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组织人打扫库房,将能用的器械一一搬出,分类整理。工匠们日夜赶工,将旧弓的弓弦换掉,给火炮擦拭除锈,又熔铸铁弹;火铳则一一拆解,更换损坏的零件,再重新组装。
城中的铁匠铺也全部开工,铁匠们光着膀子,抡着大锤,打造箭头、刀枪,火星四溅,叮叮当当的声音日夜不停,仿佛在为守城之战奏响序曲。
教谕汪光绪见火器不够,便提议用陶罐装满火油,封上麻布,制成“火罐”,战时从城楼上往下扔,能烧敌兵的攻城器械。董邦杰觉得此法甚好,立刻让人赶制了几百个火罐,堆在各城楼上,又让人准备了大量的滚木、礌石,以备不时之需。
派垛夫与设侦探,则由署印推官余忠宸统筹。余忠宸心思缜密,做事极为细致。他将城中男丁按户编组,每十户为一甲,每甲出五人,编成垛夫队,分守四门及四角楼。每个垛夫队设队长一人,负责调度,每日辰时换防,不得有误。
为了确保垛夫不偷懒,余忠宸还亲自巡查各城楼,见有懈怠者,便严厉斥责,但若有士兵生病或受伤,他也会派人替换,还让人送去草药,深得士兵们的敬重。
设侦探一事,余忠宸挑选了二十名身手矫健、熟悉地形的乡勇,让他们化装成流民或商贩,出城打探清军动向。
这些侦探皆配备短刀和暗号,每日黄昏前必须回城禀报。有一次,一名侦探在城外三十里处发现了清军的前锋部队,约有五百余人,正朝着广平方向行进。
他不敢靠近,立刻绕路回城,将消息禀报给余忠宸。余忠宸即刻将消息上报给程世昌,程世昌随即下令加强各城门的防御,又让人在城墙上多架火炮,严阵以待。
严门禁则由永年县县丞负责。四门皆设守卫,每门配士兵二十人,火炮两门。白日开关城门时,需查验出入人员的路引,无路引者不得入城;夜间则紧闭城门,实行宵禁,严禁任何人出入。
城门守卫皆由精锐乡勇担任,县丞每日都会去四门巡查,检查守卫是否尽责。有一日,夜间巡查时,发现西门守卫中有一人在打盹,县丞当即让人将其拿下,按军法杖责二十,又贴出告示,告诫所有守卫:“城门乃广平之门户,若门户失守,全城皆危!再有懈怠者,定斩不饶!”
自此,守卫们再不敢有丝毫松懈,夜间城门紧闭,城楼上灯火通明,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城防诸事安排妥当后,程世昌又对守城人员进行了分工,将广平府的四门及四角楼,分派给得力之人驻守,确保每一处都有人负责,无一丝漏洞。
北城为清军主攻方向,程世昌亲自坐镇。他将北城的守卫分为三队,每队百人,轮流值守,自己则日夜在城墙上巡查。
白日,他顶着寒风,查看城墙的砖石是否牢固,火炮是否架设到位,垛夫是否在岗;夜晚,他提着灯笼,沿着城墙行走,慰问值守的士兵,给他们讲岳飞抗金、于谦守北京的故事,鼓舞士气。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乡勇因为害怕,偷偷抹眼泪,程世昌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别怕。你守在这里,就是守着你家里的爹娘、妻子。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打退奴兵。”
那乡勇听了,擦去眼泪,握紧了手中的刀:“知府大人放心,我再也不害怕了,一定死守北城!”程世昌还在北城城楼旁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累了就在里面歇一会儿,饭也是让随从送到城墙上吃,从未下过城墙一步。
原任守备董邦杰与生员靳氏亦守北城,董邦杰负责指挥士兵架设火炮、操练武艺,靳氏则协助程世昌处理文书,记录守城情况,还时常给士兵们读报,通报城中消息,让士兵们安心守城。
东城靠近洺河,恐清军从水路进攻,由宋祖乙负责守卫。宋祖乙让人在河边每隔五十步设一个岗哨,每个岗哨配五人,一人了望,四人准备弓箭和火油;又组织了二十名水性好的乡勇,驾着小船在河中巡逻,一旦发现清军的船只,就立刻回报。
东城的城墙相对较矮,宋祖乙便让人在城墙外侧堆上沙袋,加高城墙,又在城墙上铺设木板,方便士兵行走和运送器械。有一天,了望的士兵发现河下游有几艘可疑的小船,宋祖乙立刻带人赶到河边,下令弓箭手准备,小船靠近后,才发现是几个渔民,因害怕清军,想入城避难。
宋祖乙见状,让人打开城门,将渔民接入城中,又安排他们在粥棚暂住,告诫道:“如今城中戒严,你们若想留下,可编入乡勇,若想回乡,待战事平息后再走。”渔民们感激涕零,纷纷表示愿意加入乡勇,协助守城。
西城有城中最大的粮仓,乃守城之根本,由署印推官余忠宸驻守。余忠宸深知粮仓的重要性,他将粮仓周围的房屋全部清空,派了百名精锐乡勇驻守,日夜巡逻;又让人在粮仓外挖了一道浅沟,沟里埋上尖木,防止可疑之人靠近。
西城的城墙有几处因雨水冲刷出现了裂缝,余忠宸亲自带着人修补,他虽为文官,平日里处理文案,却一点也不娇气,和士兵们一起搬砖石、和泥浆,手掌磨出了水泡也不在意。
有一次,夜间巡查时,发现有几个黑影在粮仓附近徘徊,余忠宸立刻下令士兵包围,原来是几个饿极了的百姓,想偷点粮食。
余忠宸没有为难他们,反而让人给了他们一些干粮,叮嘱道:“现在是危难时刻,粮食要留给守城的人,你们要是饿了,可以来府衙领粥,不要做糊涂事。”百姓们感激涕零,后来还主动来帮着看守粮仓,西城的防御愈发坚固。
南城虽非清军主攻方向,却也不可忽视,由武举崔连壁、总练和三譲及教谕汪光绪共同驻守。
崔连壁武艺高强,负责训练南城的乡勇,他每天清晨就带着乡勇在城楼下操练,教他们刀法、枪法和射箭技巧。
崔连壁性子耿直,训练时十分严格,有乡勇偷懒,他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但私下里却对乡勇们十分关心,给受伤的乡勇敷药,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吃不饱的人。
和三譲则负责协调各队,确保信息畅通,每日都会将南城的情况上报给程世昌,从不延误。
汪光绪则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每日在城楼上给士兵们讲忠义故事,还写了许多激励人心的诗句,贴在城墙上,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士兵们看了,皆热血沸腾,守城的决心更坚定了。
除了四门,四角楼亦是防御的重点,程世昌亦分派了得力之人驻守。
西北角楼由乡绅胡大臣、胡沾口,举人刘镜、刘兹,贡士堵堪任负责。西北角地势较高,能看到远处的动静,他们在这里设了一个了望塔,派人日夜了望,一旦发现清军动向,就立刻用烽火信号通知各城门。
夜间,他们在角楼上点起大火把,照亮周围的区域,防止清军偷袭。胡大臣年纪较大,已近六十,却依旧坚守岗位,每晚都和年轻人一起值守,他说:“我是广平人,生于斯长于斯,岂能看着家园被毁?就算死,也要死在守城的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