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和墨言骑马刚出现在村口,臭臭立即冲上来,摇晃着尾巴围着赤焰和柔云转了两圈,然后撒腿就跑向村尾。
此时已经暮色四合,有孩子看见两匹大马以及马上的人时,立即大喊起来:“三郎哥哥回来了!秀才老爷回来了!”
然后村里一阵鸡飞狗跳,从家家的院子里走出人来,一个个笑着围了上来,亲切的问候道:“三郎回来了?”
三郎和墨言同时下了马,墨言接过少爷的缰绳,牵马先朝村尾走去。
三郎朝围着他的族人笑着鞠了一躬道:“三郎回来了!”
然后笑闹声响起了:“嘿嘿,秀才老爷给我们行礼了!”
“哟呵!这个牛皮可以吹到镇上去了,秀才老爷给我们行礼!”
三郎等大家伙儿笑够了,再不好意思说道:“我就是胡家村的三郎,不是什么老爷!一个小生员罢了,只要回了胡家村,就是吃胡家村河水长大的三郎!”
“好!三郎说得好!”村长乐哈哈的赶来,大声笑道,“见到三郎了都回家做晚膳去!你们不饿,三郎也饿了!他赶了一天路,又累又饿!”
一张张黑红的笑脸都给三郎让出路来。
村长陪三郎往村尾走,笑道:“三郎,好孩子!我们村现在成了耕读之村,在镇上可出了名!”
“大伯,我们的族学得办好,每个小儿郎和小姑娘都要进学堂读几年书,就是不科举,会识字也就吃不了亏!”三郎从小向往城里的儿郎能读书,他们村不一样了,兄弟姐妹、侄儿侄女都会识字写字,去哪里都会影响更多的人,饭吃饱了,读书才让生活里充满了希望!
村长连连点头,族学有了,夫子有了,一年就三十斤白米的束修,曾经难于登天的读书路,现在是最简单不过。
“三郎,明日里我和你阿爹去镇上占卜一下吉日,开祠堂、办酒席都要张罗起来,听说你还要去府城的书院,族里的这些事都不用你操心,由村里出面就成!”村长笑着说道。
“成,辛苦大伯和阿爹以及族里的叔伯了,办酒席的银子我们家出!”三郎知道这次的酒席免不了,也不推辞了。
胡老二和胡老大一家都迎了过来,见到三郎和村长了,簇拥着三郎朝村尾走。
“三叔!三叔!”快两岁的胡文彬和胡文博在大嫂和二嫂的怀里,怯生生的喊了一句。
阿爹阿娘这两天一直教他们见了三叔要喊人,两个小家伙见三叔的次数少,有些害羞。
三郎“诶诶”答应两声,再从两个嫂子的手里接过侄儿,一手一个抱了过来,往家里走。
两个小家伙高兴了,嘻嘻笑着打量三叔!五岁多的铃儿也凑到三叔身边,甜甜的喊着:“三叔三叔,还有铃儿也在呢!”
三郎笑道:“铃儿乖,到家了三叔再抱你!”
“好!”玲儿迈着小短腿小跑起来,嘻嘻嘻,三叔也会抱她!
“你一个丫头片子让你三叔抱啥?”大朱氏呵斥道,“两个弟弟以后也要读书,你们三叔多抱抱弟弟会变得聪明!”
孙氏赶紧牵着女儿的小手道:“文娴乖,三叔累了,今天别闹你三叔了!”
秋分和大寒赶紧上前接过各自的儿子抱在怀里道:“三叔累了,你俩太沉,阿爹抱!”
进入院门后,三郎将大侄女抱起来,亲了一下她的额头道:“玲儿是长姐,三叔也抱一抱,玲儿五岁多了,也要进学堂读书!”
“三叔,阿奶说玲儿是丫头片子不用读书哩!”玲儿小声的在三叔耳边说道,只是她以为的小声,围在三郎身边的亲人全都听见了。
大朱氏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了,没想到孙女当三郎的面告状了。
三郎看向大朱氏道:“大伯娘,姑娘家也要读书!你看看她们的姑姑,在姐夫家里才学会的认字和写字。玲儿正是进学堂的年纪,没得村里别人家的小姑娘进了学堂,我们家的玲儿眼巴巴的看着!”
孙氏悄悄的舒出一口气,阿娘总说玲儿长大了就要嫁出去,读再多的书也是白读的。怎么能说是白读的呢?女儿学会认字写字了就是自己的,她以后嫁人有了孩子,还可以教自己的孩子。
大朱氏见侄儿发话了,赶紧连连保证道:“三郎你放心,明日大伯娘就送玲儿进学堂。”在家里她说了算,在秀才侄儿面前,她可不敢犟。
任重从堂屋里出来,看着中了秀才的学生,捋了捋须,微微颔首,心里惬意得紧。
五年前他以为只是来家中教学生读一些幼学启蒙的书,不成想学生走上了科举之路,可不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郎见了夫子,放下怀里的玲儿,上前几步,跪在夫子前恭敬的道:“夫子,学生回来了!”
任重搀扶起三郎满意的道:“好好好!逸尘现在是秀才了!过几日去了月见书院求学,更要勤勉务实。不要见识了外面的三千繁华,就忘记了当初的本心!”
三郎恭敬的道:“是,夫子!夫子的教诲逸尘永志不敢忘!”
胡老二见到了儿子,还没和儿子说一句话,他大声招呼众人进了堂屋坐下吃茶。
三郎回头扫了一眼院子,见四蛋和两个半大儿郎离他们远远的,赶紧招手道:“四蛋哥,带你的表弟一起来喝茶!”
三郎中了秀才,四蛋想到曾经的兄弟于今成了老爷,他虽然高兴,心里却害怕三郎与他们这些小伙伴疏远了呢,被三郎这么一喊,他心里的担忧尽散,赶紧带着表弟们进入堂屋,帮忙倒茶招呼众人。
晚膳后,胡老二让三郎回房间歇息去,骑了一天的马赶路,儿子指定就累着了。
胖婶儿每天打扫舅少爷的屋子,每个书架上都要抹干净灰尘。
墨言给四蛋和大鱼、成才讲少爷在府城赶考的趣闻,见他们笑得开心,他也讲得来劲。
三郎梳洗后,坐在书桌边。环顾一圈他的寝屋,除了一张大床,就是一个壁橱和两个箱笼,然后就是书桌和十四个书架。
看到箱笼,三郎愣了几息,赶紧起身,打开箱笼盖翻找一番,里面都是折叠好、码放整齐的他的衣衫。
在最底层,他终于找到了红色小褂。
三郎把红色的小褂抖开,把脸埋进小褂里,低低的呢喃一句:“阿娘……”
小褂太小,他再也穿不上身了,那是六岁生辰时阿娘给他做的小褂。
他十六岁成了秀才,阿娘会高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