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又被一种全新的、高度专注的紧张感所取代。之前的恐慌和面对未知毁灭的无力感,已被零用生命代价换来的真相和随之而来的沉重使命所驱散。现在,这里更像是一间正在进行高危手术前会诊的指挥中心,每一个指令,每一个计算,都关乎一个古老存在的生死,乃至整个区域的存亡。
林默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寂静的控制室内回荡,为这场前所未有的行动定下了基调。
“我们时间不多,零的状态不稳定,‘守护者’的核心损伤也可能随时恶化。必须立刻制定可行方案。”他目光扫过肖雅和秦武,最终落在主屏幕那复杂的能量拓扑图上,“肖雅,由你主导方案设计和技术计算。秦武,负责评估所有行动的防御需求和风险。我来协调全局,并负责最关键的环节。”
肖雅立刻坐回主控台前,双手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舞动,调出所有关于“海渊守护者”及深渊侵蚀的数据流。她的眼神锐利如鹰,逻辑思维全速运转,试图从混乱中理出头绪。
“核心问题有三个,”她语速极快,但条理清晰,“第一,如何在不刺激‘伤疤’节点的情况下,建立与‘守护者’本体的有效沟通渠道。第二,如何精准定位并分离、中和那些‘紫色的混乱’——也就是深渊侵蚀能量。第三,如何引导‘守护者’自身相对纯净的能量,温和地修复其核心损伤。”
她将拓扑图放大,指着那个纠缠着幽蓝和暗紫色的、极其不稳定的能量节点。“看这里,侵蚀能量并非均匀覆盖,而是像寄生虫的触须,深深扎根在‘守护者’的能量脉络中,甚至与它自身的核心能量形成了某种病态的共生。强行剥离,无异于对‘守护者’进行一场成功率极低的外科手术,很可能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也杀死了病人。”
“我们需要一种更聪明的方法。”林默接口道,他走到肖雅身边,凝视着屏幕上那令人心悸的能量结构,“零提到‘安抚’和‘引导’。这意味着我们不是要代替它战斗,而是要成为它的‘向导’和‘辅助’,帮助它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入侵者。”
“没错!”肖雅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我们可以尝试利用零的‘同调回响’。她能与‘守护者’的意识产生共鸣,这是建立沟通的唯一桥梁。通过她,我们可以向‘守护者’传递‘意图’,让它理解我们的存在是善意的,并引导它主动配合我们的行动。”
“但零现在的状态……”秦武担忧地看了一眼躺在医疗床上,依旧昏迷不醒的零。
“这是最大的风险点之一。”林默沉声道,“我们必须在她醒来后,确保她的安全。肖雅,设计一个方案,将零的连接强度控制在最低有效水平,并且要有紧急断开机制。秦武,零的安全交给你,在她进行连接时,不允许任何外部因素干扰到她,哪怕是一只变异海兽的撞击都不行。”
秦武重重地点了下头,拳头握紧:“明白。我用命担保。”
肖雅继续推进她的思路:“建立初步沟通后,下一步是处理侵蚀能量。直接攻击不行,但我们可以尝试‘中和’。邵博士之前基于‘生命种子’原理研发的‘秩序之源’发生器,或许可以改造。它释放的能量频率与生命能量亲和,但对深渊能量具有排斥和分解作用。关键是投放位置和能量强度。”
她的手指在拓扑图上快速划出几条虚拟的线路:“我需要计算出侵蚀能量与‘守护者’本体能量交互最薄弱、同时也是通往‘伤疤’节点的关键路径。在这些路径的节点上,精准投放微型化的‘秩序之源’中和装置。这些装置不能主动激发强大能量场,那样会引发‘守护者’的排斥反应。它们应该像‘酶’或者‘催化剂’,在被‘守护者’自身能量流经时,被动地、温和地‘净化’流经的侵蚀能量,并逐步瓦解其结构。”
“计算量巨大,而且容错率极低。”肖雅看向林默,语气凝重,“任何一个中和装置投放位置或激活参数错误,都可能成为压垮‘伤疤’节点的最后一根稻草。我需要邵博士在基地的超级算力支持,进行实时模拟和验证。”
“立刻联系邵博士,授权她动用最高权限算力,同步我们这里的所有数据。”林默毫不犹豫地下令。
通讯频道迅速接通,邵博士冷静的面容出现在副屏幕上。她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数据已接收。情况分析中……认可‘安抚’策略。‘秩序之源’微型化方案及投放模拟程序已启动,预计需要三十分钟完成初步建模。肖雅,保持数据流畅通,我需要实时反馈。”
“明白,博士。”肖雅应道,随即又转向林默,“第三个问题,修复‘伤疤’。这需要更精细的能量操控。在侵蚀能量被部分中和,路径相对畅通后,我们需要引导‘守护者’自身相对纯净的蓝色能量,温和地流向损伤节点。这个过程必须极其缓慢、平稳,任何能量波动都可能引发链式崩溃。”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林默身上:“林默,这需要你的‘真言回响’。不是用来攻击或扭曲规则,而是用来‘稳定’和‘引导’。你需要在我们选定的能量路径周围,创造一个局部的、高度稳定的能量场,就像为修复手术搭建一个无菌且防震的手术室。这个力场要能抚平‘守护者’能量流中因痛苦和混乱而产生的自然波动,确保修复能量平稳、持续地注入伤处。”
林默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意识深处那源于“真言”的力量。以往,它更多用于辨别谎言、短暂对抗规则,如今却要承担起如此精密的“守护”与“治愈”之责。这是一种全新的运用,对他而言也是极大的负担和考验。
“我可以尝试。”他睁开眼,眼神坚定,“但维持这种大范围、高精度的稳定力场,对我的精神消耗会非常巨大,而且不能受到剧烈干扰。”
“这就是协同作业的核心了。”肖雅总结道,将初步方案投射到主屏幕中央:
【“慰灵”行动协同作战计划 V1.0】
· 核心目标: 安抚“海渊守护者”,引导其自我修复,中和深渊侵蚀。
· 阶段一:连接与沟通 (责任人:零 | 护卫:秦武)
· 零在严密保护下,以最低强度启动“同调回响”,尝试与“守护者”意识建立稳定连接,传递友好意图,引导其配合。
· 秦武负责零的绝对安全,构筑物理及能量防御圈,抵御任何可能的外部干扰(包括变异生物、能量乱流)。
· 阶段二:路径计算与中和部署 (责任人:肖雅 | 远程支持:邵博士)
· 肖雅与邵博士协同,实时计算最佳能量路径及中和装置投放点。
· 团队工程人员(由其他队员执行)操作深海作业设备,精确投放大批量微型“秩序之源”中和装置至预定坐标。
· 阶段三:能量稳定与引导修复 (责任人:林默)
· 林默在关键路径及“伤疤”节点外围,施展“真言回响·稳定力场”,确保能量流动平稳。
· 通过零的沟通,引导“守护者”自身能量沿稳定路径流动,激活中和装置,并温和修复核心损伤。
· 全局协调与危机应对 (总指挥:林默)
· 林默负责整体节奏把控,根据各方反馈实时调整计划,应对突发状况。
计划清单清晰罗列,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依赖着团队成员独特的能力和绝对的信任。
“变异生物的问题不容忽视。”秦武指着探测雷达上那些在巨构周围徘徊不去的光点,“我们的行动,尤其是能量波动,很可能会惊动它们,引发更猛烈的攻击。我需要至少两支机动小队,在外围构筑防线,进行主动拦截,绝不能让他们靠近核心作业区。”
“批准。”林默点头,“调动‘海蛟’号和‘潜影’号支援,由你统一指挥防御作战。”
方案初步制定,但每个人都清楚,这只是一个基于有限信息的框架。真正的挑战在于执行,在于面对未知变数时的临机决断。
“各位,”林默的目光再次扫过他的同伴,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我们即将进行的,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次救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受伤的、古老的星球之灵。零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真相的门,现在,轮到我们用行动来回应那份求救的意志了。”
他抬起手,指向屏幕中央那颗被紫色缠绕的蓝色心脏。
“让我们开始吧。”
控制室内,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通讯频道里响起简洁有力的确认声。肖雅与邵博士的加密数据链高速运转;秦武开始部署防御力量,粗犷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工程队员检查着深海投放装置的每一个细节;医疗官密切关注着零的生命体征,为她即将到来的再次连接做准备。
而林默,则独自走到观察窗的最前端,闭上眼睛,开始调整自己的呼吸和精神状态,默默沟通着那份源自深渊、却即将用于拯救的“真言”之力。
一场以安抚为名,以生命为赌注的协同作业,在这深海之下的寂静黑暗中,悄然拉开了序幕。他们不再是被动应对危机的幸存者,而是主动伸出援手的治愈者,命运的丝线,将他们与一个古老的存在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面对那源自深渊的、冰冷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