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在二月末就开始翻查天气预报,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划过近一个月的温度曲线,最终把去湿地公园的日子定在三月中旬——他查过,这时候湖边的垂柳该抽新芽了,夕阳落在柳枝上,正好能映出最温柔的光影。为了兑现和爷爷奶奶的约定,他提前半个月就在网上订好了湿地公园的门票,还特意去家居店挑了两把轻便的折叠椅,椅面是奶奶喜欢的浅花色,折叠后能塞进汽车后备箱,爷爷的腿有老毛病,走久了容易累,有把椅子歇着会舒服些。
出发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东边的天空才泛起一点鱼肚白,林野就听见楼下传来轻轻的脚步声。他扒着窗户往下看,只见奶奶正站在单元门口,手里提着个蓝布包,包口用红绳系得整整齐齐。等他下楼时才发现,布包里装的全是零食:有她前一天下午在厨房里炸了两个小时的花生,颗颗饱满,还带着温热的油香;有给林野剥好的橘子瓣,一片片码在保鲜袋里,连一点橘络都清理得干干净净;还有爷爷爱吃的芝麻糖,用牛皮纸包着,是巷口老店里买的,据说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味道。
“你爸早就去热车了,”奶奶一边帮林野理了理衣领,一边念叨,“说早点走不堵车,还能在公园里多待会儿。”说话间,父亲的车缓缓开过来,车窗降下,母亲探出头笑着招手:“快上车,我煮了鸡蛋,还热了牛奶,路上吃。”
车子驶进湿地公园时,正好是上午十点,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暖融融地落在身上。林野推开车门,最先闻到的是湿润的草木香——湖边的垂柳已经抽出了新绿,嫩芽裹着一层细细的白绒毛,嫩得仿佛轻轻一碰就能掐出水来。风从湖面吹过来,带着水汽的凉意,柳枝顺着风的方向轻轻晃荡,柔软的枝条垂在水面上,像少女垂落的发丝,偶尔掠过水面,会激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
林野从后备箱里取出折叠椅,打开后扶爷爷坐下,又接过母亲手里的背包,里面装着水和纸巾。“慢点儿走,不着急。”母亲扶着奶奶的胳膊,一家人沿着湖边的木质步道慢慢走。奶奶的脚步很轻,时不时停下来,伸出手指轻轻碰一下柳枝上的新芽,眼里满是欢喜:“这春柳就是好看,绿得透亮,比城里路边的有灵气多了——城里的柳树叶子总蒙着层灰,看着就没精神。”
爷爷坐在轮椅上,眯着眼睛看向远处的湖面,湖面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阳光洒在上面,泛着细碎的金光。“这里的水很清,”他忽然跟父亲说,“等夏天再来,我要在这里钓一次湖鱼,说不定能钓到鲫鱼,熬汤给你们喝。”父亲笑着点头:“行啊,到时候我给你带新的鱼竿,再准备点鱼饵,咱们早上来,钓完鱼正好在湖边看夕阳。”
他们沿着步道走了大概二十分钟,终于找到一个临湖的好位置——这里正对着西天,没有高大的树木遮挡,夕阳落下时,能完整地映在湖面上。林野把折叠椅摆好,扶爷爷坐下,又从背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倒了杯温热的桂花茶递给奶奶。“这是去年秋天晒的桂花,”母亲笑着说,“我特意装了一罐让你带来,奶奶爱喝这个。”
奶奶接过杯子,凑到鼻尖闻了闻,桂花的清香混着茶香扑面而来。她抿了一口,眉眼都舒展开来:“还是这老桂花茶香,甜丝丝的,比城里卖的饮料好喝多了——城里的饮料要么太甜,要么有股怪味,还是家里的东西实在。”
等待夕阳的时间并不枯燥。林野推着爷爷的轮椅,沿着湖边慢慢走,看水鸟在湖面上盘旋,偶尔俯冲下来,叼起一条小鱼,然后扑棱着翅膀飞向远处的芦苇丛。爷爷指着远处的水鸟,跟林野讲他小时候在乡下河边看鸟的趣事:“那时候河边的水鸟多,有白鹭,有野鸭,还有些叫不上名字的小鸟,早上天不亮就开始叫,比闹钟还准。”
父亲则拿着手机,帮母亲拍柳枝的照片。母亲站在柳树下,伸手拂过柳枝,父亲从不同的角度拍,偶尔还会让母亲换个姿势:“你往左边站一点,让柳枝挡着点阳光,这样拍出来更好看。”母亲笑着配合,阳光落在她的头发上,泛着淡淡的金光,像镀了层碎金。
奶奶坐在折叠椅上,一边剥花生,一边看着他们,偶尔把剥好的花生仁塞进林野嘴里。“慢点吃,别噎着。”她笑着说,手里的动作不停,不一会儿就剥了一小把花生仁,放在一个小碟子里,递给林野:“拿着,饿了就吃点。”
就在这时,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跑了过来,她手里拿着个粉色的风车,风车在风里转得飞快,粉色的叶片映着阳光,像一朵会动的花。“爷爷,奶奶,你们看我的风车!”小女孩仰着小脸,声音清脆,眼里满是骄傲。
奶奶笑着招了招手,让小女孩过来:“你的风车真好看,转得真快。”她从碟子里抓了一把花生,塞进小女孩手里:“拿着吃,甜得很,是奶奶自己炸的。”小女孩接过花生,说了声“谢谢奶奶”,就蹦蹦跳跳地跑开了,风车在她身后转得更欢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天空渐渐染上了暖色调。大概下午五点半的时候,夕阳开始西斜,原本碧绿的湖水,渐渐被染成了橘红色,像有人在湖里倒了一罐橘红色的颜料。柳枝的影子落在水面上,随着波纹轻轻晃动,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每一笔都温柔得恰到好处。
林野赶紧掏出手机,打开相机,镜头里的夕阳正慢慢靠近远处的柳树梢,橘红色的光把柳枝的轮廓染得格外温柔,枝条上的新芽仿佛也变成了橘红色,像缀在枝条上的小灯笼。“快来看,夕阳要落到柳枝上了!”林野喊了一声,家人都围了过来,看着夕阳一点点下沉,眼里满是惊叹。
爷爷扶着轮椅的扶手,慢慢直起身子,眼神里满是欢喜:“这夕阳配着柳枝,真是好看,比咱们村口的槐树下还美——村口的槐树太高,夕阳落下去的时候,总被树枝挡住,看不到完整的。”
母亲从背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野餐垫,铺在地上,然后把带来的零食一一摆出来:有奶奶炸的花生,有父亲早上买的酱鸭,酱鸭的皮油亮油亮的,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还有林野特意带的草莓,草莓个头很大,红彤彤的,上面还带着水珠,看着就很新鲜。
一家人围坐在野餐垫上,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看着夕阳下沉。夕阳落到柳树梢时,像被枝条轻轻托住,橘红色的光透过柳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们的脸上、手上,暖洋洋的,像被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
“明年春天,咱们还来这里看夕阳吧。”奶奶忽然说,手里还拿着半颗草莓,草莓的汁液沾在她的嘴角,像抹了点胭脂。
“好啊,”林野笑着点头,“到时候咱们带个帐篷,在这里住一晚,早上还能看日出——我查过,这里的日出也很好看,太阳从湖面升起来的时候,整个湖面都会变成金色的。”
父亲和母亲也跟着点头,父亲还补充道:“到时候我再带个烧烤架,咱们在湖边烤点肉串,再煮点粥,肯定很舒服。”
爷爷则笑着说:“还要带我的鱼竿,早上来湖边钓会儿鱼,钓上来的鱼中午烤着吃,晚上看夕阳,日子就该这么过——以前在乡下,日子虽然穷,但每天都很踏实,现在日子好了,更要好好享受。”
夕阳完全沉下去后,天空并没有立刻暗下来,而是留着淡淡的粉紫色余晖,像一块被染了色的纱巾,轻轻盖在天空上。湖面渐渐恢复了碧绿,柳枝的影子也变得模糊起来,只有远处的芦苇丛,还能看到一点淡淡的轮廓。
林野帮着收拾野餐垫,把零食装回布包里,父亲则推着爷爷的轮椅,慢慢往停车场走。奶奶走在最后,牵着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的手,跟她聊起了乡下的趣事:“我们村口有棵老槐树,比你爷爷的年纪还大,夏天的时候,槐树上会开很多白色的花,香得很,我们还会摘槐花做饼吃,甜丝丝的。”
“还有田埂上的野菊花,”奶奶继续说,“秋天的时候,田埂上会开很多黄色的野菊花,摘下来晒干,泡茶喝能明目。小时候,我经常跟你爷爷一起去摘野菊花,他还会给我编个花环,戴在头上,说我像个小仙子。”
小女孩听得眼睛发亮,紧紧拉着奶奶的手:“奶奶,我下次也要去乡下看槐树,还要摘野菊花,让爷爷给我编花环!”奶奶笑着点头:“好啊,等秋天的时候,你跟我们一起去,咱们摘很多野菊花,再做槐花饼吃。”
回家的路上,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路灯一盏盏亮起,像串在路边的珍珠。爷爷奶奶坐在后座,靠在一起睡着了,爷爷的头轻轻靠在奶奶的肩膀上,奶奶的手搭在爷爷的手上,两人的脸上都还带着看夕阳时的笑意,嘴角微微上扬。
林野从后视镜里看着他们,心里满是柔软——他小时候总觉得爷爷奶奶很严厉,爷爷会因为他调皮而批评他,奶奶会因为他挑食而唠叨他,可现在才发现,他们的爱都藏在这些细微的小事里,藏在炸花生的香气里,藏在桂花茶的甜味里,藏在看夕阳时的笑容里。
父亲握着方向盘,忽然说:“以后每个季节,咱们都去一个地方看夕阳,春天来这里看柳枝,夏天去海边看海浪,秋天回乡下看稻田,冬天去山里看雪景——我查过,山里的雪景夕阳也很好看,白雪被夕阳染成橘红色,像仙境一样。”
母亲笑着点头:“好啊,我把这些都记下来,写在日历上,到时候提醒你们——咱们一年一年地去,把每个季节的夕阳都看遍,等以后老了,翻着照片回忆,肯定很幸福。”
林野掏出手机,打开那个叫“夕阳集”的相册,把今天拍的柳枝夕阳加了进去。照片里,橘红色的夕阳落在柳枝上,湖面泛着金光,爷爷奶奶坐在折叠椅上,笑容温暖,父亲和母亲站在柳树下,正对着镜头挥手。他在照片下面写了一行字:“春日柳枝映夕阳,家人相伴最寻常。”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林野的“夕阳集”越来越厚,里面装满了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夕阳:有春天湿地公园里柳枝映着的夕阳,有夏天海边海浪托着的夕阳,有秋天乡下稻田里铺着的夕阳,还有冬天山里雪景裹着的夕阳。每一张照片里,都有家人的笑容,有温暖的故事,有对未来的期待。
林野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工作和deadline压得喘不过气。他学会了在忙碌中停下来,每天黄昏时,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看看窗外的夕阳;周末的时候,会带着家人去公园,或者去郊外,一起看夕阳,一起聊天,一起享受平凡的时光。
有一次,公司团建,林野带着“夕阳集”去了。小陈翻着相册,看着里面的夕阳照片,忽然说:“林野,你知道吗?自从看了你拍的夕阳,我也开始关注身边的风景了。上周我带爸妈去公园看夕阳,我妈说,这是她近几年最开心的一天——她还说,很久没跟我一起好好聊天了,那天在公园,我们聊了很多以前的事,她还跟我讲了我小时候的趣事。”
其他同事也纷纷附和,一个同事说:“我现在每天下班,都会绕路去公园看会儿夕阳,看着夕阳慢慢沉下去,心里的压力都轻了很多。”另一个同事说:“我还跟我女儿一起看夕阳,她会问我很多关于夕阳的问题,比如‘夕阳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夕阳去哪里了’,我会跟她一起查资料,一起学习,感觉跟女儿的关系也近了很多。”
林野看着大家的笑脸,心里忽然觉得,夕阳不仅温暖了他的生活,也温暖了身边的人。原来美好是可以传递的,就像夕阳的光,能照亮一片天空,也能照亮每个人的心里;就像家人的陪伴,能温暖一个人的生活,也能让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又是一个秋天,林野带着家人回乡下看稻田夕阳。车子驶进村子时,远远就看到村口的老槐树,老槐树依旧高大,枝叶繁茂,像一把撑开的大伞。稻田里的稻穗已经成熟,金黄饱满,风一吹,稻穗就轻轻摇晃,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听极了。
夕阳落在稻田里,像铺了一层金箔,把稻穗染得更亮了。爷爷奶奶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竹椅还是爷爷年轻时亲手做的,虽然已经有些陈旧,但依旧结实。父亲和母亲在田埂上散步,父亲手里拿着个镰刀,偶尔弯腰割下几株稻穗,放在手里揉搓,然后把米粒递给母亲:“你看,今年的稻子颗粒很饱满,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林野则拿着相机,在稻田边慢慢走,寻找最好的拍摄角度。他拍下夕阳落在稻田里的样子,拍下爷爷奶奶坐在槐树下的样子,拍下父亲和母亲在田埂上散步的样子,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每一张照片都温暖得让人心里发颤。
夕阳渐渐下沉,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像一块燃烧的锦缎。爷爷忽然说:“林野,你把相册拿来,我想看看以前的夕阳。”林野赶紧从背包里拿出“夕阳集”,递到爷爷手里。
爷爷戴着老花镜,一页一页地翻着相册,手指轻轻拂过照片里的夕阳和家人,动作很轻,像在抚摸珍贵的宝藏。“你看这张,”爷爷指着一张海边夕阳的照片,照片里,爷爷奶奶坐在沙滩上,手牵着手,看着夕阳落在大海里,“那天你奶奶笑得可开心了,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美的海,还说以后要经常去海边看夕阳。”
奶奶凑过来看,看着照片里的自己,忍不住笑了:“是啊,那天的夕阳比蜂蜜还甜,海水也很蓝,踩在沙滩上,沙子软软的,很舒服——我还捡了很多贝壳,现在放在家里的玻璃罐里,每天都要看一眼。”
林野坐在他们身边,听着他们回忆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看着夕阳慢慢沉落在稻田尽头,心里忽然明白——夕阳之所以美好,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不仅仅是因为它能把天空染成橘红色,能把湖面染成金色,更因为它身边有家人的陪伴,有温暖的故事,有对未来的期待。
就像爷爷说的,夕阳落下去了,明天还会升起来。日子也一样,不管今天有多少烦恼,多少疲惫,明天都会是新的一天,都会有新的希望。而那些与夕阳有关的回忆,那些与家人有关的温暖,会像夕阳的光一样,永远留在心里,照亮往后的每一个日子,让我们在疲惫的时候,能感受到温暖;在迷茫的时候,能找到方向。
林野掏出手机,对着稻田里的夕阳,按下了快门。照片里,金色的稻田被夕阳染成了橘红色,远处的老槐树像一个守护者,静静地站在村口,爷爷奶奶坐在槐树下,笑容温暖。他打开“夕阳集”,把这张照片加了进去,在下面写下新的一行字:“岁岁夕阳皆相似,年年陪伴不寻常。”
他知道,未来还有很多个夕阳等着他们去看,还有很多个温暖的故事等着他们去写——夏天的时候,他们会去海边,看夕阳落在海浪里;冬天的时候,他们会去山里,看夕阳落在雪地上;明年春天,他们还会去湿地公园,看夕阳落在柳枝上。而这些与夕阳有关的日子,这些与家人有关的时光,都会成为他们生命里最珍贵的宝藏,永远留在记忆里,温暖而明亮。
落日书简(续)
又一个盛夏来临的时候,林野提前两个月就订好了海边民宿——去年冬天在山里看雪景夕阳时,奶奶就念叨着“夏天要是能去海边踩踩沙子就好了”,他一直记在心里。出发前一周,母亲把全家人的泳衣、防晒衣叠得整整齐齐,还特意给爷爷准备了顶宽檐草帽:“海边太阳毒,这帽子能挡遮阳,看夕阳的时候也不怕晒着。”奶奶则在布包里装了好几双拖鞋,有她和爷爷穿的软底布鞋,还有林野和父母穿的沙滩拖,“沙滩上硌脚,穿拖鞋舒服,走再远也不累。”
出发那天清晨,天刚亮,爷爷就醒了,坐在客厅里擦他的老花镜,嘴里还念叨着:“不知道海边的夕阳跟山里的比,哪个更好看。”父亲笑着说:“各有各的好看,山里的夕阳暖,海边的夕阳亮,您去了就知道了。”车子驶离市区时,太阳刚爬上地平线,金色的光洒在公路上,像铺了条闪光的绸带。林野打开车窗,风里带着淡淡的海水味,奶奶凑到窗边闻了闻,笑着说:“这就是海的味道吧,比城里的风清爽多了。”
车子抵达海边民宿时,正好是上午十点。民宿就在沙滩边上,白色的外墙配着蓝色的门窗,像童话里的小房子。老板娘迎出来,手里拿着几杯冰镇柠檬水:“刚榨的,解解暑,你们运气好,今天傍晚没风,看夕阳最合适。”林野扶着爷爷走进民宿,推开阳台门,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水是淡蓝色的,远处的海平面和天空连在一起,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爷爷走到阳台边,扶着栏杆看了好久,嘴里不停感叹:“真大啊,这海真大,比咱们村里的河大多了。”
吃过午饭,林野陪着家人去沙滩上散步。奶奶穿着软底布鞋,踩着细软的沙子,偶尔弯腰捡起个小贝壳,放在手心里端详:“这贝壳真好看,有白的,有花的,带回去给邻居家的小孩看看。”爷爷则戴着宽檐草帽,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个小铲子,帮奶奶挖埋在沙子里的贝壳:“慢点儿挖,别把贝壳弄碎了,这都是大海给咱们的礼物。”
父亲和母亲走在前面,父亲拿着手机拍大海,母亲则在沙滩上画爱心,偶尔还会拉着林野一起画:“你看,咱们画个一家人的爱心,让夕阳照着,多好。”林野笑着配合,手指在沙子上划过,留下浅浅的痕迹,海浪冲上来时,把爱心冲成了淡淡的水痕,母亲却不气馁,接着再画:“海浪冲了咱们再画,反正有的是时间。”
下午四点多,太阳开始西斜,海边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林野找了个靠近海水的位置,铺好野餐垫,扶爷爷奶奶坐下。母亲从布包里拿出水果,有切好的西瓜,还有剥好的葡萄,“先吃点水果垫垫,等会儿看夕阳,看完咱们去吃海鲜。”奶奶拿起一块西瓜,咬了一口,笑着说:“真甜,比城里买的西瓜甜多了,这就是海边的水果吧。”
没过多久,夕阳开始下沉,原本淡蓝色的海水,渐渐被染成了橘红色,像有人在海里倒了一罐橘红色的颜料。海浪冲上岸时,带着橘红色的光,像无数颗跳动的小灯笼。林野赶紧掏出相机,镜头里的夕阳正慢慢靠近海平面,把天空染成了一片火海,云朵也变成了橘红色,像飘在天上的。“快来看,夕阳要落到海里了!”林野喊了一声,全家人都围了过来,眼睛里满是惊叹。
爷爷扶着栏杆站起来,身体微微前倾,看着夕阳一点点靠近海面:“好看,真好看,比山里的夕阳亮多了,这海把夕阳的光都映出来了,真亮。”奶奶则拉着林野的手,指着夕阳说:“你看,夕阳落到海里的时候,像个大橘子,真想咬一口。”海浪一次次冲上岸,把沙滩上的脚印冲平,却冲不走大家看夕阳的热情,不少人举着手机拍照,偶尔还会发出欢呼声。
母亲拿出保温桶,倒了杯温热的菊花茶递给爷爷:“喝点茶,润润嗓子,看了这么久夕阳,别渴着。”父亲则走到海边,用手掬起一捧海水,笑着说:“你们看,这海水里都带着夕阳的光,暖乎乎的。”林野也跟着走到海边,海水没过脚踝,带着淡淡的暖意,夕阳的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像被裹在一层柔软的毯子里。
“明年夏天,咱们还来这里看夕阳吧,”爷爷忽然说,手里握着奶奶捡的贝壳,“到时候咱们早点来,住上半个月,白天看海,晚上看星星,傍晚看夕阳,日子肯定舒服。”
“好啊,”林野笑着点头,“到时候我带个帐篷,咱们在沙滩上搭帐篷,晚上听着海浪声睡觉,早上还能看日出。”母亲也跟着说:“我再带点面粉,咱们在沙滩上烤饼吃,就着海鲜,肯定香。”
夕阳完全沉入海平面后,天空并没有立刻暗下来,而是留着淡淡的粉紫色余晖,像一块被染了色的纱巾,轻轻盖在海面上。海浪渐渐变得温柔,冲上岸时,带着淡淡的凉意。林野帮着收拾野餐垫,奶奶则把捡来的贝壳装进小袋子里,小心翼翼地放进布包:“这些贝壳要好好收着,回去放在玻璃罐里,看着就开心。”
回到民宿时,老板娘已经准备好了海鲜大餐,有清蒸螃蟹,有烤鱿鱼,还有红烧鱼,香味扑鼻。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海鲜,一边聊今天看夕阳的趣事。爷爷说:“今天的夕阳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好看的,比村里的夕阳亮,比山里的夕阳暖,下次咱们还要来。”奶奶则笑着说:“下次来,咱们要捡更多的贝壳,还要在沙滩上画更大的爱心。”
晚上,林野打开“夕阳集”,把今天拍的海边夕阳加了进去。照片里,橘红色的夕阳落在海平面上,海水泛着金光,爷爷奶奶坐在野餐垫上,手里拿着贝壳,笑容温暖。他在照片下面写了一行字:“海天一色映夕阳,家人相伴乐未央。”
日子就这么一年年过去,林野的“夕阳集”里,又多了海边夕阳、草原夕阳、古镇夕阳——他带着家人去草原看夕阳,夕阳落在草原上,像给草原铺了层金毯,牛羊在夕阳下慢悠悠地吃草,爷爷坐在草地上,跟牧民聊起了乡下的生活;他带着家人去古镇看夕阳,夕阳落在老街上,给青石板路镀了层金边,奶奶牵着林野的手,在老街上逛小店,买了块花布,说要给林野做件新衣服。
每年春节,全家人都会围坐在火炉旁,翻看“夕阳集”。爷爷戴着老花镜,一页一页地翻着,手指轻轻拂过照片里的夕阳:“这是海边的夕阳,这是草原的夕阳,这是古镇的夕阳……每一次看夕阳,都像昨天发生的一样,记得你奶奶在海边捡贝壳,记得你爸爸在草原上骑马,记得你妈妈在古镇上买花布。”奶奶凑过来看,笑着说:“是啊,这些日子都藏在夕阳里,一辈子都忘不了,有家人在,不管在哪里看夕阳,都是最好看的。”
林野看着家人的笑脸,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夕阳之所以美好,从来不是因为它的颜色有多鲜艳,而是因为身边有家人的陪伴,有温暖的故事,有对未来的期待。就像爷爷说的,夕阳落下去了,明天还会升起来,而那些与夕阳有关的回忆,那些与家人有关的温暖,会像夕阳的光一样,永远留在心里,照亮往后的每一个日子。
未来的日子里,林野还会带着家人去更多的地方看夕阳——去湖边看夕阳落在湖面上,去山顶看夕阳落在山峦间,去田野看夕阳落在麦浪里。他知道,不管去哪里,只要有家人在,每一次夕阳都会是最美的风景,每一段时光都会是最珍贵的回忆,而这些回忆,会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他们平凡而温暖的一生,永远明亮,永远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