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病倒,太子监国,朝局瞬间变得波谲云诡。原本因燕王自请监察而稍缓的暗流,骤然加速。弹劾燕王“结交边将、图谋不轨”的奏章,再次如雪片般飞向太子案头,言辞较之前更为激烈,甚至隐有要求“彻查王府,以安人心”之议。
讲武堂内,气氛压抑。林惊雪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窥探的目光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带着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与落井下石。连日常的饮食用度,都开始出现有意无意的拖延和克扣。那两名内侍虽未撤离,态度却愈发冷淡,仿佛在等待最终的裁决。
“他们想借此机会,将我与七哥(燕王)一并钉死。”赵珩的声音通过特殊渠道传来,带着一丝压抑的怒意,“太子身边聚集了不少主和派,他们视北境强硬派为眼中钉,更忌惮七哥的军功与声望。此番,是欲借‘毒狐’掀起的风浪,行清理门户之实。”
林惊雪立于窗前,看着庭院中枯黄的落叶被冷风卷起,目光沉静如冰。“他们以为,断了你的臂膀,除了我这个‘边将’,便可高枕无忧,与北戎媾和?”她语气平淡,却带着刺骨的寒意,“殊不知,自断长城之日,便是国门洞开之时。”
“你待如何?”赵珩问。
“他们想要证据,便给他们证据。”林惊雪转身,眼中锐光一闪,“不过,不是他们想要的罪证,而是北戎包藏祸心、意图乱我朝纲的铁证!”
林惊雪深知,在太子监国、舆论不利的情况下,常规的辩解与防御已无济于事。必须行险招,以攻代守,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北戎这个真正的威胁上来。
她再次提笔,却不是写奏章,而是绘制了一份极其详尽的《北戎渗透策论图》。图中,她以“鹰巢”为核心,勾勒出北戎通过商贸、贿赂、离间、刺杀等多种手段,试图瓦解大宋边防、搅乱朝政的完整链条。其中,明确标注了已被焚毁的矿场位置,推测了其他可能的物资转运点,甚至根据草原部落的动向,分析了北戎可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机与路线。
这份图,是她结合前世情报分析经验与今世北境见闻的结晶,远超这个时代寻常边将的视野。她并未直接指认“毒狐”或任何具体官员,但图中隐含的逻辑链条,足以让明眼人悚然心惊。
同时,她授意陈猎户,通过隐秘渠道,将部分关于北戎使团与京中某些官员“过往甚密”的模糊信息,巧妙地散播出去。这些信息真伪难辨,却足以在已然紧张的朝堂中,投下又一枚巨石。
做完这一切,林惊雪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她直接求见讲武堂祭酒,坦言自身处境,以“避嫌”及“恐牵连讲武堂清誉”为由,自请禁足于住所,非诏不得出,直至陛下圣躬康愈或朝廷对北境之事有明确论断。
此举看似退让,实则以退为进。既避免了在敏感时刻授人以柄,又将自身置于一个“被迫害忠良”的悲情位置,更能凸显她那份《渗透策论图》乃“孤忠泣血”之作。
林惊雪的《北戎渗透策论图》和自请禁足的消息,几乎同时传到了监国太子和病中的皇帝耳中。
东宫内,太子看着那份描绘得如同亲见的策论图,脸色变幻不定。他身边的主和派官员纷纷进言,指责林惊雪“危言耸听,构陷大臣,意图搅乱朝局”。
然而,卧病在床的皇帝,在听完心腹太监诵读那份策论图后,沉默了许久。他虽病体沉疴,但帝王心术未失。这份图,格局宏大,细节翔实,绝非凭空捏造。尤其是其中关于北戎可能利用朝中分歧、里应外合发动进攻的分析,更是触动了他内心最深的忧虑。
“传朕口谕。”皇帝声音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林氏所呈图策,交由枢密院、兵部共议。北戎使者‘苏文’,即日驱逐出境,不得延误。燕王……闭门读书,无旨不得参与朝会。讲武堂林惊雪……其所请,准奏。”
这道旨意,如同一声惊雷,在京城上空炸响!
驱逐“毒狐”!这等于直接承认了北戎的阴谋!
限制燕王!这是对弹劾的回应,亦是帝王平衡之术。
准林惊雪禁足!既是保护,也是暂时冷藏。
各方势力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转折打得措手不及。主和派的气焰为之一挫,而主张强硬对抗北戎的声音,则因此得到了喘息之机。
“毒狐”苏文在被驱逐前,于驿馆门前回头望了一眼皇城方向,脸上依旧带着那温文尔雅的笑容,只是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他输了这一局,但游戏远未结束。
燕王府大门紧闭,赵珩于府中“读书”,看似受挫,实则暂离风暴中心,获得了难得的安宁。
而林惊雪,则在自己那方小小的院落中,迎来了真正的软禁。院外守卫增加了数倍,但她知道,这道旨意,反而成了她此刻最好的护身符。
她站在院中,仰望着一方狭小的天空。京城的这一局,她以自身为饵,以远超时代的视野为刃,险中求胜,暂时劈开了一片生存的空间。皇帝的态度说明,他仍需北境这把锋利的刀,也看清了北戎的威胁从未消失。
“我们赢了这一场。”赵珩的密信再次传来,字里行间带着一丝轻松,“父皇心中已有定见,太子那边暂时不敢妄动。北境压力可缓。”
然而,林惊雪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她知道,“毒狐”虽退,但其经营的网络未必瓦解。朝中主和派势力依旧根深蒂固。皇帝的病……更是一个巨大的变数。
“只是开始。”她低声自语,目光仿佛穿透了高墙,看到了更远的北方。“北戎不会甘心,朝中的暗流也不会停止。接下来,该是真正较量实力的时候了。”
她转身回到书案前,铺开新的纸张。禁足期间,她正好可以潜心将脑海中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出来。无论是更精良的军械图样,还是更高效的练兵之法,亦或是关于经济、农桑的零星记忆……这些都是她未来安身立命、乃至改变这个时代的资本。
京城的暗潮暂歇,但席卷天下的巨大风暴,或许才刚刚酝酿。而她这只被迫蛰伏的“血凰”,正在这方寸之地,默默打磨着更锋利的爪牙,等待着下一次,振翅高飞,搏击长空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