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腊月,洛阳城的年味渐浓,街头巷尾开始出现售卖年画、爆竹的摊贩,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硝烟与喜庆交织的气息。然而,在这片日渐浓厚的世俗氛围中,位于外城偏僻角落、挂着“锦心阁工坊”招牌的院落内,却进行着一场与年节无关、却可能影响深远的变革。
这一日,天空阴沉,朔风凛冽。林砚刚从翰林院出来,便接到了李墨遣人送来的口信,字里行间透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只反复强调“成了!请先生速来!”林砚心知必是冶炼之事有了重大进展,当即吩咐车夫转向外城。
马车在积雪未融的街道上辘辘而行,最终停在那座看似普通的院落前。与街面上的冷清不同,院内隐约传来风箱鼓动的沉闷呼啸以及一种难以形容的、持续的高温炙烤感。
林砚推门而入,立刻被一股热浪包裹。只见院落中央,那座由李墨带着几名可靠工匠,依据林砚提供的思路、反复修改建造的土高炉,正喷吐着灼人的气息。炉体比常见的炼铁炉更为高大、结构也更复杂,尤其是那具由李墨巧妙设计、利用水力和脚踏共同驱动的巨型双动式活塞风箱,正不知疲倦地将大量空气压入炉内,发出规律而有力的“呼——呼——”声。
李墨就站在炉前,他依旧穿着那身沾满烟灰、被火星烫出不少窟窿的旧袍子,头发胡乱扎着,脸上黑一道白一道,唯有一双眼睛,在炉火的映照下,亮得惊人,充满了狂热与喜悦。他手中紧紧攥着一把铁钳,钳口夹着一块约莫尺长、正在水槽中嗤嗤作响、迅速由暗红转为青黑色的金属条。
“先生!您来了!”见到林砚,李墨几乎是扑了过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您看!您看这个!”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块不再冒烟的金属条递到林砚面前。那金属条表面还带着淬火后的粗糙质感,颜色暗沉,但借着院内尚未完全暗淡的天光,能看出其质地异常均匀,几乎没有寻常铁料常见的砂眼和气孔。
林砚接过,入手沉甸甸的,他仔细端详,又用手指叩击,声音清脆而坚实,迥异于普通生铁的沉闷或熟铁的过于柔韧。“这就是用新法子炼出来的?”他问道,心中已有了几分猜测。
“正是!”李墨用力点头,兴奋得手舞足蹈,语速快得像是在倒豆子,“按照先生您说的,用了筛选过的焦炭代替木炭,热量高且稳定!还有这新式风箱,鼓风量远超旧式,炉温至少提高了三成!最关键的是控火和搅拌,我们反复试验,找到了最佳的投料顺序和搅拌时机,让……让那个‘碳’均匀融入铁中!您看这断口!”
他拿过一把小锤,在那金属条边缘轻轻一敲,敲下一小块碎片。林砚接过碎片,对着光仔细看,断口呈现出一种细密如丝绒般的银灰色光泽,晶粒细小均匀。
“韧性,硬度,都远超之前的任何铁料,甚至比百炼钢也不遑多让,而且……而且产出稳定!”李墨的声音带着颤抖,“我们试了三次,每次都能得到品质相近的料!先生,这不再是碰运气,这是……这是可以复制的!”
可以复制!这才是关键!这意味着具备了规模化生产优质钢材的基础,其意义远超偶然得到一两块神兵利器的材料。
林砚心中亦是震动。他虽然提供了大致的方向——高炉、焦炭、鼓风、碳含量控制,但具体的实现,尤其是如何在缺乏现代仪器的情况下精确控制过程,全靠李墨这种近乎痴迷的钻研精神和惊人的实践能力。他拍了拍李墨的肩膀,由衷赞道:“子研,大功一件!此物一出,天下铁石,当为之易色!”
李墨得到林砚的肯定,更是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搓着手,嘿嘿傻笑。他引着林砚去看旁边堆放着的几件试制品:一把刀身狭长、闪着幽光的腰刀,几根打造得异常光滑结实的枪头。
林砚拿起那把腰刀,入手分量适中,刀身弧度流畅。他寻了一根废弃的铁条,运足力气挥刀砍去,只听“锵”的一声脆响,铁条应声而断,而刀口仅留下一个微不可察的白痕。
“好!”林砚眼中精光一闪。这韧性,这硬度,已然超出了他的预期。“以此钢打造兵甲,我军战力,可提升何止一筹!”
看着这优质的钢材,林砚心中已然想到了下一步的应用。他转向李墨,语气带着引导:“子研,以此钢之韧性,若用于打造中空管状之物,譬如……需要承受巨大内压的管壁,你觉得可能否?”
李墨愣了一下,随即陷入思考,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着:“管状?承受内压?先生是指……类似水力鼓风的那种钢管?若是壁厚足够,以此钢之韧性,应当……应当可行!远比生铁可靠!”他显然还没联想到火器,完全是从机械构造的角度去理解。
林砚点点头,不再深入,转而问道:“此次成功,最关键之处何在?可能将此次的用料、火候、风量、搅拌时机都精确记录下来,确保下次还能炼出同样的钢?”
提到工艺细节,李墨立刻回到了他专注的技术领域,眉头微蹙:“关键……在于稳定!焦炭品质、鼓风均匀、投料时机、搅拌力度,差之毫厘,结果便可能谬以千里。记录自然要记,但我还需反复验证,找到最稳定可靠的那组参数。现在只能说摸到了门路,离真正的‘稳定’还差些火候。”他语气中带着研究者特有的严谨,甚至有一丝对目前成果的不满足。
林砚欣赏的正是他这份态度,赞许道:“正该如此!夯实基础,远比盲目扩大重要。你且安心在此钻研,务必先将这套工艺彻底吃透、稳定下来。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李墨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那熊熊燃烧的高炉,眼中燃烧着比炉火更炽热的求知欲与创造欲。对他来说,探索未知、完善工艺,便是最大的乐趣与使命。而这钢铁的突破,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无数需要优化和验证的细节等待着他。寒风依旧凛冽,但这偏僻院落中的热度,却仿佛能融化整个冬天的冰雪,那跳跃的炉火,映照着的是一位技术痴迷者最纯粹的快乐,也映照着未来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