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颔首称是:刘玄德此人,其他方面姑且不论,单论沙场求生之能,堪称当世无双!自中平年间黄巾祸乱至今,我仔细考证过,此人绝处逢生的次数,十指难数,且每回都能觅得重整旗鼓之机。其抱负之远,韧性之强,心志之坚,皆属一流。
伏完静默不语,以目示意王朗继续。
王朗望向伏完,眼波传讯:我已言尽。
伏完回以困惑目光:何时言尽?
杨彪见状暗叹,伏完虽资历老练,为官有道,唯独这悟性总慢半拍。
杨彪索性直言相诘:若是你欲寻曹操复仇,会投孙伯符还是黄祖?
伏完赧然一笑,经此点拨方才恍然——
刘玄德兵败之后,除却孙伯符,实已别无选择!
荆州乱局如沸,若投黄祖,此生再无翻身之望。
倘若刘备真能投身孙澎麾下,局势便将截然不同。孙澎若能驾驭刘备,或使刘备安然遁至扬州,则曹操此番劳师动众,便尽付东流。刘备借孙澎之势,随时可图东山再起!
义.
若孙澎知晓伏完杨彪这番盘算,定要赠这对卧龙凤雏最真挚的。
刘玄德岂是能随便收留的?这迟早要反噬的主,招来领地作甚?
嫌自家疆土太辽阔么?
固然关云长与张翼德皆是孙澎渴求的将才,但也仅此而已。如同抽卡游戏,顶级名将岂止二人?如今帐下猛将如云,何须为此引狼入室?
若要为关张二人将刘备招至麾下——
那真该让华佗开颅诊治了。
自然,伏完杨彪未能预见刘备命数,对其毕生所求更无深切认知。
在他们看来,刘备或许是致力于复兴汉室的理想主义者,也可能是心怀宏图的枭雄。
然而无人能如孙澎这般,以全知视角审视这位刘皇叔的完整人生轨迹。
孙澎对刘备的立场十分清晰:只要不在我的势力范围生事,任凭你在其他诸侯地盘如何作为。
尤其刘备笼络民心的手段令人警醒,单是长坂坡之事就足以让人提防。
当然,这并非指责刘备用百姓断后之举——若孙澎身处新野,恐怕也会选择跟随刘备撤离。
毕竟演义中曹操在新野连遭挫败,破城后是否会屠戮平民?唯有亲历者方能体会那种生死一线的恐惧。
难道要留下性命赌曹操是否开杀戒?
仅论演义情节,刘备在新野大撤退展现的仁德之风,令孙澎既钦佩又忌惮。
诸葛亮在江东辩论时曾说:吾主扶老携幼,日行仅十里。
真正统兵之后,孙澎才明白这日行十里需要何等坚韧的意志。
这哪里是以民挡敌?分明是刘备不断驻步等待后方百姓跟上队伍。
若行军过快,百姓必将失散,而迷路者永远无法归队。
在孙澎心目中,刘备是用毕生践行理想的崇高之士。
正因如此,孙澎永远不会轻视刘备——即便其兵败势穷,哪怕仅剩孤身一人。
得知刘备突袭谷阳贸易区时,孙澎正在柴桑驻守。
他即刻召集周瑜、鲁肃、诸葛亮共商对策。
关于刘备的善后事宜,诸葛亮与鲁肃早在吴县时就与孙澎进行过多次推演。
此次出兵前,针对刘备败于曹操后的应对策略,孙澎已拟定数套方案。
此刻召见周瑜,主要是为完善既有计划,查漏补缺。
诸葛亮望向鲁肃,见他神态恭谨,便率先打破沉默:玄德突袭汝南商贸特区一事,早在大都督预料之中。
依此前制定的预案,针对刘备当前处境,我们也该有所行动了。
曹孟德连番遭到刘备袭击商贸区,我扬州商贾向曹子孝索赔,此乃双方停战协议中明文约定。
大都督高瞻远瞩,为防止曹操拖延,特将赔偿细则、时限条款尽数列明。
倘若曹氏方面不能如期兑付赔款,即属违约。
协议一旦作废,我军随时可重启北伐,此乃曹孟德最不愿见之局面。
然则战端重启,曹操势必报复我三大商贸区,届时我方亦难免损失。
故经商议初步判定:若曹操赔款不力,极可能遣使议和。
因商贸区实为江东获利更丰,曹操或以撤销特区相要挟,迫我让步。
后续行动皆基于此预判展开,军情瞬息万变,届时再行调整便是......
诸葛亮目光扫过孙澎、周瑜,略作停顿。
待周瑜消化完此前论述,微微颔首后,孔明继续道:大都督对曹策略十分明确——战!
先前设立商贸区,实为给扬豫边境世族商贾开方便之门。
纵因战事取消特区,大都督亦备好后手。
如今汝南、广陵两地世族商贾,已深谙商贸区运作之道。
若曹操对境内三处自由贸易区采取军事管制,主公可在扬州边境另设新贸易区应对。
扬州官府承诺全额保障贸易安全,货物遗失官方照价赔偿!
当然,我们与曹操不同,保护外来商人需收取适量安保费用。
「安保费?」周瑜玩味地重复这个词。
诸葛亮接话:「眼下讨论为时尚早。倘若曹操能维持谷阳等地贸易现状,自是上策。」
「再议刘备之事。」
「主公态度明确:即便刘备孤身前来,亦不允其退入江东。」
周瑜眉头微蹙:「阻其入扬州,岂非迫其转投荆州?刘表在位时尚可,如今黄祖继任,荆州内乱正需搅局者——」
「南郡诸太守,何人能制刘备?」
柴桑议事厅内,孙澎与周瑜等商讨对策。
对于刘备败退后的安置,孙澎实则两难:
既忌惮其入境收揽民心,
又不愿其趁荆州乱局坐大,
更不甘失去这枚制衡曹操的棋子。
吴县密议后,众谋士终敲定方案:
先逼刘备入荆州。
孙澎自信纵其扎根荆州,亦有把握压制;
更可借其手削弱荆州世族势力。
刘备素以亲民为纲,处处为百姓谋福祉,施政以惠民为先。
此举难免触犯世家利益,非是刘备不愿结交士族,只因出身寒微,时势所迫,唯有取舍。
即便日后入主益州,仍与本地豪强势同水火,以致不得不倚重荆州士族,周旋制衡。
——
诸葛亮言罢,周瑜默然凝视荆州舆图:
主公欲遣刘备投黄祖,还是往长沙桂阳?
孙澎早布下棋局,刘备若要活命,唯有依其谋划而行。
有些话不必说透,一个眼神,一步棋,彼此心知肚明。
孙澎冷指点图:
黄祖与我血仇不共戴天,岂容刘备助其成势?
然若纵其入荆南,关张之勇无异纵虎归山。
纵有张玄在桂阳布局,亦难抵挡刘备庞统之谋。
若我为庞统,必劝刘备直赴襄阳——以护侄之名依附刘琦,蔡瑁怎会拒绝猛将来投?
诸葛亮了然:
孙澎所虑,正是庞统曾言欲借刘备之力牵制曹操,暗助江东的承诺。
刘备若被庞统引至襄阳,庞家与刘备走得太近,庞统或许会假戏真做,彻底倒向刘备!
真是棘手!
周瑜凝视孙澎,沉声道:主公为何不立即斩断刘备后路?
孙澎略显诧异:此时杀刘备为时尚早,留着他给曹操添乱更有价值。
周瑜追问:果真如此?见孙澎沉默,又说道:刘备在民间声望颇高,主公顾惜名声不愿杀他,倒也说得通。
但恕我直言,主公对待刘备的态度,与往日雷厉风行的作风大相径庭。
若只因刘备名声好就手下留情,这点气魄可比不上伯符兄。
若是为牵制曹操,刘备已完成使命。继续留着他只会坏事,主公究竟在犹豫什么?
若有难言之隐,臣自当不再追问。但主公志在天下,实在不必在刘备身上耗费过多心思。
周瑜说罢,孙澎陷入沉思。
周瑜说得没错!
孙澎始终带着穿越者的游戏心态,总觉得直接 ** 刘备会让这次穿越之旅留下缺憾。
或许他仍盘算着:招揽赵云后,还想将关羽、张飞也收入麾下。
要得到关张二人,自然不能亲手 ** 刘备——这才是孙澎保全刘备的真正原因吧?
穿越者的收集癖?
没有关羽张飞,这游戏就不完整?
孙澎看向鲁肃和诸葛亮,笑道:你们早就想问了?就等着公瑾开口?
诸葛亮略显局促地挠了挠鬓角,鲁肃则含笑不语。
孙澎忽然领悟到,作为臣子时,只要不是 ** 问题,他们最先考虑的往往是如何完美贯彻主君意图。
但周瑜不同。这位身份特殊的都督总能超越君臣之别,纯粹以是非决断。察觉到任何不妥,他都会立即指正——正如当年在孙策灵前许下的承诺:仲谋的弟弟,我替你看着。
檀木席上,孙澎静观堂中三人。那些交织的目光令他难以名状,却应了那句此时无声胜有声。
周瑜待他,既是主上又如幼弟,将忠诚与爱护揉作一体。
面对这样的周瑜,孙澎只觉千言万语都哽在喉间。
他霍然起身,衣袂带起微风:公瑾句句在理。是孤执迷,幸得点拨。往后还望诸君时时警醒,直言相谏,孙澎必当洗耳恭听。
乱世之中,能这般坦荡认错的主君实属罕见。
周瑜三人的目光顿时灼灼如炬。
孙澎击掌唤回众人心神,眉间阴翳尽散:且来商议,如何让刘玄德绽放最后的光辉。
第百廿七折:江东明珠与长髯客
十一月晦,吴县城郭初现。
孙澎甫入城门,便见张昭候在府邸前。风尘未浣,就被拽着处理积压政务。
同行的鲁肃见状,自去太守府清点文书。按照经验,主公被张昭拦住,没两个时辰断难脱身。
年关将至,各地税赋簿册堆积如山。孙澎与幕僚们先拣紧要的批阅起来。
江东之地自孙澎接手以来,经历了大半年的治理,各地动荡渐趋平静,百姓生计逐步恢复。
然而风平浪静之下,却暗藏着诸多艰难困境。
治理扬州绝非易事,稍有差池便会酿成大患。
扬州的根本症结在于幅员辽阔而人丁稀少。
由于北方世家常年南迁避乱,扬州虽人口有限,世家大族的比例却格外惊人。
以吴郡为例,全郡十三县官册记载仅十六万四千余户,总人口刚过七十万。
作为扬州实际中心的吴县,人口竟占全郡四分之一有余,近十九万之众。
单说孙家一门,依附于其产业的人口就达八千之数——既有耕种私田的佃户,也有经营商铺的伙计,既有宅院劳作的仆役,更不乏看家护院的私兵。
令人震惊的是,根基尚浅的孙家在吴县世家中仅属新贵。
传统吴中四姓中的朱、张、顾、 ** 族,即便是最晚迁入的陆家,荫附人口也与孙家不相上下。
其余三家更甚,每族掌控人口均逾万人,其中田产最丰的张氏,仅佃农就超过万余。
细察吴县十九万的官册数字,对照当地十大世家的实际规模。
孙澎断言:仅前十几家世族隐匿的人口,就远超官方记载的十九万之数。
但这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