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此次战败,主要是杨可世轻敌冒进,主动挑衅,才招致失败,违背了童贯以仁义取燕地的方略,而杨可世又是童贯爱将,种师道也没法处罚他,给人以口实。然而童贯却将失败完全推给种师道。
紫宸殿内的鎏金兽首香炉正吐出袅袅龙涎香。赵佶斜倚在九龙金漆屏前,目光落在阶下童贯手中的黄绫奏疏上,袍袖下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御案上的镇燕铁券——那是伐辽出征前他亲赐给这位心腹宦官的殊荣。
卿且道,赵佶捏着御案上舆图的边缘,声音里带着晨起咳血后的沙哑,杨可世轻兵犯险,究竟该当何罪?
童贯猛然免冠触地,冠上的翡翠蝉翼颤得几乎坠下:官家明鉴!可世虽有轻敌之失,然实乃中贼诈败之计......他忽然抬头,眼角余光扫过左侧廊柱下的种师道,真正误国者,乃种师道也!
殿中群臣尽皆屏息。种师道铁甲未解,肩舆上的虎皮坐垫还沾着雄州城头的霜泥,闻言时腰间金铜鱼符撞在柱础上,发出清越的声响。
启奏官家,童贯躬身道:种师道天姿好杀,临阵肩舆,助贼为谋,以沮圣意,和诜不从节制,乞行军法。种师道素怀贰心,战前屡言伐丧不义,临阵竟乘肩舆以示闲暇,实则助贼张威!更兼和诜等将不听节制,致令王师溃败......他忽然哽咽,臣忝为宣抚,本当身先士卒,无奈左右掣肘,竟使官家复燕之志毁于一旦!
那杨可世......赵佶话音未落,童贯已膝行上前,玉扳指叩击着《军法条目》道:武将涉险乃其常情,官家当念其忠勇;种师道身为大帅,调度乖方,理当重处!说罢偷觑皇帝面色,见那眉间阴云更重,遂朗声道:臣已拟好处置奏稿,请官家圣裁——
最终的诏命在暮色中颁下:种师道责授右卫将军,致仕;和诜除名编管。铁骨铮铮的老将此刻却只能免冠叩首,白发散落如秋草。
是夜,延福宫传来消息:官家因北伐失利,忧劳成疾,暂罢早朝。种师道乘肩舆出汴梁城门时,正见童贯亲军护送着满载辎重的车队入城,虎皮蒙着的箱笼里隐约露出玛瑙盘、翡翠盏的边角——那是他从幽州带回来的战利品。道旁老卒望着他肩舆上褪色的字旗号,忽然有人低声吟起《诗经》:进退维谷,莫知我艰......
当种师道罢官的诏命随快马传入军营时,恰是酉时刁斗初响。一位老军校蹲在篝火旁擦拭环首刀,忽听帐外传来捶胸顿足的哭骂声,抬头见几个年轻什长踢翻了盛着粟米饭的陶盆,浑浊的菜汤在结霜的青砖上洇成暗痕。
种帅在白沟河那仗......他往火里添了块马骨,火星溅在布满刀疤的手背上,若不是他让每人备条枣木大棍,咱们早被辽人的铁林骑凿穿了!围坐在旁的兵士们纷纷颔首,有人摸出怀里皱巴巴的《种家军操演图》,图中那杆加粗标红的棍棒破甲法墨迹犹新。
忽闻帐外传来甲胄撞击声,新从瀛州调来的裨将掀帘而入,牛皮酒囊往地上一摔:你们知道辽人怎么叫种帅?他扯下头盔,露出额角新结的伤疤,他们说见到种字旗就如见唐时张睢阳,铁骨钢筋碰着就折!话音未落,有人猛地捶打身边的木架,震得挂着的牛皮箭囊哗哗作响。
帐外传来巡夜的梆子声,一更天了。不知谁轻声哼起《种家军破敌歌》,起初只有两三声嘶哑的调子,渐渐汇集成低沉的合唱:大棍如山岳,破甲如摧枯......篝火将尽,余烬中跃动的火星宛如兵士们眼中未灭的愤懑,在这寒夜里倔强地明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