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的北平,春寒尚未完全褪去,前门火车站的广场上却已是人声鼎沸。
何大清乘坐的军用专列缓缓驶入站台,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的“哐当”声,在他听来却不及“回家”二字来得滚烫。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却熨烫平整的志愿军军装,肩章上的星徽被硝烟磨得有些黯淡,胸前别着三枚军功章——那是上甘岭、汉城、铁原三场硬仗换来的荣耀。
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深蓝色文件包,里面装着113师两年多的作战总结、牺牲战士名单、留守战友的工作对接方案,还有一本磨得卷边的笔记本,记满了他随时记下的战术反思。
“何师长!这边!”站台角落,军部参谋小李举着一块写有“113师何大清”的木牌,快步迎了上来。
他是何大清的老部下,之前因伤提前回国,如今在军部任职,特意被派来接人。
何大清握了握他的手,指尖触到对方温暖干燥的掌心,才真切感受到“已回祖国”的踏实。
“军部那边都安排好了?”他声音略带沙哑,是长期在寒风中指挥作战留下的痕迹。
“都妥了,王军长特意交代,您一到就直接去军部,他在办公室等您。”小李接过他手里的文件包,又递上一件厚实的棉大衣,“北平比朝鲜暖和,但风硬,您路上穿。”
两人坐上军部的吉普车,沿着长安街一路向西。
车窗外,北平的街道已不复战前的萧条:有轨电车叮当作响,载着穿着蓝布工装的工人、背着书包的学生。
路边的店铺挂着崭新的招牌,粮店、布店、百货公司门口排着长队,透着浓浓的烟火气;远处的工厂烟囱冒着袅袅白烟,那是何雨阳所在的第三工业部推动的工业建设成果。
军部设在一座老式四合院内,原是民国时期的官员府邸,如今被改造得庄严肃穆。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门口的卫兵见到吉普车,立正敬礼,眼神里满是对英雄的崇敬。
走进院内,青砖铺就的甬道两侧种着松柏,枝干挺拔,像是列队的士兵;墙上刷着“建设强大国防,守护和平家园”的红色标语,字体遒劲有力。
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来来往往,手里抱着文件、图纸,脚步匆匆却井然有序。
两年多的战争让军部的氛围始终紧绷,如今停战,大家脸上多了几分轻松,却依旧保持着军人的严谨。
小李领着何大清走到二楼最东侧的办公室,轻轻敲了敲门。
“进!”里面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正是军部王军长。
推开门,王军长正坐在办公桌后看文件,见到何大清,立刻站起身,大步迎了上来。
他比何大清年长五岁,两鬓已有些斑白,却依旧精神矍铄。
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王军长拍着他的后背,力道大得能感受到军人的热忱:“大清!你可算回来了!彭总在朝鲜时就跟我念叨,说你是个能打硬仗、会带队伍的好苗子!”
“军长,让您和同志们惦记了。”何大清松开手,眼眶发红。
他和王军长是抗战时期的老战友,一起打过鬼子,一起跨过鸭绿江,情谊早已超越上下级。
王军长拉着他坐下,亲手给他倒了一杯热茶:“路上累了吧?先喝口茶暖暖身子。汇报不急,先说说,113师的兄弟们都还好吗?”
“都挺好,第一批回国的战士已经安排去休整了,留守的同志也都投入到朝鲜重建中,赵刚他们会定期传回来消息。”
何大清喝了口热茶,暖意从喉咙传到胃里,连日的疲惫消散了不少,“就是……牺牲的兄弟们,我没能把他们都带回来。”
他从文件包里掏出那个记满牺牲战士名单的笔记本,声音低沉下来,“这是113师所有牺牲战士的名单,家属地址都核对过了,军部后续的抚恤金和慰问,还得麻烦您多费心。”
王军长接过笔记本,翻了翻,上面的字迹工整有力,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他叹了口气,郑重地把笔记本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这些孩子都是英雄,他们的家人,军部绝不会亏待。你放心,抚恤金会尽快发放,慰问团也会分批去看望。”
歇了片刻,何大清收起情绪,从文件包里拿出作战总结报告,开始正式汇报工作。
他的声音沉稳清晰,条理分明,从113师入朝后的首战飞虎山,到上甘岭的坑道坚守,再到汉城的攻坚战、铁原的追击战,一场场战役的部署、战果、伤亡情况,都汇报得详细具体。
“……汉城战役中,我们利用美军与韩军的配合漏洞,从结合部穿插,先歼韩军第6师一部,再阻击美军黑人团,共歼灭敌军437人,缴获坦克8辆、重机枪32挺,为大部队攻克汉城打开了通道。”
何大清指着报告里的战术示意图,“但这次战役也暴露了问题,我们的反坦克武器不足,战士们只能靠炸药包近距离攻击,伤亡比预期多了17人。”
他没有只报喜不报忧,反而主动提起了战术上的不足:“铁原阻击战时,我们的坑道防御虽然有效,但初期通风和补给设计不合理,导致部分战士出现冻伤、窒息,后来借鉴了友军的经验才改进。这些问题,我都写在了反思里,后续部队可以参考改进。”
王军长听得认真,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偶尔打断他提问:“留守的部队在朝鲜重建,具体负责哪些工作?和朝鲜方面的对接有没有问题?”
“主要负责汉城至仁川的公路修复、平壤两所小学的重建,还有三家工厂的设备检修。”何大清拿出留守工作对接方案,
“我们和朝鲜劳动党成立了联合工作组,每天互通进度,朝鲜民众也很配合,目前没有出现对接问题。我已经跟赵刚交代过,遇到技术难题可以联系国内的工业部门,比如第三工业部,他们研发的设备或许能派上用场。”
汇报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从战绩到反思,从战士安置到留守对接,何大清面面俱到,没有一丝遗漏。
他知道,这不仅是对军部的交代,更是对牺牲战友、对祖国的负责。
王军长听完,站起身,走到何大清面前,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大清同志,113师在朝鲜的表现,军部和中央都看在眼里。你们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守住了祖国的门户,立了大功!彭总特意给军部发了电报,表扬你‘指挥果断、战术灵活,既善攻坚,又能守成,是难得的将才’。”
王军长话音刚落,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印着军部公章的假条,递给何大清:“你在朝鲜两年多,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没跟家人好好团聚过。军部研究决定,给你放一周假,好好回家陪陪家人,弥补一下对他们的亏欠。”
何大清接过假条,上面写着“准予何大清同志休假一周(2月15日-2月21日),期间安心陪伴家人,无需处理工作事务”,落款是军部的公章和王军长的签名。
看着这张薄薄的纸,他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这两年多,他最亏欠的就是家人。
吕清心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雨阳刚上大学就肩负起兄长的责任,雨柱放弃考大学学厨师养家,雨水还小就盼着父亲归来,这些画面在他脑海里闪过,心里满是愧疚。
“军长,这……”何大清想说“不用这么久”,却被王军长打断。
“别多说!”王军长拍了拍他的肩,“这是命令!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回家陪家人,吃顿热饭,睡个安稳觉。113师的后续工作,军部会安排人对接,你不用操心。”
他顿了顿,笑着补充,“听说你家雨柱在丰泽园学厨,手艺不错,你也尝尝儿子做的菜,别总想着部队的事。”
何大清点点头,把假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像是珍藏着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
他站起身,对着王军长敬了一个军礼:“谢谢军长!谢谢军部的关怀!休假结束后,我立刻归队,听从军部安排!”
“去吧!”王军长挥挥手,“代我向你家人问好,告诉他们,何大清是英雄,他们也是英雄家属!”
走出军部办公楼,春日的阳光透过松柏的枝叶,洒在何大清的身上,暖洋洋的。
他抬头看了看天空,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没有了战争时期的硝烟,格外清澈。
小李开车送他去四合院,路上,何大清一直看着窗外,北平的街道越来越熟悉,离四合院越来越近,他的心跳也越来越快。
他摸了摸贴身口袋里的假条,又想起文件包里的牺牲战士名单,心里百感交集。
这一周的假期,对他来说,不仅是和家人团聚的时光,更是对牺牲战友的告慰。
他要带着家人的牵挂,带着和平的希望,好好生活,不辜负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安宁。
吉普车转过南锣鼓巷的拐角,四合院的青砖灰瓦映入眼帘。
何大清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朝着那个阔别两年多的家,大步走去。
一周的假期,不算长,却足以让他弥补对家人的亏欠,也足以让他在短暂的休整后,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为祖国的国防建设,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