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修路财
清晨的潍水村笼罩在一层薄雾中,鸡鸣声此起彼伏。刘来福背着手走在刚铺好的水泥路上,锃亮的皮鞋踩在崭新的路面上发出清脆的声。他五十出头,身材微胖,圆脸上总挂着和善的笑容,眼睛却像两粒黑豆,闪着精明的光。那件熨得笔挺的浅灰色衬衫扎在皮带里,微微凸起的肚子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刘书记,早啊!路过的村民老李头弓着腰打招呼,布满老茧的手里拎着刚从地里摘的青菜,菜叶上还沾着露水。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裤腿卷到膝盖,露出晒得黝黑的小腿。
刘来福停下脚步,声音洪亮:老李啊,这路修得怎么样?走起来还舒坦吧?他特意用脚尖点了点地面,崭新的水泥路面在晨光中泛着青灰色的光泽。
老李头连连点头,眼睛却不敢直视刘来福:好,太好了!以前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现在多亏了刘书记给我们村争取资金。他说话时,皱纹密布的脸上挤出讨好的笑容,缺了颗门牙的嘴微微漏风。
刘来福满意地笑了,伸手拍了拍老李头瘦削的肩膀,能清晰地感觉到骨头硌手:应该的,我是村支书,不为大家办事还当什么干部?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对了,上次说的那件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老李头的背弓得更厉害了,声音发颤:刘书记,那是我家祖传的地,我...
不急,你再想想。刘来福打断他,脸上的笑容丝毫未变,村里马上要建文化广场,那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你这块地位置正合适,补偿款不会亏待你的。
等老李头佝偻着背影远去,刘来福的笑容立刻消失了。他掏出最新款的华为手机,拨了个号码,语气变得冷硬:老周,来村委会一趟,带上账本。现在就来。
村委会是一栋两层小楼,外墙贴着已经褪色的瓷砖,门口挂着潍水村村民委员会的牌子,红漆已经有些剥落。办公室里,老式风扇吱呀呀地转着,却驱散不了夏日的闷热。窗台上摆着几盆半死不活的绿植,叶子边缘已经发黄。
承包商周富贵腋下夹着个鼓鼓的黑色皮包,额头上的汗珠不断往下淌,浸湿了已经泛黄的衬衫领子。他小心翼翼地关上门,从包里掏出一叠材料,纸张边缘因为反复翻看已经起了毛边。
刘书记,这是这次的工程结算单。周富贵递上文件,手指微微发抖,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没洗干净的污渍。
刘来福接过文件,慢条斯理地翻看,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风扇的转动声。水泥用了800吨?他突然开口,声音像钝刀割肉,我记得实际不到500吨吧?
这个...这个...周富贵用袖子擦着汗,衬衫腋下已经湿了一大片,按您吩咐,多报了300吨。采购单和运输单我都做好了,绝对看不出问题。
砂石料也多了200方。刘来福头也不抬,手指在计算器上敲打着,按键发出清脆的声,人工费多报了五万...不错,总共能多出多少?
周富贵咽了口唾沫,喉结上下滚动:按合同价算,能多出二十八万六千。我已经联系好了沙场和水泥厂那边,发票都开好了。
刘来福终于抬起头,黑豆般的眼睛盯着周富贵,目光像两把锥子:老周啊,你跟我合作这么多年,应该知道规矩。他靠在椅背上,椅子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
知道,知道。周富贵连忙点头,稀疏的头发跟着晃动,露出油亮的头皮,您六我四,我这就去准备现金。都是旧钞,号码不连的。
不急。刘来福摆摆手,金表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先把账做平了,别让人看出破绽。镇里下周要来验收,把表面功夫做足。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周富贵,尤其是那几个钉子户家门口的路段,要修得特别平整,明白吗?
周富贵连连称是,正要离开,刘来福又叫住他:对了,村东头老张家那房子,你找几个人去谈谈。那块地位置不错,开发商看中了。他转过身,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儿子不是在县医院当护工吗?听说想转正?
明白,我这就去办。周富贵露出心领神会的笑容,黄板牙上沾着烟渍,我让二狗他们今晚就去一下。
周富贵走后,刘来福的侄子刘子明探头进来。年轻人染着一头黄发,脖子上挂着条粗金链子,手腕上的名表闪闪发光。叔,镇里王镇长打电话来,说晚上在金海湾设宴,请您务必赏光。他说话时眼睛滴溜溜地转,不时瞟向刘来福桌上的文件。
刘来福哼了一声,从抽屉里取出半包软中华,抽出一根点燃:又是要钱。他拉开最底层的抽屉,取出一个鼓鼓的牛皮纸信封扔给刘子明,把这个带上,记住,私下给王镇长,别让人看见。就说是我的一点心意,祝贺他女儿考上大学。
刘子明熟练地把信封塞进内兜,布料立刻鼓起一个方形轮廓:叔,听说这次镇里要调整领导班子,您是不是该...他做了个数钱的手势。
急什么?刘来福瞪了侄子一眼,吐出一口烟圈,先把眼前的事办好。王镇长那边打点好了,自然会有人替我们说话。他掐灭烟头,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蒂,晚上你跟我一起去,学着点。记住,多看多听少说话。
刘子明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窗外,几个村民正走过新修的水泥路,他们的影子在阳光下被拉得很长,像一条条扭曲的黑线,延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