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江原省委换届已提前朝阳市半个月完成。
来自朝阳市的朱元鹏、秦墨和董远方均当选为省委委员,朱元鹏如愿晋升副省级,调任江原省人大担任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这一变动也意味着,朝阳市未来的领导班子,将以秦墨和董远方为核心展开搭建。
一个月后,延迟已久的朝阳市换届工作正式启动。
经过民主选举,秦墨当选为朝阳市委书记,董远方与邢瑞龙当选为市委副书记;
原市委政法委书记金从英当选为市政协主席;
副市长兼市公安局局长孙立强进入常委班子,接任政法委书记;
道口县县长沈佳慧进入常委班子,拟接替董远方兼任道口县委书记;
安龙区委书记宋春江进入常委班子,担任常务副市长;
此外,朝阳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季昌平升任副市长,继续兼任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
朝阳市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春江当选为朝阳市政协副主席;
朝阳市煤炭局局长熊剑宏调任临隆市市委副书记,被提名为临隆市市长;
朝阳市工业局局长靳修远调任朝阳市政府秘书长。;
朝阳市安监局局长霍思南调任汤源县担任县委副书记,被提名为汤源县县长;
董远方一手培养和带动起来的 “实干派” 队伍,在这次朝阳市换届中大放异彩,多人获得提拔重用。
朝阳市新班子的人事调整尘埃落定后,秦墨对董远方的 “无条件支持”,依旧是干部圈子里热议的话题。
在大多数人印象里,市里的核心岗位本就稀缺,像政府秘书长、常务副市长这类关键职位,历来是市委书记与副书记(或市长)争夺的重点 。
毕竟每个重要岗位都关乎权力分配与下属拉拢,不少地方为了敲定人选,常委会议上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要靠省里协调才能定夺。
可秦墨偏不按常理出牌,只要是董远方在人事讨论中提出的建议,她不仅没有半句反对,还会主动帮着补充推荐理由,从发展需求、干部实绩等角度佐证人选的合适性,几乎是照单全收。
有常委私下跟身边人感慨:
“以前总听说新班子搭班要磨合,没想到秦书记和董书记这么合拍。董书记提的人,秦书记都点头,咱们这些人哪还有不同意的道理?”
事实也的确如此,只要秦墨表了态,其他常委便纷纷附和,人事方案往往能顺利通过。
而省里在审核朝阳市拟提拔的省管干部名单时,看到新班子如此团结,且推荐人选均有扎实实绩支撑,也毫不犹豫地全部批准,没有提出任何修改意见。
这种 “上下一心” 的人事调整氛围,在朝阳市近年来的官场中,实属罕见。
就在大家还在琢磨秦墨与董远方的 “默契” 究竟源于何处时,朝阳市换届结束还没多久,董远方尚未正式接替秦墨出任朝阳市市长,一批名为《他改变了道口》的博文突然在互联网上悄然传开。
彼时的互联网虽不像后来那般普及,但论坛、博客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这些博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董远方担任道口县委书记三年来的所作所为一一呈现。
博文里详细记录了他推进的每一项工作:
从十大民生工程落地,到扩建食品产业园,引进两百多家食品农牧企业,带动数十万人就业;
从率先落实农业税全免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到推动劳务外迁与农村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让闲置土地 “活” 起来;
从全县 “三通” 建设覆盖所有村庄,解决群众出行、用水、用电难题,到抗洪救灾时果断决策,以最小损失守护百姓家园……
字里行间满是对董远方的认可,配图更是对比鲜明 —— 三年前道口县破败的乡村土路、低矮的土坯房,与如今宽阔的水泥路、整齐的厂房、热闹的社区形成强烈反差。
那篇博文末尾写道:
“三年前,道口县还是人人知晓的国家级贫困县,百姓靠天吃饭,年轻人生计无望;三年后,这里成了全省闻名的明星县、省经济直管县,工厂遍地、道路畅通,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一个人 —— 董远方。”
这些博文没有标注作者,却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各大论坛、博客平台快速传播。
有人转发时留言:“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县委书记,不搞形象工程,专干实事!”
也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我是道口县人,董书记在的时候,我们村通了水泥路,我妈说这辈子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坐上公交车。”
还有在外打工的道口人评论:
“今年过年回去,发现县城变样了,听说建了食品厂,明年准备回去上班,不用再跟老婆孩子分开了。”
一时间,“董远方” 这个名字,从道口县的干部群众口中,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互联网上的讨论热度越来越高,甚至有其他县市的网友留言,希望自己家乡也能有这样的领导。
而这份突如其来的 “网络声量”,也让董远方的去处,悄然发生了改变。
再见,道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