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南封国皇帝之前为了安抚百姓和众将卒,在众目睽睽之下砍了有“妖公主”之称的洁娴狐。
正因如此,城中士卒才拼死抵抗,苦苦支撑了这么久。
可惜了,这次南征的功臣——洁娴狐,我是没机会再见了。
而杰他们也不弱,许诺先登者,赏百金,封千户侯。
封侯,这不是杰的权利,但我也没打算追究他的责任。
一个小小的千户侯,与青宁城相比不值一提。
但万户侯就不能乱许诺了,全伊国的万户侯都不到一手指数,其中还有两家是从伊国开国皇帝世袭下来的,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士卒不够勇猛?那必然是赏赐不够。
先登、破阵、斩将、夺旗,这场战役,这四大军功都有人获得。
……
破阵者,萧破武。
南封国皇帝颁布勤王圣旨后,各地的将领、世家、官员和乡绅纷纷响应号召,开始招募士卒,组成军队,前来解救被围困的南封国皇帝。
与此同时,围攻青宁城的敌军不仅要应对城内守军的抵抗,还要设法阻拦和击败来自南封国各地的援军。
在众多援军之中,慕、兹两州的军队声势最为浩大,他们号称有三十三路大军,总计六十万之众,正浩浩荡荡地朝着青宁城进发。
然而,这所谓的六十万大军水分极大。
实际上,不过只要带领着百十来号人的小队伍,却也堂而皇之地自称为一军。
这样的“一军”是有个前提,那就是组织者的身份不凡,否则其他人早就吞并了。
这“六十万”大军的实际人数肯定远远达不到六十万之数。据萧破武估计,其真实人数应该在七万到九万之间。
而且,这“六十万”大军中,八成都是由流民和普通百姓组成,他们未经训练,装备简陋,战斗力可谓是不堪一击。
尽管如此,萧破武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他所率领的除寇军的五千人,经过指挥冲杀,击溃这支号称“六十万”的大军。
萧破武奏书里说的很详细,说当时是怎么怎么想的,局势怎么怎么危险。
一看就是老毛病犯了,把战报当做案件写给我看。
……
斩将者,高子期。
他经历攻入京城、剿灭“万角”流寇、奎州一战、南封国一战,已经从之前的五百夫长升为偏将。
这三十三路大军,就有二十多位将军,可真正能成为将领的只有三人,且以南封国素泊王为主。
要不然一些百姓也号称将军,那杀了百姓是否算是“斩将”?当然不能算。
“将”,得有名,就算你武功高强,却是籍籍无名,也不能算“将”。
“将”,不是官职,而是有名望,有战绩的人。
这三个人可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是南封国的知名将领,要么是年老辞官,要么是遭人排挤而丢官。
这其中有一位名叫费傲的老将军,他可是前南封国的大将军!
想前几年,他在战场上那可是威风凛凛,无人能敌,还专挑伊国打。
只可惜,前些日子高子期率军杀入他的军中,尽管有一众亲兵拼死护卫,最终还是没能保住他的性命。
而勤王军队,虽然他们并非正规军队,但这“将”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将”!
所以,斩杀了费傲这样的名将,也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斩将了。
也正因这三人如此,这勤王队伍才会让萧破武如此难受。
毕竟,这三人可都是曾经的名将,哪怕如今带领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那也绝对不容小觑。
……
夺旗者,彭小善。
萧破武击败南封国援军,却无法乘胜追击。
彭小善,安定军后军小卒,负责大军的后勤。
因道路坍塌,补给路线受影响,他们的都尉派遣他们的百人队查探是否还有其他道路。
他们走了两天的路,在叫努山附近看到了南封国援军,是被萧破武击败的“六十万”大军。
那名百夫长立刻派人把努山的情况汇报给后方大军,其实他也知道没有多少用。
因为那里的地界还不是伊军控制的地方,等大军过来,南封国大军早就没了踪影。
叫人回去汇报消息,只是让后方大军早做提防。
同时,他们也看到了一个好东西——素泊王的王旗。
他们选择在晚上夺旗,最终是百人去,一人归。
护纛营!那是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保护大旗!
旗倒,人亡!
别看之前萧破武和高子期非常勇猛,但却无法拿下一面真正的将旗。
哪怕杀死了主将,只要将旗不倒,那士卒就默认主将还活着,就继续拼命。
夺将旗,在双方战场上,那时候不管主将还活不活着,军心必散。
在其他地方,就比如彭小善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一场战役,却是影响了军心。
相当于在敌人脸上拉……那个东西。
而彭小善,拿回来的不是将旗,而是王旗。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比如彭小善带回王旗,却被都尉贪下,并以“玩忽职守”的罪名关押彭小善。
彭小善向军中监卫控诉,才知道他们狼狈为奸。
在另外一名监卫的帮助下,这消息才重重上报到文将军那里,最后得以平反。
彭小善不要赏赐,只求朝廷厚赠战死士卒的家眷。
我自然是要厚赏他的,战死士卒给予每家五十两银子,并获得一些田产。
而彭小善,我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成为千户侯——并无任何实权。
二是给他一个自己或者子孙一个县侯,而他晋升为五百夫长,继续为朝廷效力。
并承诺他,只要再有军功,就会擢升为都尉,后面是封侯拜相还是战死沙场就看他自己的能力了。
他选择了后者,把爵位让给他的弟弟。
……
先登者,齐顺年。
其在林州其他城池先登过的士卒,之前已经被我封为五百夫长。
这次青宁城久攻不下,他再次冲在最前面,人虽然活下来了,但也丢了半条命。
他的伤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伤,只是身上有那么几道口子。
先登者,基本都是重甲在身,一般面临四种威胁。
一、箭矢。
但大部分先登士卒都有甲胄在身,只要不是射中面部不会死亡。
二、钝器,如滚木、滚石。
士卒甲胄里面是有厚棉,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当场砸死也不太现实。
三、从云梯上摔下。
城墙一般的高度在六到十五米,像青宁城就有十二米,京城十三米,长建城十五米。
从这样的高度摔下来,只要不是头着地,就不会立刻死亡,毕竟也不是谁都能爬到最高处。
四、金汁。
这东西看似除了臭和恶心,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却是最要命的东西。一些伤口明明只是破了一点皮,根本不致命,只要伤口沾上那东西,那极有可能发烧不止。
沾到金汁的士卒,尤其是有伤口的士卒,有三成士卒都死在金汁上面。
这疾病也不是治不了,以现在的医术,只能说是无法完全治疗,还要靠士卒自己的体质和意志。
配合药物治疗,撑得过去就活,撑不过去就死。
齐顺年就是被这金汁泡过的武器砍伤,现在还在高烧不止。不用我的命令,杰已经下令找南封国的御医治疗,并且用全城最珍贵的药材。
……
安定五年,二月十八。
打了两个多月的青宁城终于破了,朝廷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二十四。
想着这些天看到的奏书和战报,我内心难以平复。
这些士卒表现得都很优秀,可在史书上,可能就寥寥几笔,甚至都不会出现。
他们其中的艰难,我能感受到,但其中的惊险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史书太小,无法记录下每一个英勇士卒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