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弥弓关于徐国的描述,特别是“秦人后裔”、“城池坚固类似秦朝”、“武器精良似中原古制”这些关键词,如同投入吴权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几乎立刻就将这个偏安于瀛洲东北一隅的神秘国度,与那个秦代着名方士——徐福,联系了起来。
“徐福东渡……五百童男童女,百工谷种……难道,他们真的在这里扎根繁衍,还建立了一个保持着先秦遗风的小国?”吴权心中暗忖,兴趣大增。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谜团的可能答案,更意味着这片土地上,可能存在着一支文化上更亲近华夏、技术上也可能带来意外收获的潜在力量。若能争取到徐国,无论是对当前平叛,还是对未来长期经营瀛洲,都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在吴权沉吟思索之际,参军钟会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脸上那抹对徐国产生的浓厚兴趣。他立刻出班,躬身奏道,声音中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探索欲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对“长生”传说的向往:
“陛下!听卑弥弓大人所述,这徐国民风器物,皆与中土先秦时期酷似,尤其国姓为‘徐’……臣大胆揣测,此国极有可能便是秦时奉始皇帝之命,东渡求取仙药的方士徐福及其所携童男童女之后裔所建!”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陛下,既然徐国可能与中土有如此渊源,且如今又与相壹叛军交恶,实力受损。臣以为,于我军全面进兵之前,若能先遣一使,前往徐国,陈明利害,探其虚实,或许能将其争取过来,至少使其保持中立。如此,既可削弱叛军潜在盟友,亦可令我军免去东北方向之忧,更能……或许能从中得知一些关于海外仙山、长生秘药的古老传承,亦未可知啊!”
钟会最后一句,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准地挠到了这个时代几乎所有上位者的痒处,也暴露了他自己那份对神秘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吴权看着钟会那副急于探索未知的模样,心中不由觉得有些好笑。他自然清楚钟会的小心思,这年轻人多半是又被“徐福”和“长生”这两个词勾起了兴趣,想借着出使的机会,去亲眼看看那个传说中的国度,是否真有什么神异之处。
不过,钟会的提议本身,确实符合吴权的战略考量。派人出使徐国,利大于弊。
“钟参军所言,正合朕意。”吴权点了点头,做出了决定,“徐国来历非凡,若能争取,确是一大助力。即便不能,探明其态度与虚实,也于我大军行动有利。”
他目光转向钟会,语气变得正式:“钟会听令!”
“臣在!”钟会精神一振,立刻躬身。
“朕命你为宣慰使,持朕节杖,率领使团,前往徐国!典韦将军!”
“末将在!”老将典韦抱拳出列。
“从你麾下近卫军中,拨出两千精锐,护卫钟使者安全。再命水寨拨出十艘大海鳅船,供使团乘坐!”
“末将遵命!”典韦领命。
吴权又看向卑弥弓:“卑弥弓卿家,你熟悉徐国路径与情况,便由你陪同钟使者一同前往,负责引路与引荐。”
卑弥弓连忙跪倒:“下臣遵命!必竭尽全力,助钟使者完成使命!”
安排妥当,吴权最后叮嘱钟会:“钟会,你此去,首要任务是宣示我北汉前来平叛、恢复邪马台正统之决心,探查徐国态度与其国内现状。至于其他……”吴权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可酌情探询,但切记,莫要舍本逐末,一切以军事大局为重。遇事需冷静,多与护卫将领商议,不可贸然行事。”
“臣,谨遵陛下教诲!”钟会压下心中的兴奋,郑重领命。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外交任务,更是一场充满诱惑的探险。徐福的后人,古老的秦制,还有那缥缈的长生传说……这一切,都让他对即将开始的徐国之行,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很快,十艘装备齐全的海鳅船,载着两千北汉精锐以及钟会、卑弥弓等人,缓缓驶离了泗岛水寨,向着东北方向,那个笼罩在历史迷雾中的徐国,扬帆而去。吴权站在岸边,目送船队消失在海平面,他知道,钟会此行,或许将为这场跨海征伐,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