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许昌宝券之事就错看了孙澎。司马懿摩挲着茶盏叹息,人不能重蹈覆辙。若非曹孟德大势已去,我怎会劝父亲变卖家产移居江东?
要不我回趟娘家试试?张春华突然提议,张家藏书阁的典籍也不少。
司马懿连连摆手:别添乱了。出嫁的女儿哪能讨要娘家藏书?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张春华眼中闪着狡黠的光,我自有办法说服父亲。
想起妻子惯用的手段,司马懿慌忙拽住她衣袖:使不得!那可是岳丈大人。莫要为我伤了父女情分。
张春华松开攥紧的拳头:急什么?父亲远在平皋。真要不行,还有母亲那边的山氏族人呢。她母亲出身河内山氏,这个显赫家族后来出了位列三公的山涛。
见妻子执意相助,司马懿既感动又无奈。他与兄长两个亲生子都说不动父亲,何况出嫁的女儿?若真让张春华开口,只怕要闹得娘家鸡犬不宁。
此刻江东的陆逊同样辗转难眠。虽说他是陆家对外的门面,但家主终究是小叔叔陆绩。即便察觉到图书馆将引发的文教变革,这位年轻俊才也不知该如何向叔父进言——更别说族中还有诸多德高望重的长辈。
这些老顽固脑袋里装的全是旧思想,陆逊闭着眼都能猜到他们得知自己要卖书时的反应。
时机不等人,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根本不用等十几二十年,甚至五年都用不着,照陆逊估算,最多再三年,家里那些藏书的价值就会直线下跌。
倒不是说这些东西会变成废纸,只是外头读书人的选择多了,陆家的书自然就变得无足轻重。
一旦孙澎发行的书成了大多数读书人的读物,那他手上的那些典籍就会变成公认的经典,流传越广,地位越高,最终取代世家大族私藏的书籍,成为文坛主流!
这道理陆逊心里门儿清,可哪敢跟族人明说?
想想司马懿,亲儿子都不敢跟老子提这茬,他一个旁系侄子,哪来的胆子去动陆家文化的根基?
夜风拂过庭院,陆逊抬头望着月亮,忽然想起《孙澎诗赋集》里的一句诗——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司马懿和陆逊,两个眼光超前的年轻人,却被时代的枷锁束缚,在同一片月光下叹息。
可谁也没想到,仅仅半个月后,一支声势浩大的队伍抵达吴县,瞬间震动了整个文坛——
北海孔氏,献书三百四十卷!
来人是孔融的族叔,已近花甲之年。
孙澎在府中接待了这位孔氏族人。
在孙澎记忆里,孔家的形象一直不算多好。
孔融是个倔脾气,当年在洛阳朝堂上硬刚董卓,董卓碍于孔家名望不敢杀他,只能打发他去北海当国相。
后来袁谭攻打北海,孔融顶不住败逃,投奔曹操麾下。照理该夹着尾巴做人,可他那臭毛病又犯了,三天两头跟曹操唱反调。
历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前,被孔融最后一通狂喷彻底激怒,直接砍了他的脑袋。
孙澎原以为孔家人皆傲慢自负,未料这位族老竟格外平易近人,令他真切体会到与真正的读书人交谈是何等舒畅。
最令孙澎叹服的,是孔家在文教方面的敏锐洞察。主动献书之举,分明是要让孔门儒学持续引领天下学风。
此事在江东乃至整个汉土掀起轩然 ** 。然而司马懿与陆逊倍感无奈——即便孔家已带头表率,各世家仍紧守藏书,寸步不让。
即便司马氏与陆氏稍有动摇,真到行动时又犹豫不决。人人都在观望,若无十足把握,谁也不敢如孔家这般押上全部筹码。
这也正是孙澎高看孔家的缘由。孔家的眼界与众不同——别家唯恐学识外传,他们却恨不能叫天下人尽读儒家典籍。儒学传播愈广,孔家地位便愈加固若金汤。
毕竟他们的先祖,正是儒门开山祖师!
如今孔融尚在曹操帐下,而孔氏典籍皆从北海运至江东。眼下北海谁属?
袁谭治下!
这意味着曹操与袁谭两家,对孔家献书之事皆默不作声。
曹操初时愤懑难平,欲质问孔融:你在许都这些年,为何不向我献书?
卞夫人却道:若孔融将书献于你,你只会秘藏深阁,专供曹氏子弟研习。而他献给孙澎,孙澎却开设书馆,广传儒家经典,收效奇佳。换作是你,又会如何抉择?
曹操仍不服气:我亦可修建书馆!
卞夫人反问:你能如孙澎那般公开私藏?可有批量印书的技艺?
曹操顿时哑然。
曹操依然摇头。
卞氏接着说道:就算能印出书籍,但馆内全是孔家典籍,这藏书楼有何价值?
曹操揉着眉心:罢了夫人,莫要再提,头疾又要犯了。
见丈夫不适,卞氏噤声上前,指尖轻抚他的太阳穴与后颈。
曹操无奈道:至今我仍不解孙澎建馆用意。将自家藏书与徐州所得典籍大量刊印贱卖,奉孝核算过根本无利可图。此人向来无利不起早,既然不赚钱,必在别处获利,只是我尚未看透其中玄机。
卞氏轻笑道:既然琢磨不透,何必徒增烦恼?眼下既有新谋划,不如先做好自己的事。
曹操阖眼颔首:夫人说得很是。
话音未落,侍从来报郭祭酒有急事求见。曹操猛然起身——近日虽公务繁杂,却从未见郭嘉如此慌张。
郭嘉疾步入内,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明公,大事不好!荀令君失踪了!
文若怎会出走?曹操如闻惊雷,绝无可能!我与他相交数十载,奉孝你执掌密探,此类消息岂可妄言!
郭嘉面如纸灰:属下初闻亦不敢信。但荀府已三日未见主人踪影。
曹操蹙眉:或是染恙卧床?
其府中一切如常。郭嘉沉声道,蹊跷之处在于,不仅荀令君不见踪迹,连唐夫人也一并消失了。
曹操面色骤变。当初命校事府监视百官,在荀府安插的眼线不下十数,竟让人在眼皮底下凭空消失整整三日!
《密谋与惊雷》
初日,荀府主子彻夜未归,仆从们虽觉蹊跷,也只当是寻常的访亲探友。
次晨,校事府的密探便嗅到了异样。郭嘉接到线报时仍在犹疑——毕竟荀令君府邸始终门户紧闭,未见外出迹象。
三日过去,仍未寻得荀彧踪迹。郭嘉顾忌荀氏威望,不敢贸然拘审其家仆,只得直赴丞相府 ** 。
要动荀府的人...郭嘉垂首静立,唯有明公亲谕。
殿内沉寂良久。忽闻曹操喉间哽咽:
文若...终究是舍我而去了...
???
《霹雳惊蛰》
丹阳马鞍山深处,一声轰雷震彻山谷。硝烟散处,矿工们欢呼着松开掩耳的双手。
太守公子吴奋正督管矿务,然 ** 之事,唯孙澎麾下精锐可操持。那神秘的 ** ,被冠以之名,由五百死士组成的神火营专司其职。
这支部队的选拔煞费苦心。从配药匠人到 ** 手,皆经层层筛选。更有孔明、士元共拟的三十六道禁制,确保配方永不外泄。
原拟神机营之名,孙澎思及尚无火器,终改作——上次借雷电为号,已让士卒们深信他能召引天雷。如今 ** 爆裂时的火球,更坐实了之说。
统领之位,孙澎点了周泰。这虎将的忠勇恰似烈火,正合这支奇兵的气魄。
孙澎深知周泰的忠心耿耿,这位伤痕累累的将军为孙氏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在挑选神火营统帅时,孙澎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经验老到的周泰——尽管程咨、黄柄这两位自幼相识的将领同样忠诚可靠,但终究欠缺军中历练。
马鞍山下矗立着孙澎主持建造的大型炼钢厂。原本他计划采用简陋的土法炼钢工艺,即便明知会浪费资源也要先解决钢铁产量问题。在孙澎看来,低级钢材终究胜过铁料,后期还能由工匠重新熔铸。不过随着系统的出现,这套原始方案得到了质的飞跃。
借助穿梭时空的能力,孙澎从未来带回了精确的工艺参数。虽然仍采用传统炼钢法,但严格遵循现代技术标准后,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都获得显着提升。
钢铁产量激增之际,孙澎将目光投向了铁路建设。他坚信在工业勃兴时期,铁路网才是衡量国力的关键——即便初期投入巨大,但蒸汽机车带来的运输 ** 将彻底改变国家命运。就像后世那条
若非系统相助,仅凭前世模糊记忆就想复原蒸汽机的孙澎,恐怕真要为难那些工匠们了。
孙澎借助重临新功能,能够轻松往返前世查阅资料,甚至直接聘请专业人士指导,大大降低了还原蒸汽机的难度。
当前阶段,孙澎的政策已全面推行,不宜再做重大调整。加之钢铁厂刚起步,蒸汽机仍在研发,铁路和火车项目暂时搁置。
相较之下,水泥技术的成功复制更令孙澎振奋。通过重临功能,他回到前世存款丰厚的时期,花钱请水泥厂技术员提供建议,获得了多种适合古代条件的替代方案。这种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远胜于自行搜索。
建安八年,孙澎的科技发展计划正式启动,汉朝即将迎来颠覆性变革。
---
关于 ** ,孙澎始终保持克制。凭借预演碑的优势,他无需像其他穿越者那样盲目扩军。
扬州常驻兵力三万余人,分散于各郡县,战时最多可集结一万五千人至吴县。为确保地方稳定,各城守军必须保留,以防世家叛乱或匪患。
荆州另有三万余常规部队,最多可抽调两万人用于对外作战。孙澎用兵讲究效率,若非必要,绝不浪费粮草调动冗余兵力。
交州的驻军约为两万人,其中六千是鲁肃从江东带来的士兵,四千来自沿海港口的本地招募,剩余一万为收编自交州各郡县的原驻军。
由于交州汉族人口少于俚人,调兵北上可能引发叛乱,鲁肃需保留足够兵力震慑当地。俚人性情耿直,缺乏文化,稍察觉守备薄弱便会反抗,鲁肃对此深有感触。
孙澎目前总兵力超过八万,但北伐最多动用四万。当年曹操鼎盛时期,单次作战兵力也仅有四万左右,可见孙澎实力已能与两年前的曹 ** 肩。
对比基本盘:曹操占据兖州、徐州、豫州,孙澎掌控扬州、荆州、交州。荆州原有人口规模尚可,但南阳郡此前归属曹操,该郡人口占荆州近半。如今南阳刚归孙澎,周瑜正加紧整顿,待初步梳理完成后,荆州兵力将超过扬州,成为孙澎手中最强战区——南阳毗邻洛阳,孙澎需在此驻防,防备曹操突袭。
此外,荆州与益州接壤。近期刘璋在 ** 协助下推行小规模国债,并借鉴曹操教训,将发售范围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