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律诗(化用《道德经》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古道承风续世长,金川秋暖结鸾凰。
良辰天赐同心契,佳偶缘生共举觞。
礼合乡规承雅韵,情融岁月沐清光。
执巾共守平生诺,和乐齐家福运昌。
一九八四年的秋风,裹挟着金川河谷特有的果香,漫过安宁乡的田埂与村落。青梨挂满枝头,黄澄澄的果实压弯了枝条;早熟的核桃落在地上,被孩童们捡起来敲开,露出饱满的果仁。这样一幅丰收在望的图景里,离翁老家所在的一大队,正酝酿着一场热闹非凡的喜事——离翁与陈鸿运的婚礼,就定在公历九月五日,农历八月初十这一天。
消息早在一个月前就传遍了四乡八里。离翁的父母是安宁乡有名的老实人,一辈子勤勤恳恳务农,如今儿子在岗木达乡当干部,还娶了同样在乡上工作的陈鸿运,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从早到晚忙前忙后,恨不得把所有能拿出手的东西都摆出来,让这场婚礼风风光光。更让老两口惊喜的是,离翁在岗木达乡工作时结识的马奈锅庄队,听说他要办婚礼,主动提出要来助兴,这可是金川藏区最有名的锅庄队,能请到他们,婚礼的排场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按照金川藏汉杂居地区的风俗习惯,婚礼要分三天进行:第一天是“花夜”,为新娘陈鸿运举办;第二天是“占花”,为新郎离翁祈福;第三天才是正酒,举行正式的结婚仪式。离翁和陈鸿运提前一周就请假回了老家,刚一进门,就被扑面而来的喜庆氛围包裹住。
离翁家的土坯房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院坝里搭起了彩色的帆布帐篷,帐篷四周挂满了红灯笼和红绸布,远远望去,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母亲拉着陈鸿运的手,嘘寒问暖,把早就准备好的绣花鞋垫、手工织锦的背扇塞到她手里,眼里满是疼爱:“鸿运啊,以后你就是我们家的人了,离翁要是敢欺负你,你就跟我说,我替你做主”。陈鸿运脸颊绯红,羞涩地低下头,轻声说:“妈,离翁对我很好,您放心”。
父亲则忙着招呼前来帮忙的乡亲。村里的青壮年被安排去山里砍柴火、到河边挑水;妇女们则围在厨房周围,择菜、切肉、和面,准备“花夜”的宴席。金川的“花夜”宴席讲究“九大碗”,酥肉、扣肉、粉蒸肉、坨坨肉、酸菜汤、荞麦饼、玉米馍……每一道菜都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既实惠又美味。
“花夜”当晚,陈鸿运的娘家亲戚和村里的姑娘们都来了。大家围坐在帐篷里,一边吃着美食,一边唱着金川民歌。新娘陈鸿运穿着一身崭新的红布衣裳,头上戴着母亲亲手绣的头帕,被姐妹们簇拥在中间。姑娘们唱着《送亲歌》:“金川河水向东流,送我姐妹上彩楼。愿你夫妻常相守,幸福日子到白头”,歌声悠扬婉转,带着浓浓的祝福。陈鸿运的母亲坐在一旁,眼角泛着泪光,既为女儿找到好归宿而高兴,又难免有些不舍。离翁则被村里的小伙子们拉着喝酒,一杯杯青稞酒下肚,脸颊通红,心里却甜滋滋的。
第二天的“占花”仪式同样热闹。按照风俗,要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为新郎祈福。一大早,离翁就穿上了父亲传下来的藏式长袍,腰间系着红腰带,头戴狐皮帽,显得英气十足。老人手持经幡,口中念念有词,围着离翁转了三圈,然后将一把青稞撒在他身上,寓意“五谷丰登,福气满满”。接着,乡亲们端来盛满酥油茶、糌粑、水果的托盘,让离翁一一品尝,每一样食物都象征着不同的美好祝愿:酥油茶寓意生活甜蜜,糌粑寓意衣食无忧,水果寓意多子多福。
“占花”仪式结束后,离翁带着几个年轻小伙,骑着自行车去陈鸿运家“接亲”。按照金川风俗,接亲队伍要带着烟酒糖茶、彩礼钱和象征吉祥的红绸布,路上还要经受女方亲戚的“考验”。果然,刚到陈鸿运家门口,就被一群姑娘们拦住了去路。“要想接走新娘,先过我们这关!”姑娘们笑着说,递过来一碗碗盛满青稞酒的大碗。离翁知道这是风俗,二话不说,端起酒碗一饮而尽,接连喝了三大碗,才赢得了进门的资格。
进门后,离翁向陈鸿运的父母行跪拜礼,感谢他们养育了这么好的女儿。陈鸿运的父亲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离翁,鸿运交给你了,以后要好好待她,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离翁郑重地点点头:“爸,您放心,我一定会对鸿运好一辈子”。陈鸿运则在房间里由母亲为她梳妆打扮,穿上最华丽的藏式婚服,头上戴着银饰,胸前挂着珊瑚项链,美得像一朵盛开的格桑花。
接亲队伍返回离翁家时,正酒的宾客已经陆续到了。三街五乡的亲戚朋友、离翁在乡上的同事、岗木达乡的藏族乡亲,甚至还有从几十里外赶来的老领导,把整个院坝挤得水泄不通。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纷纷向离翁和陈鸿运道贺,送上自己的祝福。有的送来了布料、衣物,有的送来了粮食、水果,还有的送来了亲手绣的鞋垫、荷包,虽然礼物不贵重,但都饱含着浓浓的情谊。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欢快的锣鼓声和吆喝声,人群立刻沸腾起来:“马奈锅庄队来了!”只见二十几位身着节日盛装的藏族男女,在队长扎西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走进了院坝。男人们穿着黑色藏袍,腰间系着五彩腰带,头戴狐皮帽,手里挥舞着彩色经幡;女人们则穿着红色、绿色的藏裙,裙摆上绣着精美的花纹,头上梳着发辫,插着银质发簪,脖子上挂着一串串珊瑚和玛瑙,走起路来叮当作响。
“离乡长,恭喜恭喜!我们马奈锅庄队来给你送祝福啦!”扎西队长双手捧着哈达,笑容满面地走到离翁和陈鸿运面前。离翁连忙接过哈达,激动地说:“扎西队长,太感谢你们了,这么远赶来,快请坐!”陈鸿运也跟着道谢,脸上满是惊喜。扎西队长笑着说:“离乡长你为我们岗木达乡做了那么多好事,帮我们修寺院、护山林,我们早就想报答你了,今天你的大喜日子,我们一定要用最隆重的锅庄舞为你助兴!”
话音刚落,锣鼓声再次响起,马奈锅庄队的队员们迅速围成一个大圆圈,一场震撼人心的锅庄舞正式开始。扎西队长站在圆圈中央,率先唱起了锅庄舞曲,歌声高亢嘹亮,充满了草原的豪迈与激情。“雪山巍巍映霞光,金川河畔喜洋洋,新人携手结连理,幸福日子万年长!”随着歌声,队员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顺时针转动起来。
男人们的舞步刚劲有力,脚下的藏靴踏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声响,像是在敲响幸福的鼓点;女人们的舞步则轻盈灵动,裙摆飞扬,像一朵朵盛开的格桑花在风中摇曳。他们的手臂时而高举,时而摆动,时而交叉,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展现出金川藏区人民的热情与奔放。院坝里的宾客们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纷纷加入到圆圈中,跟着队员们一起跳了起来。不管是藏族还是汉族,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大家都尽情地舞动着,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离翁和陈鸿运也被拉进了圆圈中央,在扎西队长的指导下,学着跳锅庄舞。离翁平日里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跳舞,动作略显笨拙,但他学得十分认真;陈鸿运则心灵手巧,很快就跟上了节奏,和女队员们一起舞动着裙摆,美得不可方物。两人四目相对,眼中满是爱意与幸福,在欢快的舞曲和众人的祝福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锅庄舞跳了一曲又一曲,从《吉祥谣》到《幸福舞》,每一首曲子都承载着美好的祝福。队员们还特意为新人编排了一段双人锅庄,离翁和陈鸿运手牵手,跟着音乐的节奏,迈着轻快的步伐,在圆圈中央翩翩起舞。周围的宾客们纷纷鼓掌叫好,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把婚礼的气氛推向了高潮。阳光透过帐篷的缝隙洒进来,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一片红彤彤的喜庆景象。
正酒的仪式在锅庄舞的间隙正式开始。在村里老人的主持下,离翁和陈鸿运并肩站在院坝中央的红毯上,对着天地、对着父母行跪拜礼。“一拜天地,风调雨顺;二拜高堂,福寿安康;夫妻对拜,永结同心!”随着老人的吆喝声,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跪拜礼结束后,新人向在场的宾客敬酒,感谢大家的到来。青稞酒的醇香混合着饭菜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村庄上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马奈锅庄队再次登场,与乡亲们一起跳起了锅庄舞。藏族乡亲的锅庄舞刚劲豪迈,汉族乡亲的山歌高亢嘹亮,两种文化在这场婚礼上完美融合,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离翁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看着乡亲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心里充满了感动。他知道,这场婚礼不仅是他和陈鸿运的喜事,更是岗木达乡与安宁乡、藏族与汉族乡亲们情谊的见证。
夕阳西下,宾客们渐渐散去,马奈锅庄队的队员们也依依不舍地与离翁和陈鸿运告别。扎西队长握着离翁的手说:“离乡长,祝你们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以后有空一定要来岗木达乡做客,我们再一起跳锅庄舞!”离翁点点头,感动地说:“一定一定,谢谢你们今天带来的精彩表演,这份祝福我们收下了!”
院坝里留下了满地的喜庆与狼藉,离翁和陈鸿运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回到收拾干净的房间里,终于能静下心来。房间里摆放着崭新的被褥、衣柜,墙上贴着大红的“囍”字,温馨而浪漫。陈鸿运坐在床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轻声说:“离翁,今天真热闹,尤其是马奈锅庄队的表演,太精彩了”。离翁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是啊,有这么多乡亲们的祝福,还有马奈锅庄队的助兴,这真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天。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会让你永远这么幸福”。
夜深了,金川河谷恢复了宁静,只有离翁家的窗户还透着微弱的灯光。月光洒在院坝里的红绸布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银辉。离翁躺在床上,想着这几天的热闹场景,想着父母欣慰的笑容,想着陈鸿运羞涩的脸庞,想着马奈锅庄队欢快的舞步,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他想起在岗木达乡的日日夜夜,想起和陈鸿运一起工作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互相欣赏到后来的彼此爱慕,再到如今的喜结连理,一切都像是命中注定。
他知道,结婚意味着责任与担当,以后不仅要照顾好父母和妻子,还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和期望。金川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岗木达乡的藏族乡亲信任他,他要把这份情谊记在心里,用实际行动回报这片土地。就像《道德经》里说的“修之于家,其德乃余”,只有把家庭经营好,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才能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
结尾词·鹧鸪天
金川秋霁桂飘香,良辰佳偶结鸳鸯。
花夜笙歌喧村落,锅庄欢舞动山梁。
情切切,意绵长,执手相看两难忘。
此生愿得同心老,共守山河岁月长。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