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西安的阿济格接到了多尔衮的旨意。
旨意上写着“放弃西安,全军撤回太原,沿途销毁粮草辎重,不得遗留一物,抵太原后加固城防,严防吴三桂追击”。
阿济格看着旨意,气得猛地将信纸攥成一团,狠狠砸在地上,一脚踹翻身前的案几。
“多尔衮!湖广大败丢了半壁江山,甘肃反正坐视不理,现在居然要我丢了西安!他要把整个西北拱手让给吴三桂和丁国栋吗?”
他的副将连忙上前扶住摇晃的案几,躬身劝道。
“王爷,您消消气。摄政王也是没办法,江南丢了,湖广败了,朝廷手里能调动的兵马不足五万,根本抽不出人支援西北。
咱们手里只有三万兵力,西安孤悬西北,前有吴三桂,后有丁国栋,就是死守也撑不了一月。
要是在西安拼光了家底,不仅救不了西北,连太原都保不住;撤回太原,既能靠近京畿接应,又能保存兵力,将来才有收复西北的机会啊!”
阿济格胸膛剧烈起伏,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
“传我命令!”阿济格闭了闭眼,再睁眼时满是不甘却决绝,“烧了粮仓,拆了城防工事,明日天亮前,全军撤离西安,向太原进发!敢私藏物资、拖延行军者,斩!”
次日清晨,西安城升起滚滚浓烟,清军在烧毁粮草后,沿着渭水北岸仓促撤军。
消息传到吴三桂军中,他当即拍案大笑:“阿济也是个软骨头,不战自退!”
他率军疾驰北上,几乎未遇抵抗便进驻西安。
看着高大的城墙和未凉透的营垒,吴三桂底气更足,随即下令拿下延安、榆林,整个陕西北部迅速落入他手中。
站稳西安后,吴三桂却犯了难:阿济格撤回太原后,与京畿形成掎角之势,仅凭自己手中的兵力,若强攻太原,丁国栋在甘肃虎视眈眈,难免腹背受敌。
他摩挲着腰间的剑柄,目光落在舆图上的甘州。
“丁国栋有三万兵马,盘踞甘肃,要是能拉拢他,咱们南北夹击太原,不出一月就能拿下山西,到时候直逼北京,多尔衮插翅难飞!”
吴三桂派部将李国瀚作为使者,带着他的书信和一封“平西王”的印信,前往甘州,招揽丁国栋。
李国瀚是吴三桂的亲信,早年跟着他平定陕北,能言善辩,吴三桂相信,他定能说动丁国栋归附。
李国瀚抵达甘州后,丁国栋在府衙里接见了他。
府衙的大堂里,丁国栋穿着前明的参将官服,坐在正位上,神色严肃,眼神里满是审视。
李国瀚捧着吴三桂的书信和印信,脸上带着笑容,躬身道:
“丁将军,我家主公吴将军久仰您的威名,得知您反正反清,十分敬佩。
如今我家主公已取西安,定陕西,建国大周,愿与将军联手,共取太原,直捣燕京,平分天下。
只要将军愿意归附,主公愿封您为‘平西王’,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还能让您管辖甘肃、宁夏两省,子孙世袭罔替,永享富贵。”
丁国栋接过书信,看都没看,就扔在地上,冷笑一声:
“吴三桂是什么东西?当年他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杀了多少汉人百姓?
崇祯帝煤山自缢,他不报仇,反而降清,帮清军打汉人,手上沾满了汉人的鲜血!
现在占了西安,就敢称孤道寡,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李国瀚脸色一变,连忙说:“丁将军,话不能这么说,我家主公也是被逼无奈。当年他降清,是为了消灭李自成,为崇祯帝报仇;
现在他反清,取西安,是为了汉人夺回西北故土。将军您反清,我家主公也反清,咱们目标一致,应该联手共取太原才对,何必在意过去的事?”
“住口!”丁国栋打断李国瀚的话,声音严厉,拍了一下桌子。
“我丁国栋虽然没什么本事,却也知道什么是忠,什么是奸!当年清军占甘肃,我被迫降清,可我从没帮清军杀过一个汉人;
去年清军强征粮草,杀了肃州三百百姓,我杀了清军总兵,反正归明,就是为了对得起‘汉人’这个身份!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是千古罪人,是汉人的叛徒,我就算死,也不会跟他这种人合作!”
丁国栋站起身,指着府衙外:“你回去告诉吴三桂,要是他敢打甘肃的主意,我丁国栋定让他有来无回!
我丁国栋反清,是为了汉人百姓,不是为了争权夺利,更不会跟一个叛徒为伍!”
说完,丁国栋下令,把李国瀚赶出甘州。
他还让人把吴三桂的书信和印信烧了,火星溅起时,他眼神里满是鄙夷。
随后,丁国栋召集部将,在府衙大堂议事。
他看着部将们,语气坚定:“吴三桂是汉人的叛徒,咱们绝不能跟他合作。
从今天起,我自立为‘凉王’,控制甘肃和陕北边缘地带,与吴三桂的大周划清界限。
同时,派使者去南京,向大夏称臣,献上甘肃布防图,配合大夏军队夹击太原,让清军和吴三桂都不能得逞!”
部将们纷纷赞同。
副将赵雷说:“将军说得对,吴三桂狼子野心,跟他合作就是与虎谋皮,只会被天下汉人唾弃。
大夏的郑森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多次击败清军,还追封前明忠烈,是真心抗清的明主。咱们跟大夏联手,才能真正保住西北,为汉人争一口气!”
丁国栋点了点头,让人立刻草拟书信,又取出早已绘制好的布防图——上面标清了清军在晋陕边境的残余兵力、太原周边的粮草库,甚至连清军传递消息的驿站位置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他亲手将书信和布防图交给使者,再三叮嘱:“务必尽快送到南京,告诉郑皇帝,我丁国栋愿为大夏前驱,共灭清贼!”
南京的皇宫书房里,郑森正坐在桌前,看着舆图,分析天下局势。
舆图是上月新绘的,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各方势力:
大夏控制着江南、湖广、江淮,用红色标注;永历帝在广西,用粉色标注,势力弱小,只能苟延残喘;孙可望在云贵,用紫色标注,正在扩充兵力,有崛起之势;
吴三桂控制着川陕两地,用蓝色标注,占据西安后野心更盛;丁国栋控制着甘肃,用绿色标注,忠于汉人,已遣使称臣;
清军则控制着华北、东北和漠北,用黑色标注,丢了西安后收缩兵力固守太原,虽实力大减,却仍保有京畿屏障。
郑森指尖划过舆图上的太原,轻轻叹了口气。
他想起了原本的历史轨迹,永历帝在云南被吴三桂追杀,最后在昆明被绞死;孙可望在云贵挑起内乱,自取灭亡;吴三桂则配合清军平定西南,后来又叛清称帝,最终败亡。
可现在,历史轨迹已彻底扭转:清军丢了西北,吴三桂与丁国栋在西北对立,大夏成了抗清的核心力量,天下棋局的走向,愈发难以预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