依军礼参拜,不卑不亢。
赵擎苍打量了凌风几眼,微微颔首:“凌将军年少有为,黑石城一战,打出了我大夏的威风,不错。赐座。”
“谢总管。”凌风落座,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众人。
会议开始,赵擎苍先是通报了北凉内乱的最新情况,强调边境防务不可松懈。随后,话题便转向各城镇守使汇报防务状况、兵力配置、军械粮饷等具体事宜。
轮到凌风时,他早有准备,起身禀报,言辞简练,重点突出黑石城战后艰难恢复、兵力折损、城防亟待修缮、粮饷短缺等困难,但对于具体兵力数字、新式军械等敏感问题,则巧妙以“依制配备”、“正在加紧修复补充”等语带过,既符合程序,又不露底细。
高万山在一旁听着,不时插话,语气看似关切,实则步步紧逼:“凌将军,听闻黑石城与西荒部落贸易频繁,所得颇丰,不知于军饷可有补益?”“黑石城新式军械似与制式不同,威力颇大,不知从何而来?”“城中似乎新增不少兵员,粮饷何来?”
面对这些刁钻问题,凌风从容应对,或引据经典(如边城易货旧例),或强调必要性(为抗北凉不得已而为之),或将问题反抛回去(若朝廷能足额拨付,自当停止贸易),言辞恳切,逻辑清晰,滴水不漏,让高万山几次语塞。
赵擎苍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不置可否。他看得出,这年轻人不简单,沉稳干练,心思缜密,难怪能在边城站稳脚跟。
会议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最终并未形成任何实质性决议,更多的是各方陈述和试探。散会后,赵擎苍单独留下了凌风。
“凌风,”赵擎苍屏退左右,语气缓和了些,“你是个聪明人。高郡守所言,虽有些苛责,却也不无道理。边将拥兵自重,与番部过往甚密,乃朝廷大忌。你还年轻,前程远大,当谨言慎行,以国事为重。”
凌风心中凛然,知道这是警告,也是提醒。他躬身道:“末将谨记总管教诲。黑石城所为,皆只为保境安民,绝无二心。若朝廷有令,末将无不遵从。”
赵擎苍点点头:“嗯。北凉局势未明,黑石城位置关键,你好自为之。下去吧。”
凌风退出总管府,心中明白,此行虽未撕破脸,但行营和高万山对他的忌惮已更深。未来的路,恐怕会更加艰难。但无论如何,他总算过了这一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黑石城的实力和态度。
从朔风城返回黑石城的路上,凌风的心情并不轻松。行营总管赵擎苍最后的告诫言犹在耳,高万山那阴冷的目光更让他确信,云州方面乃至更高层的北疆行营,对黑石城的快速崛起已然心生警惕,未来的打压和制约只会多不会少。
然而,这种外部压力,反而更加坚定了凌风加速提升自身实力的决心。依靠朝廷的补给和认可终究是镜花水月,唯有自身拥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在任何风浪中屹立不倒。
回到黑石城后,凌风第一时间听取了陈大疤关于城防和军务的汇报,一切井井有条,并未因他的离开而产生任何混乱。随后,他便将注意力投向了两个最关键的地方:匠作区和砺锋谷。
匠作区那边,水力机械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无数次调试和改进,第一台实用化的水力鼓风机终于稳定运行起来!巨大的水轮在黑水河的推动下日夜不息,通过一套精巧的齿轮连杆机构,带动着数个巨大的皮囊风箱,为王大锤的铁匠工坊提供了稳定而强劲的风力。炉温得到了精确控制,炼钢的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工匠们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专注于更精细的锻造工作。
刘老根的木匠坊也受益匪浅。水力带动的锯床和钻床,使得处理大型木料的效率成倍增加,守城器械的制造速度明显加快。工匠们的热情空前高涨,开始自发地研究如何将水力应用到更多工序上。一股技术革新的浪潮,正在黑石城的匠作区悄然兴起。
凌风对此大为赞赏,重赏了有功的工匠,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他知道,这种基础生产力的提升,对黑石城长远发展的意义,甚至不亚于打一场胜仗。
而真正让凌风感到安心的,是砺锋谷的进展。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暗影指挥官严格按照计划,又成功转化并训练了近百名傀儡士兵。如今,整个“砺锋”军数量已超过四百,完全按照正规军的编制进行管理和操练。
凌风再次秘密进入砺锋谷检阅。四百余名身披特制黑甲、面无表情的战士,肃立在谷中空地上,鸦雀无声,只有山风吹动甲叶发出的轻微摩擦声。他们按刀盾手、长枪兵、弓弩手混编成数个方阵,在指挥官无声的精神指令下,进行着各种复杂的战术演练。阵型变换如行云流水,进攻时如潮水般汹涌,防守时如磐石般稳固。更令人心惊的是那种绝对的纪律性和对伤亡的漠视,仿佛他们不是血肉之躯,而是真正的杀戮机器。
凌风甚至亲自下场,与一队傀儡士兵进行了模拟对抗。他惊讶地发现,这些经过能量初步淬炼的傀儡,单体力量、速度和反应都比普通精锐士兵强上一筹,而且彼此间的配合简直天衣无缝,仿佛共享一个大脑。若非他身手远超常人,又有精神力优势,差点就吃了亏。
“很好!”凌风满意地点点头。这支完全由他掌控的暗影力量,已经成为黑石城最深的底蕴之一。他下令,继续稳妥地扩大“砺锋”军的规模,同时开始尝试训练他们进行小规模的夜间突袭、潜伏侦查等特殊任务。
检阅完毕后,凌风将暗影指挥官叫到一旁,吩咐道:“接下来,我们的目光要放得更远一些。除了继续关注北凉王庭的动向,也要开始留意云州方向,特别是高万山的动静。我需要知道,他接下来可能会用什么手段来对付我们。”
“是!属下会加派人手。”暗影指挥官冷然应命。
带着从匠作区和砺锋谷获得的信心,凌风回到了城主府。他召集了核心成员,简要通报了朔风城之行的经过和结果。
“行营和高万山暂时不会明着对我们动手,但暗地里的绊子绝不会少。”凌风总结道,“我们必须加快脚步。农业上,新粟种要尽快扩大种植面积,争取明年能部分自给自足。匠作上,水力机械要推广到更多工坊。军备上,练兵不能松懈,军械囤积要加速。另外,与西荒黑石峒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可以考虑派一名常驻使者,加深联系。”
众人领命,各自忙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