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沐林河畔起新堤,锹铲纷飞汗湿衣。
石块垒基承水脉,泥膏补缝固根基。
齐心共筑安澜障,合力新开稔岁畦。
待到禾苗盈绿野,方知辛苦有真祺。
清明过后,沐林河的春水涨得正旺,河岸边的垂柳抽出新绿,枝条垂在水面上,随波轻轻晃动。金川中学的操场上,几十名师生正忙着整理工具,铁锹、箩筐、夯土锤堆成了小山,离翁蹲在地上,把一根粗麻绳牢牢系在箩筐两侧——今天要去河坝筑堤,这麻绳得结实些,才能扛得住重石块。
“主席,李乡长派人来传话,说河坝东段的泥土太湿,让咱们多带些木板铺路,免得陷进去。”赵二柱跑过来,手里攥着一张揉皱的纸条,额角还沾着晨露,“我已经让男生们把库房里的旧木板搬上车了,保证不耽误事。”
离翁点点头,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目光扫过队伍里的同学:“大家把裤腿扎紧,河坝边的泥深,别灌进裤脚里。女同学力气小,负责搬运小石块和填补缝隙;男同学跟我一起挖基础、扛大石块,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众人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得惊飞了树梢上的麻雀。
队伍往沐林河坝出发时,太阳刚爬过东边的山坳,金色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像撒了一层碎金。离翁走在最前头,手里拿着一根长竹竿,时不时停下来探探路边的泥坑,确定安全了再让大家走。林小梅跟在女生队伍里,怀里抱着几块粗布,那是她特意从家里带来的,打算垫在箩筐底,免得石块磨破筐子。
到了河坝边,眼前的景象比想象中更紧迫:河堤南段有几处已经塌陷,浑浊的河水顺着缺口往岸边的洼地漫,地里的麦苗被泡得发黄,村民们正拿着铁锹在缺口处临时堆土,却怎么也挡不住河水的冲刷。李乡长看到离翁他们来了,赶紧迎上来,手里的铁锹还滴着泥水:“小离啊,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这河堤再不修,今年的麦子就全毁了,后面新开的田地也没法灌溉。”
离翁放下肩上的箩筐,走到塌陷的河堤边蹲下,手指戳了戳湿泥,又摸了摸旁边的土层:“李乡长,咱们得先把河堤基础挖深些,再用大石块垒底,这样才能牢固。我带男同学挖基础,您让村民们帮忙搬运石块,咱们分工合作。”
说干就干,离翁拿起铁锹,率先跳进河堤旁的泥坑里。泥土没过脚踝,冰凉的河水顺着裤脚往上渗,他却顾不上冷,用力把铁锹插进土里,一锹一锹往外挖。赵二柱跟着跳进来,两人并排挖着,泥块和河水溅了满身,脸上、衣服上全是泥点,却没人在意。女生们则在岸边分拣石块,把小石块装进箩筐,再由男生扛到河堤边,林小梅还特意在石块上洒些水,让石块更易贴合。
太阳渐渐升高,河面上的水汽越来越重,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离翁的后背早就被汗水浸透,泥巴和汗水混在一起,在衣服上结成了硬块,他却没停下手里的活,只是偶尔直起身捶捶腰,又接着挖。有同学看到他脸色发白,递过来水壶:“主席,歇会儿吧,你都挖一上午了。”
离翁接过水壶喝了两口,又递回去:“没事,我还撑得住。咱们得赶在雨季来之前把堤坝修好,不然河水一涨,之前的活就白干了。”他说着,看到不远处有块半人高的大石块,赶紧喊来两个男生:“来,咱们把这块石头抬过去,垫在基础最下面,这样更稳。”
三人齐心协力,用麻绳把石块捆好,喊着号子往上抬。石块重得压得人肩膀生疼,离翁咬着牙,脚步踉踉跄跄地往河堤边挪,膝盖在泥坑里磕了一下,疼得他皱紧眉头,却没放下石块,直到把石块稳稳放在基础里,才松了口气,低头一看,膝盖上的裤子已经磨破了,渗出血迹。
“主席,你受伤了!”林小梅跑过来,拿出怀里的粗布,想帮他包扎。离翁却摆摆手,把粗布夺过来铺在石块上:“这点小伤不算啥,布留着垫箩筐,别浪费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师生们和村民们天天泡在河坝边。清晨天不亮就出发,顶着烈日干活,直到月亮升起来才踏着夜色回去。离翁每天都最早到、最晚走,哪里活最累、哪里最危险,他就往哪里去——挖深基础时,他第一个跳进泥坑;扛大石块时,他总抢最重的;遇到坝体出现缝隙,他就和同学们一起用湿泥反复填补,用手把泥抹匀,指甲缝里全是泥,却连饭都顾不上吃,非要确认缝隙补牢了才肯歇。
有天傍晚,突然下起了小雨,河坝边的泥土变得更滑。离翁正带着同学补坝体的一处缝隙,脚下一滑,差点摔进河里,幸好身边的村民及时拉住他。李乡长看着他满身的泥和伤,忍不住劝:“小离,今天先到这吧,雨越下越大,太危险了。”
离翁却摇摇头,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泥:“不行,这处缝隙不补好,夜里雨水一泡,坝体容易塌。再坚持会儿,补完咱们就走。”说着,他拿起铁锹,又弯腰往缝隙里填泥,雨水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流,模糊了视线,他就用袖子擦一擦,继续干活。
数十天的日夜奋战后,新堤坝终于建成了。那一天,阳光格外好,新垒的堤坝像一条灰色的巨龙,横卧在沐林河畔,堤坝上的石块排列整齐,缝隙里的湿泥已经干透,牢牢地将石块黏合在一起。离翁和同学们站在堤坝上,看着村民们打开闸门,清澈的河水顺着新挖的渠道,缓缓流进新开垦的农田,漫过干裂的田垄,滋润着地里的庄稼。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蹲在田埂上,用手捧着河水,眼里满是泪水:“好了!终于有水了!今年的庄稼有救了,以后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其他村民也围着堤坝欢呼,有的还拿出家里的红薯干和玉米饼,塞到离翁和同学们手里:“谢谢你们这些娃娃!要是没有你们,这堤坝不知道要修到什么时候!”
离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成就感。这些天的辛苦、身上的伤、满身的泥,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温暖的暖流。他知道,这新堤坝不仅解决了农田的灌溉难题,更给当地带来了长久的希望——以后每年,这里的庄稼都会因为充足的水源而丰收,村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夕阳西下时,离翁和同学们踏上了归途。虽然浑身疲惫,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脚步也格外轻快。晚风拂过,带着河水的清凉和泥土的芬芳,离翁回头望了望远处的新堤坝,心里默默想着:这就是我们的力量,哪怕只是一群学生,只要齐心合力,也能为这片土地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尾声·鹧鸪天
沐水河边筑新堤,锹挥肩扛志难移。
泥沾裤脚浑不顾,石垒根基固若碑。
开沃野,引清漪,良田千亩沐朝曦。
今朝汗洒河滨处,来日丰登百姓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