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檀还在思索着杨震为什么不回答收购鹅毛和鸭毛的事,被问得一愣。
不经意地瞄了海棠一眼,又看向杨震,用目光表示,这种重大的事情方便说吗?
看到杨震微不可察地点头,若无其事的道:“皇上来了旨意,暗中查一下江北和江南的四大粮仓,是否和户部记录的数额相符。”
闻言,杨震微微松了一口气,说实话,他有点担心魏紫檀说出太敏感的消息来,但这种消息无关痛痒。
皇上让人查一下四大粮仓,这太正常不过了,觉得就是例行问一下,以防天灾人祸到来,确保粮食储备情况,太正常,也分析不出什么来。
而他之所以没和魏紫檀商量,就让她什么都能说,目的是想在海棠面前表演这么一次,表示对她不会有任何隐瞒,连皇上交代的事她都能知道,这信任感不就拉满了吗?
当然,杨震想过魏紫檀会说出敏感的信息来,但是也不怕海棠知道个别一两个信息,因为只是一个信息的话,很难推测出什么来,事情重大的话也能补救。
而且杨震现在已经知道,魏紫檀只负责一小部分情报,醉仙楼真正的核心运作还掌握在梁王手中,明显,当初梁王想好准备让自己当醉仙楼少主时,就偷偷转移能够信任的核心骨干。
所以才决定冒险一试,结果还不错,完全不怕秦心秀知道皇上在查江南江北的四大粮仓。
因为就这个信息,如果不知道前因后果,就无法从中判断出什么来。
而杨震却能分析到不一样的情况,皇上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准备给高丽一个迎头痛击,所以先调查粮仓到底有多少储备粮,确保计划没有后顾之忧。
但是从这个信息中,无法判断皇上和夏书明说了什么,如果皇上下达的旨意是密切监视镇南军的一举一动,就比较好判断。
杨震点点头,表示知道之后,就没在意,转而道:“安宁饭店的事宜准备得怎么样?”
“中秋节过后就能开张了。”魏紫檀道。
海棠一脸困惑,看向杨震:“饭店,不会是奴婢理解的那样,醉仙楼准备开饭店吧!”
杨震点点头,把醉仙楼财政紧张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把开饭店的具体细节也拿出来讨论。
随后,三人也没商量什么正事了,都在讨论饭店的事宜。
与此同时,此刻天虽然已经黑了,但是整个京城所有大街都灯火通明,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在讨论状元郎是个奇葩,竟然会收购鹅毛鸭毛。
而后就讨论今天的收获了。
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卖了鹅毛和鸭毛之后,都快抵得上那些鸭鹅的一大半价值,剩下的肉简直就和白送的差不多。
大概鸭鹅杀得太多,他们一边闲聊,一边闻着弥漫在空气中的香味,有烤的,有卤的,有清蒸的,香味都飘进皇宫里面去了。
但是讨论着讨论着,不少百姓有点开心不起来了,因为他们发现鸭和鹅的价格开始暴涨了。
所以杀快了,要是不那么冲动,家里养的鸭鹅就能卖个好价钱,突然有感觉损失了一笔,有点肉痛,感觉卤鹅也不香了。
但一些心思活络的人,已经发现商机了,这个消息目前只是在京城范围内传播,明天不是可以去周边村镇大量低价收购鸭鹅?运到京城来卖,岂不可以大赚一笔?
还别说,大部分都发现了这个商机,觉得干好了,都抵得上一年的收入了,都想着明天天一亮,城门一开,马上就行动。
可想而知,明天的京城会是一番怎么样的景象。
而是朝廷官员和世家掌舵者们,就想得更深一些了,一开始,他们本就想不通杨震收购鹅毛鸭毛的动机,觉得这事到时候肯定虎头蛇尾,只保持观望的态度。
可没想到杨震来真的,真的是来者不拒,有多少收多少,一时之间有些懵逼。
就在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从一些工部官员口中得知,杨震是为了回报乔迁之喜的时候,收了太多礼,因此用这样的办法回馈人情。
得到这样的信息,众人无语的同时感觉怪怪的,感觉好像说得通,又好像说不通。
说得通,那是因为不少寒门学子突然发达之后,都有一些古怪的行为,表现出点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大仁大义形象来,就是其中之一。
而说不通,是因为觉得杨震没那么傻,因为涌泉相报的模式不对,他这样做,感激他的人可不多。
毕竟百姓也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实物,把家里的鸭鹅都给杀了,可不觉得赚了。
而且也留下一个很大的隐患,等杨震的银子花光,没能力再收购,那些家里屯了不少鹅毛鸭毛的人,会因此恨上杨震。
要是遇到个别偏激的,说不定找到玩命,毕竟任谁赔得倾家荡产,都会失去理智。
所以,如果杨震真是这么想的,那就代表他目光短浅,这是在找死。
翌日,杨震早早就去了工部上班,还是如往常一样,没有人给他安排任务,仿佛没把他工部的一员。
要是其他新上任的官员遇到这种事,恐怕会觉得被排挤,应该孝敬了。
但杨震一点都不慌,继续去档案库房看档案,因为林尚霄提过杭州制造局的事,他也被勾起了好奇心,就有针对性的查阅相关资料。
越看是越无语,发觉林尚霄其心可诛啊,为啥要和自己提杭州制造局的事?
要是不提,他就看到如此荒唐的内情了。
而现在知道了,要是不管,心中如同压着一块大石头,管吧,又恐卷入无端纷争。
他现在可不想当内阁出头鸟,而且朝廷现在正是多事之秋,不可能把别的公务放在一边,先来处理这事。
但是这事不处理,将来问题更大,好比即将步入癌症晚期的患者,拖延只会让病情恶化得更严重。
具体什么问题呢!如林尚霄说的那样,杭州制造局负债累累,几乎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杭州制造局之所以到现在还能正常运作,那是因为杭州制造局的官员搞了不少骚操作,比如欠那个大户的银子还不上,就请求皇上开个特列,封个从七品员外郎,以官职抵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