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忠勇伯韩明的诏书,很快便明发天下,定于十日后的冬至日,于天坛举行盛大典礼。消息传出,朝野哗然。
大部分官员只觉是陛下酬功之举,虽觉韩明晋升过快,但念及其“救驾”之功,倒也说得过去。唯有少数嗅觉敏锐者,隐隐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尤其是与王锴、刘坤等人交好的官员,更是活跃起来,四处宣扬韩明之“忠勇”,催促朝廷尽快落实封赏细节,其热情程度,颇有些反常。
王锴本人更是连续上了三道奏折,言辞一封比一封恳切,甚至引经据典,论述“赏不逾时”的重要性,仿佛迟一刻封赏,就会寒了天下忠臣良将之心。
这种异乎寻常的“热心”,落在萧绝和萧烁眼中,更坐实了对方欲借此机会生事的判断。
京城的气氛,在这种表面的热闹与暗地里的紧张中,变得愈发诡异。市井坊间,百姓们翘首以盼,期待着难得一见的盛典;而高门大院之内,各种猜测、担忧、乃至暗中串联,却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禁军的调动明显频繁起来,虽然尽量选择了夜间,但那甲胄碰撞与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依旧清晰可闻。天坛周围开始出现更多的“工匠”、“商贩”,他们眼神锐利,行动敏捷,仔细地检查着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建筑。
别苑之内,韩明的情况却愈发糟糕。张明德加大了安神药物的剂量,也只能让他大部分时间陷入昏睡。偶尔清醒时,他眼神中的破碎感更加严重,时而发出意义不明的呓语,时而又会用指甲在墙壁、地面上疯狂刻画,那些扭曲的魔纹越来越复杂,散发出的不祥气息连看守的影卫都感到心悸。张明德忧心忡忡地向萧烁汇报,韩明的身体机能正在加速衰竭,魔种与宿主正在走向同归于尽。
白芷几乎住在了钦天监的观星台上,日夜不停地观测星象变化。帝星的光芒愈发晦暗,被一层若有若无的灰霾所笼罩,而代表妖邪的暗星,其光芒却异常活跃,不断试图冲击帝星周围的星域。她试图以阵法稳固天机,却总感觉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干扰、混淆,让她难以准确把握未来的轨迹。
林婉儿静静地坐在静室里,四周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她紧闭双眼,全神贯注地催动着体内的预知能力。此刻,她已经放弃了去探寻那个紫袍人的真实身份,因为她深知时间紧迫,必须集中精力寻找典礼当天可能发生的一切潜在危机。
随着她的心境逐渐平静下来,一幅幅模糊而又混乱的画面开始在她的脑海中闪现。这些画面如同碎片一般,快速且无序地穿梭而过,但其中却蕴含着无尽的凶险与危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股冲天而起的黑色魔气,它如同一头狰狞的巨兽,张牙舞爪地向天空扑去。紧接着,一根巨大的旗杆轰然倒下,发出沉闷的巨响,仿佛预示着某种不祥之事即将降临。
随后,画面一转,一群人惊恐万分地四处逃窜,他们脸上充满了绝望和恐惧。而在这群人中,还不时有鲜血溅出,染红了地面,形成一幅血腥恐怖的场景。
面对这一连串令人心悸的画面,林婉儿不禁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梁上升起。她的心跳愈发剧烈,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然而,她并没有被眼前的景象所吓倒,反而咬紧牙关,继续苦苦思索着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