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前的白玉广场,早已被晨光镀上一层金辉。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绯色官袍与青色襕衫在风中微微起伏,像两片沉默的海。最前排的镇国公魏骁按着腰间的佩剑,鬓角的白发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 这位曾随先帝征战的老将,今日特意换上了当年平定北疆时穿的朝服,说要 \"给苏家丫头撑场面\"。
广场中央的丹陛上,礼部尚书沈敬之正整理着手中的册文。明黄绸带包裹的卷宗沉甸甸的,他摸了摸封皮上 \"皇后册封文\" 五个金字,忽然想起十二年前,也是在这太和殿,苏明哲因 \"贪墨盐税\" 被革职查办,那时站在这里宣读罪证的,正是他自己。人生兜兜转转,竟能亲手为故人之女主持册封大典,沈敬之的眼眶有些发热。
\"吉时将至 ——\" 司礼监太监的唱喏穿透晨雾,广场上的窃窃私语瞬间消散。百官屏住呼吸,望向宫道尽头那抹缓缓移动的朱红 —— 皇后的仪仗终于来了。
十六抬的凤辇在金甲武士的护送下,沿着青石板路缓缓驶来。辇车四角的金铃随着步伐轻轻摇曳,\"叮咚\" 声里,混着远处传来的编钟鸣响,像天籁落进凡尘。最引人注目的是辇车周围的宫娥,她们手捧的鎏金托盘里,盛放着五谷、香草与玉佩,都是 \"祈福纳祥\" 的吉物。
凤辇行至丹陛下停稳,李德全高唱:\"请皇后下辇 ——\"
明黄色的轿帘被轻轻掀开,一只纤纤玉手先探了出来,指尖戴着枚羊脂玉戒指,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随即,苏凝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眼前:玄色翟衣上的十二章纹流转着微光,日月星辰在衣摆处若隐若现,凤冠上的九只金凤凰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颤动,东珠串成的流苏垂在肩头,却遮不住她眼底的沉静。
百官中响起一阵低低的抽气声。谁也没想到,这位曾被非议 \"罪臣之女\" 的苏娘娘,穿上皇后礼服竟有如此气度 —— 既没有初登高位的惶恐,也没有恃宠而骄的张扬,就像一潭深水,看着平静,底下却藏着千钧力量。
\"陛下驾到 ——\"
随着又一声唱喏,皇帝的龙辇从太和殿侧门驶出。他没有坐轿,而是步行走到苏凝身边,自然地伸出手。苏凝犹豫了一瞬,将手放进他掌心 —— 那掌心温热干燥,带着常年握笔的薄茧,却让她莫名心安。
两人并肩踏上丹陛的瞬间,广场上的编钟忽然奏响《庆善乐》。乐声恢弘而庄重,每一个音符都像敲在人心上。苏凝踩着事先标记的青石砖,一步一步往上走,能清晰地感受到脚下传来的凉意,和掌心传来的温度,一冷一暖间,仿佛是天地在为她加冕。
站在太和殿门口回望,广场上的百官如星子般排列,远处的宫墙在晨光里连绵起伏,像一条沉睡的巨龙。苏凝忽然明白,这丹陛不仅是权力的阶梯,更是责任的开端 —— 从今日起,她要与身边这个人一起,站在这里,看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安居乐业。
\"请陛下、皇后登殿 ——\"
沈敬之捧着册文,率先走进太和殿。殿内早已燃起百和香,烟气缭绕中,龙椅后的 \"正大光明\" 匾额格外醒目。皇帝牵着苏凝走到殿中,转身面对百官时,广场上的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声浪震得梁上的彩绘都仿佛在颤动。
苏凝按照礼官的指引,在龙椅左侧的凤座旁跪下。冰冷的蒲团贴着膝盖,她却挺直了脊背。沈敬之上前一步,展开明黄册文,用带着穿透力的声音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苏氏凝,毓秀名门,禀性温良。昔承先皇之德,入侍后宫;今辅朕躬,克娴于礼。其德行昭于内外,其贤名播于朝野。特册封为皇后,钦此 ——\"
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撞在太和殿的金砖上,弹回来,落进每个人耳朵里。那些曾质疑她出身的人,此刻都低垂着头,没人敢看殿中的女子;那些曾受苏家恩惠的人,眼角悄悄泛起了泪光。
\"臣妾苏氏凝,接旨谢恩。\" 苏凝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没有丝毫颤抖。她接过内侍递来的金册,入手沉甸甸的,册页上 \"皇后之宝\" 的朱印鲜红如血,仿佛是用无数人的期待与信任染就。
皇帝亲自将象征皇后权力的金宝放在她手中。那方玉印通体洁白,印纽雕刻着一对交颈的凤凰,正是当年先帝赐给孝慈高皇后的旧物。\"从今日起,这六宫之事,你可全权决断。\"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朕在朝堂,你在后宫,我们一起守着这天下。\"
苏凝抬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那里没有帝王的猜忌,只有并肩同行的郑重。她握紧手中的金宝,再次叩首:\"臣妾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天下所望。\"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金册与金宝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沈敬之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苏明哲。当年苏大人总说 \"我家凝儿,看着柔,骨头却比谁都硬\",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百官朝贺 ——\"
随着李德全的唱喏,镇国公魏骁第一个出列。老将捧着朝笏,声音洪亮如钟:\"老臣魏骁,恭贺陛下喜得贤后,恭贺皇后娘娘凤仪天下!\"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年苏大人在北疆与老臣共事,常说 ' 我女若能嫁得良人,不求富贵,只求同心 ',如今看来,苏大人的心愿,了了!\"
话落,广场上响起一片附和。文官们吟诵起自己写的贺诗,武将们高呼 \"国泰民安\",连最挑剔的礼官都点头称赞 —— 这场册封大典,比他们预想中更圆满,更让人信服。
苏凝看着殿外跪倒的百官,忽然想起母亲留下的那本《女诫》。书页里夹着张字条,是母亲用胭脂写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胡说。女子当有才,更当有胆,有识,有心。\" 此刻握着金宝的手微微收紧,她知道,自己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
朝贺持续了一个时辰,直到日头升至中天才结束。皇帝牵着苏凝的手走出太和殿时,广场上的百官仍跪着不起。阳光照在两人身上,龙袍与凤衣的金线在光里流淌,像两条交缠的星河。
\"都起来吧。\" 皇帝的声音传遍广场,\"今日册封皇后,大赦天下。凡罪不至死的囚徒,皆可归家;赋税减免三成,让百姓也沾沾皇后的喜气。\"
\"陛下圣明!皇后仁慈!\"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里,苏凝望着远处劳作的宫人、嬉闹的孩童,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她想起父亲常说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原来这 \"造福\" 二字,不分男女,不分朝堂后宫。
离开太和殿时,苏凝回头望了一眼那扇朱红大门。门内是百官朝贺的荣光,门外是万里江山的期盼。她握紧皇帝的手,掌心的汗与他的混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累了吧?\" 皇帝的声音带着笑意。
\"还好。\" 苏凝摇摇头,看着他鬓角的汗珠,从袖中掏出帕子,轻轻为他擦拭,\"倒是陛下,站了这么久。\"
这亲昵的举动落在百官眼里,不少人悄悄松了口气 —— 看来陛下对皇后是真心疼爱,不是权宜之计。
两人并肩走在宫道上,阳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幅岁月静好的画。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是七皇子在御花园里追蝴蝶,银铃般的声音里,藏着这宫墙里最难得的纯真。
苏凝忽然停下脚步,望着天边的流云,轻声道:\"陛下,你说,多年以后,史书会怎么写今天?\"
皇帝握住她的手,目光望向远方的宫墙:\"会写,某年某月某日,帝册苏氏为后,天下归心,四海升平。\"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会写,帝后同心,共守江山。\"
风穿过宫道,带着御花园的花香,拂过两人的衣袂。苏凝低头,看着自己与皇帝交握的手,忽然觉得,这百官朝贺的荣光再盛,也不及此刻掌心的温度,来得真切,来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