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经深了。
燕京大学的校园bbS和校报网络版,因为那篇署名为“本报特约记者高飞”的《世纪揭秘!震惊全球!燕京大学天才秦风的“超级算力之源”,竟是用废品收购站的老旧收音机秘密打造?!兼论我国勤俭节约的科研新风尚!》的报道,彻底陷入了瘫痪前的狂欢。
服务器的cpU占用率长时间维持在99.9%,管理员小哥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紧急向学校信息中心请求支援。他嘴里不停地嘀咕:“疯了!都疯了!不就是几台破收音机吗?至于吗?”
他不懂,他永远不懂高飞那篇报道的“魔力”,更不懂“秦风”这个名字与“废品收音机”和“超级计算机”这几个词碰撞在一起时,所能产生的核爆级化学反应。
而这场由校园内部引爆的“核爆”,其辐射范围,在21世纪初叶那日渐普及的互联网的加持下,正以远超任何人预料的速度,向着全球扩散。
第一波冲击:国内互联网的“诺亚方舟”
最先承接这股信息洪流的,是国内各大高校的bbS以及一些知名的综合性论坛,如水木清华bbS、复旦日月光华、以及当时风头正劲的天涯社区、猫扑大杂烩等。
无数燕大的学生,在被高飞的“雄文”和那张“打码都比它清晰”的照片震惊得三观尽碎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
“【速来围观!燕大校报惊天猛料!】我室友的表哥的同学的导师说,秦风用收音机造出了能算清宇宙起源的计算机!”(此版本已出现严重信息熵增)
“【图片为证!】这就是传说中燕京大学秦神用来吊打Intel、Ibm的‘收音机阵列’!模糊吗?模糊就对了!这叫战略模糊!”
“【理性讨论】如何看待燕京大学秦风同学‘勤俭办科研,废品创奇迹’的壮举?这是否代表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新方向?”
这些帖子,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各大论坛冒出,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内容一个比一个离谱。无数夜猫子网友,在看到“燕京大学”、“秦风”、“收音机”、“超级计算机”这几个关键词后,瞬间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卧槽!燕大牛逼!秦风牛逼!收音机也能这么玩?”
“楼上的,你确定这不是洋葱新闻?用收音机造超算?那我是不是可以用我家的黑白电视机造高达了?”
“虽然听起来很扯,但考虑到是秦风……我特么居然有点信了!这哥们儿以前干的事,哪件是科学能解释的?”
“求照片原图!求技术细节!求秦神联系方式!我要拜师学艺,回家拆我家那台红灯牌711去!”
一时间,华夏互联网的科技板块、教育板块、乃至娱乐八卦板块,都被“秦风的收音机”这一话题所席卷。一些反应迅速的商业新闻门户网站,也开始连夜组织编辑,撰写相关的“深度报道”(实则是对网络传闻的整合与再加工)。
“《燕京大学惊现科研奇才,旧收音机点亮计算未来?》”——某知名门户网站科技频道头条。
“《从常温超导到收音机超算:解读天才秦风的“黑科技”之路!》”——某财经媒体公众号深度特稿。
“《是勤俭节约还是另有隐情?燕大“收音机事件”引发网络热议!》”——某社会新闻网站热门话题。
这些报道虽然措辞相对谨慎,但也无一例外地将那张模糊的照片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并配上了各种引人遐想的文字说明。华夏网民们,在那个信息相对还不是那么爆炸的年代,被这突如其来的“科幻大片”给彻底点燃了热情。
第二波冲击:跨越长城的“蝴蝶效应”
如果说国内互联网的传播还只是“内循环”,那么当这些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漂洋过海,抵达那些时刻关注着东方巨龙一举一动的国际友人眼中时,一场真正的全球媒体狂欢才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些驻华的外国记者、海外的汉学家、科技观察者,以及那些在中国留学的国际学生,几乎在同一时间,都从不同的信息源注意到了这个“来自东方的神秘传说”。
最初,他们的反应大多是嗤之以鼻。
“old radios? Superputer? Are you kidding me? this must be some kind of chinglish mistranslation or a very bad joke.” (旧收音机?超级计算机?开玩笑吧?这肯定是中式英语的误译或者一个很烂的笑话。) —— 一位《纽约时报》驻京记者在内部邮件中如此评论。
“the chinese are known for their ingenuity, but this is beyond a_b_surd. It sounds like something out of a steampunk novel, not a peking University lab.” (华夏人以心灵手巧着称,但这太荒谬了。这听起来像是蒸汽朋克小说里的东西,而不是燕京大学的实验室。) —— 一位英国bbc的科技编辑在晨会上说道。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信息汇集而来,尤其是当“秦风”这个名字,以及他此前在“常温超导”、“学者x匿名发表论文解决世界级计算难题”等事件中的惊人表现被重新提及和关联起来时,一些资深的媒体人和科技分析师,开始嗅到了一丝不同寻 quinze的味道。
“等等,这个秦风……不就是那个搞出常温超导,还疑似匿名解决了‘潘洛斯阶梯猜想’的那个华夏小子吗?”
“如果是他……那这事儿,可就不好说了。这小子,邪乎得很!”
“那张照片!快把那张据说是从实验室泄露出来的照片找出来!让图像专家分析一下,那到底是不是收音机,还是某种我们不认识的高科技伪装?”
全球各大主流媒体的编辑部里,类似的对话开始频繁出现。一场由好奇、质疑、以及对“华夏天才”的某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交织而成的“新闻竞赛”,悄然打响。
在极短的时间内,经过各国记者们“奋不顾身”的挖掘(主要是对华夏互联网信息的翻译、搬运和“合理想象”),以及编辑们“匠心独运”的标题党艺术加工,“华夏天才用废品收音机造出超级计算机,并解决世界级数学难题”的“新闻”,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以各种添油加醋、耸人听闻的版本,登上了全球各大主流媒体和科技网站的头版头条!
全球媒体标题党大赛,正式开锣!
《纽约时报》科技版头条: “oriental Enigma: has a peking University prodigy Revolutionized puting with Antique Radios?” (东方之谜:燕京大学神童用古董收音机彻底改变了计算科学?)
配图:那张模糊的“收音机阵列”照片被放在最中央,旁边是秦风在某个学术会议上发言的照片(当然也是网上找的)。
英国bbc新闻网首页: “From wireless to wisdom: the chinese Student, his Radios, and a mathematical breakthrough that Stunned the world.” (从无线电到智慧:那个华夏学生,他的收音机,以及震惊世界的数学突破。)
报道中还“采访”了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剑桥大学物理学教授”,该教授表示“虽然这听起来完全违反了现有的物理学定律,但考虑到东方哲学中‘万物皆有灵’的朴素思想,或许……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这种‘新现象’?”(教授:我没说过!)
《华盛顿邮报》国际版特别报道: “the panda's Roar? Unpacking the mystery of china's Alleged 'Radio Superputer' and its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s.” (熊猫的咆哮?解析华夏传说中的“收音机超级计算机”之谜及其地缘政治影响。)
文章着重分析了如果此事为真,将对全球科技格局,特别是中美科技竞争产生的“颠覆性冲击”。
日本《朝日新闻》社会版: “昭和レトロが最先端?中国の学生が古いラジオで量子计算の壁を突破か!” (昭和复古风成了最尖端科技?华夏学生用旧收音机突破了量子计算的壁垒?!)
日本人对这种“匠人精神”和“变废为宝”的故事似乎情有独钟,报道中充满了对秦风“坚韧不拔、刻苦钻研”精神的赞叹(虽然大部分是脑补的)。
法国《世界报》科学与未来栏目: “Le magicien de pékin: ment un étudiant chinois a-t-il transformé de Vieilles Radios en un calculateur quantique?” (北京的魔术师:一名华夏学生是如何将旧收音机变成量子计算机的?)
法国人则更关注其“艺术性”和“哲学思辨”,认为这体现了“东方神秘主义与现代科学的完美结合”。
德国《明镜周刊》封面故事(电子版): “das Radio-quanten-R?tsel: chinas Geniestreich oder Genialer hoax?” (收音机量子之谜:华夏的天才之举还是天才的恶作剧?)
德国人则相对严谨(或者说刻板),在惊叹之余,也提出了大量的质疑,并呼吁进行“独立的第三方验证”。
而那些科技媒体和It资讯网站,更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标题一个比一个夸张,内容一个比一个科幻:
techcrunch: “has china Just Leapfrogged Silicon Valley in quantum puting Using... Vacuum tubes and Junk parts? the qin Feng Radio Array Saga.” (华夏刚刚用真空管和废旧零件在量子计算领域超越了硅谷?秦风收音机阵列传奇。)
wired: “the Ghost in the machine: peking University's Radio-powered Superputer and the dawn of Analog quantum puting?” (机器中的幽灵:燕京大学的收音机驱动超级计算机与模拟量子计算的黎明?)
Ars technica: “moore's Law is dead, Long Live... Radio waves? A deep dive into the Alleged chinese Radio Superputer.” (摩尔定律已死,无线电波永存?深入探究传说中的华夏收音机超级计算机。)
Gizmodo: “wtF of the century: this chinese Student claims his Grandma's Radio Solved a problem that Stumped a Generation of Superputers. And there's a blurry photo to (maybe) prove It.” (世纪大懵逼:这个华夏学生声称他奶奶的收音机解决了一个困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难题。还有一张模糊的照片(可能)可以证明它。)
这些报道,无一例外地都将那张由高飞拍摄的、模糊到令人发指的“收音机阵列”照片,奉为“核心证据”,并配上了各种角度的解读和猜测。有的说那是某种“失落的古代科技”,有的说那是“基于全新物理原理的计算装置”,更有甚者,直接将其冠以“华夏第五大发明——收音机量子计算机”的名号。
全球网民的狂欢与恶搞
在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全球的互联网用户也彻底嗨了。各种语言的论坛、社交媒体、博客上,关于“华夏收音机量子计算机”的讨论、恶搞、二次创作层出不穷。
无数pS大神纷纷出手,将那张模糊的照片p成了各种高清、科幻、甚至恐怖的版本。有的p上了炫酷的蓝色电弧,有的p上了盘踞的东方巨龙,有的甚至p上了外星人的头像。
各种版本的“如何用收音机造量子计算机”的“教程”开始在网上流传,从一本正经的“伪科学分析”到纯粹的恶搞段子,应有尽有。
“秦风同款收音机”一度成为某些二手交易平台和古董网站的热搜词。不少人开始翻箱倒柜,试图从自家的阁楼或地下室里,找出几台能“创造奇迹”的老旧收音机。
甚至还有好事者,成立了“全球秦风收音机爱好者协会(筹)”,宣称要众筹资金,支持秦风的“伟大事业”,并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收音机计算技术”。
这场由一篇校报报道引发的全球媒体和网民的集体狂欢,其声势之浩大,传播之迅速,影响之广泛,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
燕京大学,这个古老而宁静的学府,连同秦风这个名字,以及他那堆“神秘的收音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而此刻的始作俑者高飞,如果他能看到这一切,恐怕会因为过度兴奋而直接昏厥过去。但他不知道的是,他这篇“不朽的杰作”,也即将为他自己,为燕京大学,乃至为秦风,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麻烦”和“大机遇”。
世界,因为“收音机”而疯狂。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汇聚。那些身处科学殿堂的专家学者们,又将如何看待这场荒诞不经却又似乎隐藏着某种可能性的“科技神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