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远郊,塞纳河畔伊夫里,第三国际科学研究院。
与烟囱林立、机器轰鸣的工业区截然不同,研究院坐落在一片被精心维护的园林之中,建筑风格是现代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结合,线条简洁,采光极佳,环境安静得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然而,在这份宁静之下,进行的却是足以改变世界格局和战争形态的最前沿、最尖端的探索。
玛格丽特的车队悄无声息地驶入研究院主楼前的广场。
这次陪同她视察的,是她的私人科学顾问、同时也是导弹项目核心负责人之一的安娜。
安娜的身体尚未完全康复,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属于科学家特有的专注和锐利。她手中拿着一个厚重的皮质文件夹,里面是关于各项绝密研究进展的详细摘要。
研究院院长和几位主要部门的负责人早已在门口等候。简单的寒暄后,玛格丽特直接切入主题:“先去‘普罗米修斯’实验室(原子能研究代号)。”
第一站:“普罗米修斯”实验室,地下深层。
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玛格丽特和安娜在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的亲自引领下,穿过厚重的铅防护门,进入了一个充满复杂仪器和闪烁指示灯的巨大地下实验大厅。空气中弥漫着臭氧和某种特殊的金属气味。
约里奥-居里,这位才华横溢且充满理想主义热情的物理学家,眼中带着兴奋和一丝疲惫,向玛格丽特介绍着最新进展:
“卡隆主席同志,基于您最初提出的‘链式反应’理论构想和关键方向指引,我们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指向大厅中央一个被层层屏蔽的巨大、复杂的金属装置——“重水慢化反应堆‘希望-I号’”的雏形。
“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可控的、持续的中子增殖反应,虽然功率还很低,但原理已经验证!这是通往原子能利用最关键的一步!”
他的语气激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分离同位素的研究也在同步进行。我们正在改进气体扩散法和离心法,虽然铀-235的提纯依然极其困难、成本高昂,但路径是清晰的!”
玛格丽特仔细聆听着,不时提出极其专业的问题,涉及中子吸收截面、临界质量估算、辐射防护等,显示出她对核物理远超常人的深刻理解。这让约里奥-居里和周围的科学家们都感到敬佩。
当然,作为本世界线链式反应的提出者,玛格丽特的“天才”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他们倒并不多么惊讶。
“弗雷德里克,”玛格丽特最后郑重地说,“这项研究的意义,超越当下所有的战争。它既是无穷能源的钥匙,也可能是……毁灭的恶魔。我要求你们,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必须将安全和伦理放在首位。所有实验数据,最高级别保密。我们需要的是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希望’,而不是灾难。”
“我明白,主席同志!”约里奥-居里严肃地点头,“我们追寻的是科学,更是和平与进步。”
第二站:“逻各斯”计算中心。
这里的氛围截然不同。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排列着数十个巨大的、布满继电器、真空管和闪烁灯光的机柜,空气中充满了电子元件散发的微弱热量和嗡嗡声。
技术人员穿着白大褂,如同照顾精密仪器般,在各种面板和打孔纸带读写器前忙碌着。
迎接她们的是约翰·冯·诺依曼和莫尔小组的负责人——朱传榘。冯·诺依曼语速极快,带着浓厚的匈牙利口音,兴奋地介绍着:
“主席同志!基于您提出的‘存储程序’核心架构——我们现在称它为‘诺依曼-卡隆结构’——‘巨人-I型’计算机的研制非常顺利!它的运算速度远超任何机械式计算机,已经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复杂的弹道计算和密码破译!”
他指向一台正在运行的庞大机器:“看!它正在模拟导弹飞行的空气动力学方程!过去需要一群数学家算上几个月的题目,它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莫尔小组的负责人补充道:“我们在电子管稳定性、存储器容量和输入输出设备方面还在持续改进。下一代‘巨人-II型’的设计目标是将体积缩小三分之一,可靠性提高一倍。”
玛格丽特看着这些庞然大物,眼中充满了感慨。这是数字时代的黎明。当初,也是更先于它的初号机,作为没有提前试用的原始试验品,投入到了炎枪II型的轨道计算中。
而如今,初代成品的出现比另一个世界早上数年,她确信,法兰西公社的科技成果,一定会领跑世界。
她叮嘱道:“计算机的意义,不仅在于计算。它将是未来工业走向更加的科学化、科学研究、甚至社会管理的神经中枢。要继续加大投入,特别是基础材料、电子理论和程序设计语言的研究。我们要走在时代的最前面。”
第三站:“战神之锤”导弹试验场与研发部。
这里的气氛更加紧张和实战化。广阔的试验场上,竖立着几个发射架。远处的地面布满弹坑。安娜接过主导介绍的工作,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工程师特有的精确。
她首先指向一排已经完成定型、进入量产阶段的导弹:“这是‘炎枪-I型’地对地战术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射程50公里,战斗部装药500公斤,主要用于精确打击敌方固定指挥所、仓库和炮兵阵地。已经装备了外高加索和高地师团,当然,比起你之前所见过的那种初代,现在的它不管是工艺还是当量都强上一些。”
炎枪I型,玛格丽特真正意义上最先实现的本世界线不应在此时出现的尖端科技,当然,对于它,罗伯特·戈达德老师功不可没。
然后,她指向另一款更粗壮、弹体上多了几个突出传感器的导弹:“这是‘炎枪-II型’,在I型基础上,整合了初级雷达指令制导系统,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精度有显着提升,主要用于打击移动缓慢的重要目标,如舰船或装甲集群。目前正在小批量试产。”
炎枪II型,这是安娜首次加入研发的导弹项目,也是第一个实现“制导”目标的导弹,它将作为第三国际的秘密武器,和计算机一同,成为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杀手。当然,如果原子能方向有所突破,那么它的潜力也将远不止于此。
最后,她引导玛格丽特进入一个高度保密的组装车间。这里正在组装几个外形更加流线、尺寸更小的原型体。
“这是我们的下一代研发重点,”安娜的语气带着一丝挑战的兴奋,“空对空‘箭-1型’导弹和舰对空‘守护者-I型’导弹。它们的技术难点在于更小巧的导引头(红外\/半主动雷达)、更强大的火箭发动机和更复杂的飞行控制。如果成功,它将彻底改变空战和海战的规则,让我们的战机在视距外击落敌机,让我们的战舰拥有对抗空中威胁的利剑。”
玛格丽特仔细查看了每一个细节,询问了关于发动机燃料稳定性、导引头灵敏度、以及生产线产能的问题。
她对进展表示满意,但也指出了不足:“II型的雷达抗干扰能力还需要加强。空对空和舰对空导弹的研发进度要加快,东方的战况表明,制空权的重要性前所未有。我们需要尽快为部队提供可靠的防空和空战利器。”
她看向安娜,语气中充满信任和期待:“安娜,你是最了解这项技术潜力的人。我需要你尽快康复,全身心投入到这里。导弹,将是未来十年,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砝码之一。”
安娜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坚定地点头:“放心吧,玛格丽特。我知道该怎么做。”
视察结束,走出研究院主楼时,夕阳已将天空染成一片橙红。
玛格丽特坐回车里,沉默了片刻。原子能的无限潜能、计算机的颠覆性力量、导弹的精准杀伤……
这些超越时代的技术,正在她的推动下,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孕育、成长。它们既是保卫革命、对抗帝国威胁的最强盾与矛,也蕴含着难以估量的风险和责任。
“安娜,”她轻声对身边的伙伴说,“记录一下:增加对‘逻各斯’中心和‘普罗米修斯’实验室的电力及特殊材料配额。优先保障‘箭-1’和‘守护者’项目的研发资源。我们需要速度,但也绝不能牺牲可靠性和安全。”
“明白。”安娜迅速记录下来,冰蓝色的眼眸中反射着夕阳的光芒,也倒映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凝重。
玛格丽特知道,科技竞赛的胜负,将最终决定政治和军事斗争的结局。法兰西公社,必须在这次赛跑中,牢牢占据领先地位。
这不仅是出于战略需要,更是她对人类未来的一份沉重责任。车轮碾过林荫道,载着这份沉甸甸的希望与忧虑,驶向巴黎的暮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