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台晃了晃,烛火跳着映得字忽明忽暗。
郑森指节攥得发白,指腹压着密报,快把纸戳破:“他们是借‘交流’的幌子,偷咱们华夏千年的技艺!”
“《九章算术》是刘徽、祖冲之算出来的,《天工开物》是宋应星跑遍工坊写的。”
“那是祖祖辈辈在田埂、工坊里熬出来的本事,哪能让他们轻易偷去,转头造炮打咱们!”
郑森的声陡然拔高,带着压了多日的怒。
陈永华往前挪半步,从袖里取出卷纸,双手递上,眼神凝着:“陛下,这是从李守义身上搜的抄稿。您看”
他指着稿边的小字:“写着‘龙骨水车改西洋龙尾车,传欧洲助农’;还有这,‘铸炮法简化,去华夏繁序,便欧洲工匠学’。”
“他们根本不是‘交流’,是‘挑着偷’。”陈永华咬着牙。
“只抄能造炮、能种田、能算天文的,华夏的礼仪、史书,他们连看都不看。”
“抄完还简化,怕欧洲工匠学不会。这不是偷是什么!”
郑森接过抄稿,指尖抚过墨渍批注。
一股寒意从脚底窜上脊梁。
他想起前世课本里的画面:鸦片战争时,英国人拿改良的火炮轰广州城门。
那炮的技术,源头就是华夏的火药;欧洲的蒸汽机,虽说是瓦特改的。
可最初的水力法子,跟《天工开物》里的“水转大纺车”一模一样!
那些曾被当成“蛮夷”的西洋人,踩着华夏的智慧当主宰。
华夏却因技艺丢了、关起门来,一步步成了半殖民地,百姓被欺,国土被分。
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辱,他绝不让大夏再遭这罪!
“绝不能让他们把抄稿传出去。”郑森攥紧抄稿,指腹蹭着糙纸,声斩钉截铁。
“这稿子里的字,一个都不能落到西洋人手里。”
“臣明白。”陈永华点头,“抄稿早让锦衣卫看住了,那三个抄书的秀才也扣着,消息漏不了。”
“还有更气人的。”陈永华额角的青筋跳了跳,语气压着愤。
“臣查到南京、松江、杭州的传教士,拿‘西洋钟表’‘拉丁文课本’勾士族子弟。”
“这些子弟没见过西洋物件,一勾就晕,连祖宗传的典籍都敢送。”
他提苏州王氏的王承祖,语气满是无奈:“王承祖十七,就爱炫耀。”
“利玛窦送他个银壳西洋钟,能准到刻,他天天戴手上。”
“逢人就说‘这是西洋宝贝,华夏漏壶算不准时辰’。”
“跟利玛窦学了半年‘西洋算学’,就觉得懂了‘新学问’。”
“把家里传三代的《九章算术》注本送利玛窦,还当着族人说‘这书算法繁,不如西洋的简,留着没用’。”
“王家老族长气得躺床,王承祖还说老族长‘守旧、不懂新学问’。”陈永华叹口气。
又提绍兴唐氏的唐子墨:“唐子墨二十,读了几年书就觉得‘华夏学问不如西洋’。”
“南怀仁送他本拉丁文课本,说‘学会拉丁文,能跟欧洲学者交流,得先进知识’。”
“他就天天抱着读,连《天工开物》的抄本都借传教士胡安。”
“他不光借抄本,还帮着译‘冶铁’‘制瓷’的法子。”陈永华的声里带痛惜。
“连‘瓷土要选高岭土,得淘三次’都告诉胡安。”
“连‘冶铁要烧到‘白热化’,这时加炭易成钢’也说。”
“这是唐氏祖辈在瓷窑、铁坊摸几十年才懂的诀窍,就这么轻易给了外人。”
郑森的脸越沉,手指攥着御案木纹,指节都泛白。
他能想到那些士族子弟的样。
养在深宅,没经战乱,没见百姓苦。
以为西洋物件就是“好”,传教士的话就是“真”。
轻易就被勾住,把祖宗的家底往外送。
“臣把唐子墨关锦衣卫诏狱了。”陈永华接着说。
“他起初还硬,拍着牢门喊‘传学问没错’,说臣‘不懂交流’。”
“直到臣拿出胡安给马尼拉总督的密信,他才瘫在地上哭。”
“说‘不知道传教士是偷技艺,还以为是真交流’。现在后悔,晚了。”
“蛊惑人心!”郑森咬着牙吐出四个字,指腹压得御案木纹都浅了。
他想起刚登基时,江南士族表面服。
暗地里却嫌他“出身海盗,不如朱明正统”,对政令阳奉阴违。
如今西洋人就借这空子,勾士族子弟。
这些子弟是士族的将来,一旦被洗了脑,整个士族都要晃。
华夏的技艺、典籍,迟早要被搬空!
“他们算准了大夏刚立,根基不稳。”郑森绕着御案走两步,脚踩金砖,响得沉。
“也算准了士族掌着地方文脉,藏着稀世典籍,才从子弟下手。”
“这是想断咱们华夏的根!”
他走到舆图前,指尖划过欧洲、南洋。
图上红笔标的“荷兰热兰遮城”“西班牙吕宋据点”“英国印度商站”,像一个个扎眼的伤口。
这些都是西洋人的跳板,抢钱、偷技艺的地方。
“朕清楚,荷兰人在台湾杀原住民,抢咱们香料。”
“西班牙人在吕宋杀上万华人,占咱们商路。”
“英国人在印度建商站,下一步就来马六甲。”
郑森的声带着前世的沉,每个字都砸在地上。
“他们今日偷咱们技艺,明日就造大船、猛炮,来抢咱们地、杀咱们人!”
“当年葡萄牙人占澳门,不就是靠几门炮?”郑森的眼里闪过厉色。
“他们以为现在还能这么干,朕绝不许!”
“陛下,臣请旨现在就去抄南京的教堂,搜回被盗的典籍,抓了所有传教士!”陈永华垂着手,声定。
“臣早摸清了,圣彼得堂四个西班牙传教士。”
“圣保罗堂三个葡萄牙的,圣玛利亚堂两个意大利的。”
“都没带武器,就几个信徒跟着。三百锦衣卫,半个时辰就能拿下!”
“好!”郑森点头,指尖点在舆图“南京”上,眼神利得像刀。
“就按你说的办,动作要快,别让他们把典籍移走。”
“尤其是那些抄稿和海防图纸,一本一张都不能少!”
他顿了顿,又说:“另外,传松江王氏、绍兴唐氏、苏州顾氏等十二家士族的族长来南京。”
“朕要亲自问他们,祖宗传的东西,就这么容易给外人?”
“还要让他们看看,这些西洋人安的什么心。”
“让他们知道,再纵着子弟跟传教士往来,不光丢祖宗脸,还连累整个家族!”
陈永华躬身:“臣遵旨!这就安排人手,明天一早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