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衙的旌表,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层层扩散,超出了清河镇的范围。岑卿——“李二丫”孝养病姑、卖饼救家的故事,伴随着官府的背书,迅速在邻近乡县传播开来。
这故事中蕴含的坚韧、孝义与底层百姓的生存智慧,恰好触动了一些游学或途经此地的文人墨客的心弦。他们需要这样的素材来抒发情怀,彰显自己关注民生、体察民情。
其中一位颇有些诗名的落魄秀才,在听闻此事并亲眼于市集一角见到那安静忙碌的瘦弱身影后,心有所感,提笔写下了一首《饼妇行》:
“槐荫有妇李氏女,姑痾夫沉家如洗。
羹药常缺灶常冷,独支残厦凭弱体。
朝采蕨薇暮调粉,市井街头立纤影。
饼饵虽微含辛制,一钱一文物薄情却深。
岂畏风霜侵素手,但求姑舅延残喘。
市儿无赖敢相欺,邻媪愤言动公理。
镇守旌门彰孝义,从此清名满乡里。
我闻此事长太息,人间至性在布衣。
莫道裙钗无气骨,撑天拄地一饼稀。”
这首诗算不得顶尖,但胜在情感真挚,叙事清晰,将岑卿的故事凝练于字句之间,尤其最后两句“莫道裙钗无气骨,撑天拄地一饼稀”,颇有些振聋发聩之意。诗作很快便在文人圈中传抄开来,连带着“饼妇李二丫”的名声,也借着诗文的翅膀,飞向了更远的天地。
京城,宰相府邸,后厨别院。
已是宰相府座上宾、凭借超凡厨艺备受推崇的苏小婉,正翻阅着一些地方上呈送来的、记录各地风物奇闻的闲杂文书,这是她了解这个时代、寻找新灵感的一种方式。她如今身份不同,虽依旧痴迷厨艺,但接触的层面已非往日可比。
忽然,那首《饼妇行》跃入她的眼帘。当读到“槐荫有妇李氏女”、“朝采蕨薇暮调粉”时,她微微一愣。槐树村……这个地名勾起了她遥远的记忆。那是她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地方。
她继续往下读,诗中描绘的妇人境遇之凄惨、意志之坚韧,让她不禁动容。尤其是“卖饼”这个细节,让她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尽管诗中将那妇人做得饼描绘得如同承载了万钧情义(“物薄情却深”),但苏小婉凭借厨师的直觉,更关注的是“饼饵虽微含辛制”背后,那妇人可能拥有的、在困境中求变通的巧思。
记忆的闸门打开,那个贫穷闭塞的村庄,那些面黄肌瘦的村民,以及……那个似乎永远沉默着、在河边洗衣或背着柴捆、身影单薄得如同背景般的年轻媳妇——李二丫。印象模糊,只记得那是一张被生活磨去了所有光彩的、麻木的脸。
是她吗?那个在原本剧情里,应该早已病死在某个寒冬的王家二媳妇?
诗中所写的“孝行”,苏小婉并不完全相信。她来自现代,见识过太多人性的复杂,深知底层生活的残酷,纯粹的“孝”往往伴随着难以言说的压迫和无奈。但这首诗和背后的故事,却让她心中泛起一丝微澜。
同是槐树村出身,同样曾挣扎在生存线上。她苏小婉侥幸凭借前世的记忆和厨艺,抓住了机遇,一步登天。而这个李二丫,却似乎走上了一条更为艰难、却也截然不同的求生之路。卖饼……竟也能卖出如此名堂?
她想起了槐树村那个闭塞、贫瘠的环境。能在那里想到靠做小吃卖钱,并且似乎还做得小有名气,引得文人作诗,官府旌表,这个“李二丫”……恐怕不像诗中描述的仅仅是个苦情孝妇那么简单。她仿佛看到另一个在泥泞中挣扎,却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出路的灵魂。
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对故乡一丝模糊怀念、对同为女性挣扎求存的一丝敬佩,以及一丝超脱剧情之外的怜悯,让苏小婉做出了一个决定。她无法改变太多人的命运,但或许,可以给这个同村的、努力的“背景板”一个机会,一个可能挣脱枷锁的“钥匙”。
她唤来一个心腹仆役,低声吩咐了几句,并交给了他一封信和一个小包裹。
几日后,一个穿着体面、风尘仆仆的陌生人找到了正在市集收摊的岑卿。
此时岑卿的“孝心饼”已是名声在外,摊前常有各色人等,对此她已习以为常。但此人气质沉稳,不像是寻常顾客或看热闹的乡绅。
“可是李二丫,李娘子?”来人客气地拱手。
岑卿警惕地看着他,点了点头。
“小人受故人所托,特来将此物交予娘子。”来人从怀中取出一个样式普通的青布包裹,递给岑卿,“故人言,闻娘子事迹,心生敬佩,些许心意,与娘子结个善缘。望娘子善自珍重,守持本心。”
说完,不等岑卿反应,那人将包裹塞入她手中,再次拱手,便转身快步离去,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岑卿拿着那包裹,感觉里面除了有些份量,似乎还有硬硬的片状物。她心中惊疑不定,强自镇定地收好摊子,回到王家,闩好门,才在昏暗的油灯下小心打开。
包裹里,是两锭沉甸甸、足有十两的雪花银!旁边还有一个用火漆封着的小小竹筒,以及……一张折叠整齐、盖着模糊官印的硬质纸笺。
她先拿起那张纸笺,展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路引!
一张空白了主要信息、但格式完备、印章清晰的路引!这意味着,只要填上姓名、籍贯和目的地,她就可以合法地离开槐树村,离开清河镇,去往这张路引权限范围内的任何地方!这是多少困于乡土之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狂跳的心,又打开竹筒。里面是一张质地优良的纸笺,上面是一手清秀的字迹,写着一道名为“五香素肉干”的小吃配方。主料是常见的豆干、香菇,辅以几种寻常香辛料,通过卤制、烘烤(或风干)的工序,制成滋味浓郁、口感韧劲、便于携带和保存的小食。做法详细,连火候、调味比例都标注清楚。
方子后面,依旧没有落款,只有一行清秀的小字:
“望能借此,觅得一线生机。”
但岑卿看着那“路引”,看着那简单却思路清晰的“素肉干”方子,再联想到那丰厚的赠银,以及那仆役口中讳莫如深的“故人”……
一个名字,瞬间浮现在她脑海——苏小婉。
只有她,那个同样知晓底层艰辛、如今已身处云端的女子,才会明白什么是对困于方寸之人最实际的帮助。银子是底气,路引是翅膀,而一个简单易行、能拓宽营生范围的方子,则是飞翔的技能。
她没想到,自己这番出于生存的算计和表演,竟然会传到那个早已离开的“女主”耳中,还换来了这样一份直指核心、分量千钧的赠礼。
这不仅仅是银子和方子。
这是一条被悄然铺就的、通往未知远方的退路。
一种超越了剧情安排的、来自“过来人”的深刻理解与无声祝福。
更是一份她必须谨慎使用的、足以改变命运的力量。
她将银两、路引和方子仔细收好,藏在她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