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家里,七表爷今天准备做烫乎乎吃了能出一身汗的炝锅面,因而不紧不慢的。
乔乔正热热闹闹跟乌兰比划着在河边摘菱角的事儿,还遗憾道:“陈迟今天的生字没写完,所以没有办法一起玩了。”
乌兰并不在意:“他每天都能摘菱角嘛,不必非得凑那个热闹。”
又听乔乔说大家连菱角杆都掰了一整筐,乌兰表情空白一瞬:
“一整筐啊?”
他们带的不是檀檀姥爷编的那大箩筐吗?那种大箩筐,装那种湿哒哒的菱角杆儿,怎么着也得有 80斤了吧?
乌兰想了一会没想通,于是问:“他们是打算吃不完晒干吗?这东西……”
怎么说呢,很多乡野风味之所以会显得这也能吃,那也能吃,是因为之前许多年大家吃不饱。
所以但凡没毒的,吃不死的,都要往嘴里塞。
可真正食物丰裕了之后,口感上就能分出个高下来了。
比如这菱角杆。
红薯杆菜市场还有得卖呢,怎么没见卖菱角杆的?他俩保鲜方式差不多的。
一个东西它不流行,除了运输问题,那肯定就是没那么好吃呀!
本来就是吃个鲜,不管是腌制还是晒干,这个这个……
这菱角杆撕了皮,清洗再晾一下,下锅炒估计都还有70斤呢,那一锅都炒不下……
早知道大伙儿吃东西这么没节制,逮着一个菜狠吃,当初砌灶台就应该按猪食灶来砌,人炒菜都得拿个铁锹站在台子上才行。
乌兰想象一下,啧啧摇头:“檀檀啊,你下回再送常老板点好东西,人家这厨师确实出大力气了,跟他说加点奖金。”
“临走时,咱家还有什么茶叶碎、银耳碎的,也给他包点儿。”
“对了,黑木耳要不再给他整一包?”
“都有都有。”宋檀一边刷手机一边点头:“咱们大方些,下次有事人家还抢着来嘛,肯定少不了的。”
柴师傅跟小周倘若知道有这样的好处,这会儿恐怕掂大勺的力气都要再翻一倍。
正说着呢,陆川过来了。
他手里端着好大一个白瓷海碗,上头保鲜膜包裹着,里头都是白嫩如蚕豆般的菱角米。
虽然没说是给谁吃的,但这给谁剥的却是显而易见。乌兰就心疼他:“檀檀他俩每天去河滩都得捞一把回来,你留着自己吃嘛,给你妈也留一点。”
“我妈不要。”陆川实话实说:“她特意洗好了一篓单独放着,说晚上追剧的时候搭配着。”
说起追剧,乌兰也哎哟一声:“她上回给我说那电视剧可好看了,哎哟哟,那个女的太气人了……”
宋檀瞬间捂住耳朵:“我不听我不听!”
乔乔也捂住耳朵:“我不听我不听!”
乌兰:……
不听就不听,她等下吃了饭去民宿,她俩一边看一边讨论!年轻孩子懂什么,乔乔现在看那什么什么博士,檀檀说她自己看电子书……
陆川迟疑一瞬:“那……电视剧讲的什么?说给我听听?”
话音刚落,就见姐弟俩瞪圆了眼睛,而乌兰兴致大起,比手划脚的跟他讲了一个【我家里人不爱我我老公对不起我我闺蜜是骗我我公司人都欺负我但我是个善良的人我们一起包饺子……】
陆川:……
编剧跟作者一样,都是赚钱嘛,写什么内容不寒碜。但这个编剧……
怪不容易的。
而宋檀唏嘘道:“你看,说了不听的……”
陆川只好把碗往旁边推了推:“吃点菱角米下下火。”
而乔乔则好奇道:“哥哥,他们摘了三大筐的菱角,今天晚上能吃完吗?”
“多少?”乌兰在一旁也震惊了:“还是那大箩筐?三筐啊?”
乔乔点头。
此刻一家人坐着,面面相觑。
宋三成还犹豫:“等收拾好,都晚上了,再送给亲戚们,还得把他们叫起来,而且今晚吃不完,明儿也不新鲜,不合适……”
宋檀也叹气:“我看他们玩儿的挺开心的,忘了说了……”
她当时悄悄看河底下的鱼呢,一时没顾上。想来想去,干脆问乔乔:“你问问陈迟作业写完没有?写完了晚上带他去摆摊儿吧。”
“咱们市现在夜市一条街做的可红火了。”
而乔乔眨眨眼:“带小朋友吗?何陀螺最近都听话好多啊。”
宋檀:……这让她想起还在向日葵地里工作的小十。
“只要他们愿意去,就带!就是得跟个家长,不然看不过来。”
去肯定是愿意去,就是不知道小孩子的精力条能不能读到那时候,毕竟都是没有熬夜习惯的。
陆川略一思索后,决定不再思索。
这些问题就交给孩子家长吧,到时出个车跟着,坚持不住就再开车回去,他还是陪檀檀卖菱角得了。
乌兰皱皱眉:“那烧烤一口下去全是料,有啥好吃的呢?怎么现在这么火。”
宋檀想了想:“那五花肉签子一串,架在火上烤得滋滋冒油,再撒点辣椒粉和孜然,还有盐……妈,你想想好不好吃。”
乌兰:……
确实、确实是有点好吃的啊!
什么烤羊腰子、烤牛油,应该也都差不多吧?
她挥挥手:“你们去玩儿吧,卖完了估计也挺费力,就在那儿吃点烧烤当夜宵吧。”
她这话一说,宋檀突然来了兴趣:“我先问问蒋师傅愿不愿意跟我们去夜市上烤肉去?”
大家一边干着一边吃着,多有意思!
再把家里的肉拿过去,烤出去能香二里地,来买菱角的想吃却吃不着……
她深沉道:“我太坏了!”
陆川顿了顿,突然也问:“那现在把肉拿出来化冻吧,不然时间来不及了。”
两人对视一眼,果然有的是同一款坏心眼儿。
就是那个烤串儿的家伙事儿……
她拿起手机:“我让老赵在市场上帮忙给我寻摸一套新的,用完了放皮卡上再拉回来,咱们晚上可以自己烧烤了。”
哎呀,怎么早没想到呢?夏天正是吃这个的时候啊。
菜贩子老赵:……
不是,大晚上的你叫我去给你弄这个?我是卖菜的不是卖烧烤的啊!
宋檀赶紧承诺:“我晚上想去卖菱角,顺带叫家里大厨过去烤点儿肉,请你吃一顿呗……能不能买到?”
却没听到回答,只有电话里悉悉索索的声音。
“老赵?”宋檀再问。
“我衣服穿好了,现在就去市场给你买,你放心,炭啊火啊消毒的,还有那签子我给你准备的全全的——刀要准备吗?菜板呢?”
“调料要不要啊?”
“你们先在家准备着,不慌来,我买了东西先把它们收拾干净。咱们自己吃,得讲究!”
好么!
这么一来,宋檀连张燕平和陆静都叫上了:“跟辛君一起啊!”
好么!
七表爷的炝锅面才做好,大家着急忙慌忍着烫吃了一碗后,整个儿就都出动起来了。
七表爷:……这帮年轻人,不吃不早说!这炝锅面他按一人两三碗的量准备的呢。
乔乔赶紧出主意:“明天早上就不用做饭了,把这个面热一热再吃呗。”
虽然看起来可能不体面,糊糊涂涂一大锅,但这种热过的面条儿,汤汁跟淀粉融合,吃到嘴里别提有多入味儿了。
七表爷笑骂:“你还挺会吃——成,就这么着了。”
“乔乔啊,晚上烤肉的时候别烫着了啊……”
他年纪大了,胃没有年轻人那么结实,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乔乔重重点头:他还没吃过夜市烧烤呀!现在好期待了。
而在民宿这边,今晚定好的大厨倒不是柴师傅,而是更年轻的小周。
他可愿意干这趟活儿了:“我能一边烤一边吃吗?”
“那肯定能啊!”
大伙儿异口同声:“哪有大厨不尝味儿的呢?可劲儿吃!”
好嘞!
小周师傅振振精神,摸了摸晚上忍耐着只吃了一小碗的肚子,决定今夜要吃得满嘴冒油!
哎呀!烧烤!烧烤!!!
柴师傅还在后边打电话:“小周,我给你报的那调料你记得先配出来试试!辣椒的量就按那个,只能多不能少,记住了!”
……
家里几辆车子出动,就连宋三成都赶上了这个时髦,此刻浩浩荡荡又往着市区开去。
正做磨豆腐准备工作的张红婶从院子里出来,乍一看这一排车子呼啸而过,还琢磨着出什么事儿了呢!
而同样在老宋家吃了炝锅面的小郭医生在诊所门口说道:“停一下,我拿个东西。”
不说别的,她的万能大山楂丸儿肯定少不了备!
好在宋檀的皮卡里还有一帮人紧急去山上薅的那些青菜——有肉有素,明天上厕所应该还好吧?
大家一边在车子上期待着,一边还又懊恼着:“太仓促了,菜都没备好!”
他们这几十号人一起吃烧烤,可不就相当于一个小烧烤摊子的量嘛。
倒是小周师傅满脸茫然:“青菜摘了,辣椒摘了,河里的鱼都捞出来一大桶,还有预备明天吃的藕、牛羊肉,五花肉,米糕……”
家里能拿的,能烧烤的全都拿来了,还要怎么周到啊?
他看着这群满脑子只有吃吃吃的年轻人,心道太不知足了!
不像他,他今晚吃肥肥的烤猪五花就满足了!而后突然想到什么,又赶紧掏出手机来发消息:
“宋老板,时间太仓促了,咱的菜都没收拾……得有活水呀!”
宋檀也拿着手机:“能有,能有!”
能不能的她也不知道,反正交给老赵呗,大不了吃完再拎一篓菱角嘛!
老赵不愧是在河边大市场混迹20余年的资深生意人。
虽然跟烧烤摊子接触不深,但只要电话一打,问问那些个老伙计,七拐八绕,总能找到亲戚。
大晚上的,愣是整了烧烤装备一套,在夜市一条街选了地儿还不满意,转头又去敲了人家一楼商铺的大门。
那是一家五金店,叫什么来着?大方五金店。
名字起这么大方,接下来的事儿也好谈吧!
他掏出两包烟来:“老哥,我朋友今晚临时要在这里组个烧烤局,想在您店里接个水管——”
“红包给 200成吗。”
对方看着倒是板板正正一兄弟,瞅一瞅他的烟,没接:“我这可是商水商电……”
这话说的。
老赵心想,这要不是商水商电,他至于拿这几百块钱出来吗?
钱多钱少无所谓,主要是怕宋檀以后还需要用,咱提前大方点儿,出不了岔子。
可没想到他大方了,人家还挺不知足——不同意就不同意呗!
他也笑笑:“那打扰了哈。”
转头瞅了瞅对面水暖店卷闸门上的电话:“兄弟,是这么个事儿……”
宋大方:……
不是,他也没说不同意啊!那可是软中华!
但还没拉下面子说什么,就见对面商铺的人已经欢欢喜喜从小区跑过来:
“你看,哥们儿,你用点儿水这么客气……”
男人嘛,没什么事儿两包烟解决不了的。非要有的话,那一条成不成?
大晚上的,反正回去也不睡,在这边儿白挣两三百块钱不好吗?
水暖店的老板儿也不走了,利索的接过老赵手里的软水管,还主动帮忙:
“来,我给你接,我就干这个的,专业呢。回头亲戚朋友有需要来我店里啊,给咱成本价!”
这话一说,老赵又抬头瞅瞅他的门脸:“我大侄子他爹妈家重装,老哥你真给成本价的话,我明儿就让他来看。”
嗨呀!天降客户啊!
水暖店老板啥话也不说了,利索的又扯了一条插排出来:“来,我再给你接个灯!特亮!这插排我给挂着,省得在地上碰到水了。”
又问:“我店里还有蚊香,我给你拿两盘儿出来……”
老赵笑得合不拢嘴:“蚊香不用,我们自己带的有,就是你这店里有厕所不?到时方便用一下不?”
那有啥不能的!开门做生意的,人家啥也不干,上来借厕所也没有不同意的啊!
他就看这兄弟敞亮!
软中华开道,两个年龄相仿的大老爷们三言两语热情满满,就差拜把子。对面的宋大方瞅了一眼,心想给这么大方,到时候还不定来怎么糟蹋水电呢!
哼!
他宁愿不挣这个钱,也不收拾这烂摊子。
但话虽如此,可今晚的这个卷闸门,迟迟就落不下来。
……
宋檀可不知道老赵的诸般安排,这会儿看见他还发视频张罗着各种配件,不禁大为感动:
“不愧是我菜摊子上的老兄弟,就是靠谱!”
当爹的靠谱,女儿赵芳园也靠谱。
哎呀,怪不得大家都喜欢交朋友,交朋友原来这么实用!
倒是张燕平有点纳闷:“青牛街怎么会变成烧烤一条街呢?那边儿不都是老小区吗?”
他这个本地人都不知道,辛君就更不知道了。
好在人虽在乡下,市里的朋友却也有。如今随机挑出一位钓鱼佬来咨询,对方立刻给出回答:
“前面那个老安置区,万华小区,不是搞拆迁嘛?搞着搞着,房地产就崩了……最后烂那里了。”
市里的领导班子也不能看着这老城区这么一大片废墟啊!
在新区还好,在犄角旮旯也行,但老城区本来人口密度就大,这太不行了!
干脆几番周转整改了一下,修成大片的平地——又能停车,又能摆烧烤车,总之几经规划,如今从4月份就开始成型,俨然是小有规模了。
两头衔接了其他几个老旧小区,但因为那边没有什么特别高端的生意和商场,晚上八九点钟都关了门儿黑黢黢一片,倒也不影响什么。
反而离得近的商铺还能趁机多揽些客……
总之,皆大欢喜了。
也刚好方便宋檀他们了。
老赵还问他们:“菱角带的多不多?多的话我在我那群里吆喝一声,一准儿都来买。啥价格啊?带称了没有?”
宋檀:……
说来惭愧,虽然是为了卖菱角才来市区的,但这会儿烧烤上头,大伙儿谁也没注意到它了。
称么……
她眼也不眨:“不按斤卖,一块钱三个。”
这小小的嫩菱角,全当是今晚做福利了。
“没多带,不用招呼人,随缘卖吧。”
老赵:……
得亏你不摆摊儿,不咱天天做这种生意,耳濡目染的回头时间久了,他老赵卖菜都不称斤论两了。
再看看自己的买菜群,到底还是犹豫着吆喝一声:【今晚十点半,青牛街街头万方水暖店门口的烧烤摊,将有精品菱角开卖。】
【数量不多,欲购从速。】
好家伙!老赵店里的菜但凡带【精品】两个字,那是价格有多贵就有多好吃。还没睡的夜猫子们精神一振,穿着拖鞋,拿着车钥匙就冲出了门!
一时电瓶车、四轮车齐齐发动,至于别的细节,路上再问!真要是买不到了,反正都到青牛街了,再去烧烤摊儿吃两口……
总之不亏!
直到这时,群里才有慢一拍的顾客问道:“怎么大半夜的卖菱角啊?这买回来就得吃,明天不就不新鲜了?”
老赵心想,1块钱3个,那吃过的不得一篓一篓往家装啊?还能等到它不新鲜的时候?
他赶紧催着:“新不新鲜我不知道,这会儿卖货的还没来呢。总之,大家想买的赶早吧。”
? ?五千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