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的时候,杭州制造局还有所收敛,操作得像模像样,如今却已变得荒腔走板,几乎谁有银子就能买个员外郎当当。
如今整个江南,丢块石头,恐怕都砸到不少从七品员外郎。
而造成这种现象,不用想也知道内阁是默许的,皇上也一定默许了,在他们心中,觉得封一些无实权的七品员外郎无关紧要。
可杨震不这么认为,虽然这些员外郎不能参与到朝廷的政务当中去,但是其中的隐患,不用想也知道后果极其严重,首当其冲的是,地方官员估计已经控制不了当地局势。
而百姓过的日子可想而知了,要不是江南是富庶之地,恐怕已经有人造反了,现在还没反,肯定已经民怨沸腾。
其次,还埋下另一层更大隐患,员外郎卖多了就不值钱了,还想搞到银子还债,还要让杭州制造局继续运转,就需要卖更高的官职,慢慢地不就渗透进核心权力阶层了吗?
到那时,朝廷的政令到了府一级,恐怕如同一纸空文,毫无威慑可言。
所以说林尚霄的算计很是歹毒,明知杭州制造局问题重重,不敢去管,却故意把这个消息透露出来。
他这是笃定杨震知道这个事情之后,一定会脑袋一热,掀开这遮羞布,同时算准杨震有一颗赤子之心,知道了这种事,不会不管。
就在杨震陷入沉思的时候,宫里来了小太监宣他进宫。
杨震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觉得此刻应该是小朝会刚结束,可见皇上似乎有点急。
于是也不敢耽搁,带着复杂的心情跟随小太监匆匆而去。
可到了御书房,看到皇上神色松弛,根本不像有什么重大事情要商量的样子,心中忍不住嘀咕,希望皇上不是找自己下棋,想要放松放松。
行了礼之后,杨震就直接问了,“不知皇上有何旨意召见微臣?”
秦靳用一种看新物种的眼神打量着杨震,看了好一会儿,忍俊不禁地道:“你把整个京城弄得都是烤鸭的香味,只是为了回馈乔迁之喜百姓送的礼?”
昨天杨震就想和皇上说这事,只是出了点意外,没能见上面,如今自然不会用忽悠工部官员的那套说辞来搪塞,马上从袖口中拿出早就准备的羽毛,笑道:“皇上,这鹅羽用来写字可比毛笔实用多了,不仅便宜,写字快,还能保证更工整,不信的话微臣表演给陛下瞧瞧。”
秦靳神色有些错愕,大概是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答案。
正愣神的时候,杨震已经走到一旁的桌子前,示意高公公拿来墨水和纸张。
高公公似乎也好奇鹅羽能写出什么字来,看到皇上点头,马上就开始准备了,不多时,马上拿来墨水和纸张。
杨震拿着鹅羽沾了墨水,马上就写,刷刷刷,不消片刻,一篇《出师表》已经跃然纸上,字迹遒劲有力,笔画间透着一股凛然正气。
秦靳和高公公都看得呆住了,没想到鹅羽真可以用来写字,只需要削得尖尖的就可以。
而且写出来的字别有一番风骨,尤其那横竖勾,如刀削斧劈,力透纸背,看起来赏心悦目。
其实,从艺术的角度上讲,鹅羽笔无法和毛笔相提并论,但是胜在新鲜。
要是鹅羽笔能普及,对那些鸡爪吃多了手会发抖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秦靳不禁点头称赞:“这鹅羽用来写字确实不错,所以这就你大量收购的理由?其他的杂毛又怎么说?”
杨震知道皇上从来就没被笔墨纸砚烦恼过,所以还没意识到鹅羽笔的妙用,暂时没预想到鹅羽笔能掀起什么样的风浪,不知道这对读不起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没有被震撼到。
所以才能平静地就开始问下一个问题。
也不准备现在就和他分析所有的利弊,回道:“陛下,那鹅毛和鸭毛可以制作成羽绒服,这羽绒服可比棉絮和丝绸更加保暖的御寒衣服。”
一听到鹅毛和鸭毛那种污秽之物做成衣服穿在身上,秦靳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杨震,“你不是在和朕开玩笑?”
杨震认真道:“陛下,微臣可是花了一百文一斤去收购,如果是假的,那可要赔的倾家荡产。”
杨震想过一百种理由,但是觉得这一种最具说服力,因为花了真金白银,比什么空口白话更能让人信服。
秦靳还是半信半疑,“你确定用鹅毛和鸭毛制作的那什么羽绒服,穿在身上不会臭烘烘的?”
“陛下,鹅毛和鸭毛本质上和狼皮貂皮没什么区别,只要处理得好,非但没有异味,反而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绝对不会发臭。”
杨震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觉得应该趁热打铁,接着道:“陛下,微臣收购鹅毛和鸭毛,可不是为了做生意,谋取暴利,而是为了将士和百姓,即使遇到极寒天气,也能安全过冬,没有别的想法。”
秦靳仔细想了想,觉得是道理,狼皮虎皮貂皮,没经过处理也照样腥臊难闻,人工处理之后也能变得温润如玉,那么,鹅毛鸭毛或许也可以。
还是觉得杨震脑子有问题,忍不住道:“那你为什么要出一百文这样的高价?就是五文一斤,也能收到大量的鹅毛鸭毛。”
这解释起来就费劲,因为涵盖了太多因素,首先,收购的价格太便宜,不利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羽绒服推行,能不能一炮而红,就看能不能在贵族中流行起来。
如果羽绒服卖得太便宜,贵族就会觉得没档次,不要说买,估计都不会多看一眼。
人性就是这样的,贵族喜欢的东西,根本不用费多少唇舌,百姓都不会认真去思考这东西有什么好的,也跟着喜欢,心心念念的也想要。
贵族看不上的东西,百姓也嫌弃,除非是被逼得没办法。
另外,收购价太便宜,信息就没有爆炸性的效果,没有关注度,羽绒服要推广,那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说不定需要数十年以上,说不定这个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
现在效果就很不错,一千两银子都还没花完,热度已经炸街了,一天时间就让整个京城都知道,用不了多久,所有的州府都会知道这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