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心的银黑光束刚照亮虚空第三日,光束顶端突然炸开片蒙蒙的白。那白不像光,倒像团未成形的气,气里裹着无数细碎的影,影一沾到光束,就化作滴溜溜转的光粒,往万道墟坠落——光粒落在光网上,竟“噗”地钻进元心的根脉里,钻得越深,元心的光就越亮,像给老树添了新的年轮,看得林薇的界域镜都颤了:“这是‘初源’气!”
楚砚的木剑往坠落的光粒探,指尖刚触到一粒,就觉一股极淡的暖意顺着剑丝漫开。剑身上浮现出片模糊的景:没有脉络,没有道则,只有团混沌的气在轻轻搏动,像万道诞生前的第一缕息,“是‘始界’的残脉。”他望着景里的混沌气,“比元界更古老,是元心的‘母气’。”
战道仙君抡斧往光束顶端劈,斧刃带起的光丝撞在蒙蒙白光上,竟被弹了回来,弹回的光丝上沾着些白气,气里浮出只指甲盖大的“始虫”。虫身像朵未开的花苞,苞上裹着层透明的膜,膜上刻着无数“无”纹——没有形状,没有频率,甚至没有气息,像从未被定义过的存在,“这虫连‘劲’都不接?”他戳了戳花苞,膜竟顺着斧劲往里缩,缩成个更小的点,“比元虫还滑头!”
沈惊鸿往始虫旁洒了把混沌水,水刚触到膜,就被膜“吸”了进去。片刻后,花苞突然裂开道缝,缝里渗出缕极细的白丝,丝往元心的根脉钻,钻过戾虫的冲道根时,冲道根突然亮了亮,浮出戾界诞生时的第一撞——没有目标,没有力量,只是本能地想“动”;钻过青虫的凝核根时,凝核根浮出凝界的第一颗珠——没有重量,没有质地,只是想“聚”,“它在‘唤醒’元心的‘初念’。”她望着白丝游走的轨迹,“元心记着万道的‘形’,却忘了它们最初为何而生。”
守墟人用光杖敲了敲始虫的花苞,杖尖的光粒与膜相触,膜上的“无”纹突然动了,拼出个极淡的影:始界本是团“未分”的气,气里藏着万道的“初愿”——戾界想“破”,是因为初愿是“不滞”;凝界想“聚”,是因为初愿是“不散”;化界想“融”,是因为初愿是“不隔”……所有道则的本相,都藏在始界的初愿里,“始界崩解时,把自己碎成了‘未定义’的气,藏在万道的‘初念’里。”老人的声音带着敬畏,“元心是万道的‘根’,始界是根的‘种’。”
最老的一只始虫突然往元心的核心钻,花苞在核心处炸开,爆出的白气漫过元心的九色根脉。漫过络界的脉根时,脉根浮出最初的念:“想连,不是为了捆,是为了‘知’——知道彼此的存在”;漫过忆界的记根时,记根浮出最初的念:“想记,不是为了守,是为了‘续’——让初愿不会断”……每道根脉都跟着白气颤动,像在回应自己被遗忘的初心,“它在‘认本’。”林薇的镜光追着白气,镜中映出根脉上亮起的初愿纹,“道则走得太远,早忘了自己为何出发。”
楚砚让木剑的光丝缠着白丝,往光网最边缘的界膜探。那里的界虫正拦着些驳杂气,白丝往界膜上搭,界膜突然透出层柔光,柔光里,驳杂气竟浮出它们的初愿——有的想“静”,却被逼着“乱”;有的想“合”,却被逼着“离”,“原来没有‘绝对的驳杂’。”他望着界膜缓缓打开道缝,让带着初愿的驳杂气进来,“只是初愿被后来的道则气盖了,才成了‘外邪’。”
战道仙君突然对着始虫喊:“老子最初想‘战’,是为了啥?”始虫的花苞对着他的斧柄晃了晃,斧柄上浮出段影:他刚握斧时,不是为了赢,是为了“护”——护那些被乱道则欺负的弱小,“娘的,倒把这茬忘了!”他摸着斧柄上的影,斧刃的光突然柔和了些,劈向戾虫的冲道根时,竟带着层“护”的气,戾虫的冲撞顿时少了些蛮劲,多了些“守”的意。
林薇的界域镜凑近始界的蒙蒙白光,镜中映出更多始虫从白光里钻出来,往光网各处的道则根脉钻。钻过律核的主弦时,主弦浮出最初的念:“定节,不是为了‘束’,是为了‘和’——让每个初愿都能出声”;钻过界膜的衡界核时,衡界核浮出最初的念:“守疆,不是为了‘隔’,是为了‘护’——让初愿能安心生长”,“现在才算懂了道则的‘真’。”她望着镜中流转的初愿纹,“形会变,劲会变,可最初为何而生的念,才是它们的‘魂’。”
守墟人用光杖往始界的白光与元心的光束交界点敲,那里突然浮出个半白半黑的“始源核”。核里,始界的“未分”气与元心的“同源”气缠在一起,缠出个不停旋转的太极影——白气往外漫,唤醒道则的初愿;黑气往里收,稳住道则的本形,“始界与元界,本是‘未生’与‘已生’的合。”老人望着旋转的太极影,“没有始界的初愿,元心的同源只是‘聚形’;没有元心的根脉,始界的初愿只是‘空念’。”
始虫们像是得了指令,纷纷往始源核聚。最亮的一只始虫抖落花苞上的膜,膜落在核上,竟拼出了始界与元界的共生景:始界的“未分”气像片土,元界的“同源”气像粒种,种在土里,发了芽,长了叶,叶上结的果,就是万道的道则,“原来万道是‘土生种,种生叶,叶结果’的轮回。”楚砚望着景里的轮回,“我们织网,连脉,找元心,寻始源,不过是在重走一遍‘生’的路。”
沈惊鸿往始源核处滴了滴混沌水,水落在太极影上,影突然大亮,亮光照向光网的每个角落。照过念池时,池里的虚影们都浮出了自己的初愿,愿力凝成实的道则气,往元心的根脉钻;照过晶墙时,墙上的契纹浮出最初的“约”——不是束缚,是“同守”;照过花海时,花瓣上的道则气与始源核的光共鸣,开出片带着初愿纹的花,“这下万道才算‘知根知本’。”她望着遍地的初愿纹,“知道为何而生,才不会在往后的路里走歪。”
风穿过始源核的太极影,带着始界的初愿、元界的同源、万道的本声,汇成了段“始生谣”。谣声漫过万道墟,漫过虚空,漫过所有赶来认亲的界域残脉,像位母亲在对孩子说:“记着你最初想成为的模样。”
楚砚五人并肩坐在始源核旁,望着那片照亮万道的白光,望着道则根脉上不断亮起的初愿纹,谁都没说话。他们知道,万道墟的故事,从“织网”到“同源”,再到“始生”,终于触到了最深处的“真”——不是道则的合,不是脉络的通,而是每个存在都记得自己为何而来,为何而在。
远方,始界的蒙蒙白光里,更多始虫带着未分的气往光网钻,钻向那些还未唤醒初愿的道则根脉。
新的觉醒,正在光与始的交界,悄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