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场哨声像是给康塞科球馆按下了某个开关,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瞬间取代了比赛最后时刻的紧张。记分牌上定格的数字宣告着步行者赛季开门红。李特站在原地,微微喘着气,汗水顺着下颌线滴落在冰冷的地板上。NbA常规赛的第一场,结束了。
他感觉自己的胳膊像是被重型器械反复捶打过,肌肉深处传来阵阵酸麻。莫布里那个老油条,下半场明显加强了对他的身体对抗,每一次绕掩护都像在丛林里披荆斩棘。
“菜鸟,感觉如何?”阿泰斯特带着一身汗味凑过来,大手毫不客气地拍在李特的后背上,力道大得让他往前踉跄了一步,“没尿裤子吧?”
李特龇了龇牙,揉着发疼的背肌:“还行,就是感觉像被一辆卡车撞了。”
“习惯就好,小子!”阿泰斯特咧开大嘴,露出白得晃眼的牙齿,“这才是开胃菜。不过…你今天干得不赖,那几个传球,很他妈的合理!”他特意加重了“合理”两个字,似乎觉得这个词从自己嘴里说出来有点新鲜。
队友们开始相互击掌,庆祝这场预料之中的胜利。李特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了那个高大的11号身影上。大姚正低着头,用毛巾盖着脑袋,快步走向球员通道,背影在喧闹的球场映衬下显得格外落寞。李特知道他今晚打得极其挣扎,完全陷入了步行者为他准备的肌肉丛林。
出于一种同为亚裔球员,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共情,李特犹豫了一下,还是快步走了过去。在通道入口略显混乱的人群边缘,他赶上了大姚。
“嘿,姚。”李特用中文开口,声音不大。
大姚停下脚步,有些意外地抬起眼,扯下毛巾,脸上还带着比赛留下的疲惫和沮丧。
“打得不错,”李特继续说道,语气平静,“第一场而已,适应了节奏就好了。”他顿了顿,补充道,“这里的对抗就是这样。”
大姚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矮上一大截,但眼神沉稳得不像个十七岁少年的同胞,苦涩地笑了笑,也用中文回道:“谢谢。你打得才好,完全不像新秀。”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运气。”李特言简意赅,他从旁边工作人员那里要了支笔,快速在一条能量棒的包装纸上写下一串数字,递给大姚,“我的电话。在这边有什么事,或者想聊聊,可以打给我。”
大姚接过那张皱巴巴的纸条,认真地看了一眼,然后点点头,塞进护腕里:“好,谢谢。”
没有过多的寒暄,两人在嘈杂中简单地点了点头,便各自转身,汇入不同的人流。一次短暂、克制,甚至有些仓促的交流,像是战场上两个匆匆照面的士兵,互道一声保重。
李特刚走出几步,就被一个挂着 ESpN工牌、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记者拦住了,话筒几乎要戳到他脸上。
“李特!恭喜你赢得职业生涯首胜!今晚你拿到了7分,7个篮板,8次助攻的准三双数据,感觉怎么样?是不是非常激动?”
李特抹了把脸上的汗,表情没什么变化,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物理公式:“感觉不错。赢了比赛总是好的。数据是团队打出来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教练要求我做的事情。”
记者对他的冷静有些意外,追问道:“很多人都注意到你在场上让球队的进攻变得非常流畅,你如何看待自己在球队中的角色?特别是在第二节你上场后,球队迅速拉开了比分。”
“我的任务就是防守,抢篮板,然后把球传到处于空位的队友手里。”李特回答得滴水不漏,“雷吉、杰梅因、罗恩他们才是终结者,我的工作就是让他们打得更轻松。”
“最后一个问题,李特,你只有十七岁,是目前联盟最年轻的球员。在这样高强度的比赛中,你是如何保持如此冷静的?”
李特想了想,给出了一个让记者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回答:“把球投进篮筐,和把答案写进试卷,本质上都是解决问题。只是这里的对抗更直接一点。”
说完,他朝记者微微颔首,便绕过话筒,走向更衣室方向,留下那个记者在原地琢磨着“对抗更直接”是什么意思。
更衣室里早已是一片欢腾,香槟虽然没开,但气氛已经足够热烈。米勒笑着指了指李特,对旁边的小奥尼尔说:“看见没?这小子像个打了十年的老家伙。”小奥尼尔一边用冰袋敷着膝盖,一边瓮声瓮气地附和:“脑子清楚,屁股也够硬,莫布里那几个背打没占到便宜。”
主教练伊赛亚·托马斯没有过多溢美之词,但他用力捏了捏李特的肩膀,眼神里的满意藏不住:“继续这么干,李。你让我们变得不同。”
这种“不同”,在比赛结束后几个小时,就开始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发酵。当地的体育电台热线被打爆了,球迷们兴奋地讨论着那个无所不能的17岁新秀。
“上帝,我看到了什么?7+7+8!他无处不在!”
“他的传球像带了GpS!我们缺的就是这个!”
“冷静得像块冰!你们看到他防莫布里那个切球了吗?那根本不像个孩子!”
“冠军拼图!我说他就是我们一直等待的那块冠军拼图!他能把所有人粘合在一起!”
“隐形引擎”、“合理先生”、“少年老成”……一个个绰号开始被安在李特头上。他全能且高效的首秀,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这个篮球之州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
在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的校园里,李建国教授正从一阶梯形教室走出来。他刚结束一堂关于流体动力学的讲座,还没来得及收拾讲义,就被几个学生围住了。
“李教授!恭喜啊!”
“李教授,你儿子太牛了!准三双!”
“教授,李特那场比赛的传球选择,简直充满了数学美感!”
李建国推了推眼镜,脸上有些茫然,随即才反应过来学生们在说什么。此刻,看着学生们兴奋的脸庞,他清晰地感受到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热情。这种热情,不再仅仅是出于对一位教授子女的好奇,而是带着真切的钦佩和激动。
他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发现邮箱里也塞满了同事和学生发来的祝贺邮件。甚至连系主任路过时,都特意停下来,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李教授,你的儿子可是为我们学校,为我们整个州争光了啊!”
李建国坐在椅子上,看着屏幕上儿子在比赛中跃起传球的抓拍照片,那张总是波澜不惊的脸上,缓缓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他想起儿子坚持要打篮球时自己的反对,想起选秀前夜家庭会议上的争执,也想起自己为他制定的那一份份详尽的训练和数据分析报告。
也许,那条他曾经并不看好的道路,正被那个执拗的少年,用他特有的“感觉”和“冷静”,一步步走成坦途。他拿起电话,想给儿子打过去,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放下了。
窗外,印第安纳州的夜晚悄然降临,但对于刚刚在NbA舞台上初试啼声的李特而言,一个全新的世界,正伴随着赞誉与期待,轰然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