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燕京大学的大部分师生或已进入梦乡,或仍在灯下苦读。然而,校园网络,这个由无数网线连接起来的虚拟世界,却因为一篇报道的上线,骤然掀起了滔天巨浪!
燕京大学校报官方网站,以及校内人气最高的“未名湖畔bbS”的头条位置,在晚上八点整,准时被一篇标题极具冲击力的文章所占据——《世纪揭秘!震惊全球!燕京大学天才秦风的“超级算力之源”,竟是用废品收购站的老旧收音机秘密打造?!兼论我国勤俭节约的科研新风尚!》
黑体加粗、鲜红夺目的标题,配上一张高糊到几乎看不清细节、只能隐约辨认出是几台老式收音机般物体堆叠在一起,周围缠绕着无数线缆的“独家照片”,这篇文章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瞬间激起了万丈浪花!
最先被“炸”晕的,自然是那些习惯了在睡前刷一刷校园bbS的“夜猫子”学生们。
“我靠!我没眼花吧?!校报头条?秦神用收音机造超级计算机?!”
“这标题……高飞学长是喝了多少啊?吹牛也要按照基本法吧!”
“楼上的,别急着否定!你点进去看内容!写得有鼻子有眼的!还有照片!虽然糊得跟我奶奶家的窗户纸似的,但依稀能看出是收音机的轮廓!”
“照片在此![图片链接] 大家自己看!这特么……真的是收音机啊!被各种管子、电线包得跟木乃伊一样!秦神这是什么操作?我物理学白学了!”
“‘兼论我国勤俭节约的科研新风尚’……噗!高飞学长,你是魔鬼吗?这种时候还不忘升华主题?”
仅仅几分钟之内,这篇报道下方的评论区就如同开了闸的洪水一般,迅速被各种惊叹、质疑、调侃和膜拜所淹没。
燕京大学,学生宿舍,某男生寝室。
“胖子!胖子!别睡了!出大事了!”一个瘦高个男生猛地从床上坐起来,一脚踹向睡在下铺的室友。
“干嘛啊耗子,大半夜的,让不让人活了……”被称作胖子的男生迷迷糊糊地嘟囔着。
“活什么活!秦神都快破碎虚空白日飞升了!你还睡得着?”耗子激动地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屏幕转向胖子,“快看校报bbS头条!《秦风用废品收音机打造超级计算机》!有图有真相!”
胖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凑过去一看,当他看清那耸人听闻的标题和那张充满“神秘感”的马赛克照片时,瞬间睡意全无,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灯泡:“我……我勒个去!这……这是真的假的?用……用收音机?他怎么不用算盘呢?”
“谁知道呢!但你想想秦神以前干的那些事,常温超导、宇宙能量之心……哪个是按常理出牌的?”耗子越说越兴奋,“我觉得,这事儿,没准还真有可能!秦神的世界,岂是我等凡人能够揣度的?”
类似的场景,在燕京大学的各个学生宿舍楼里不断上演。无数原本已经熄灯的寝室,因为这篇报道而重新亮起了屏幕的光芒。校园bbS的在线人数如同坐了火箭般直线飙升,服务器后台的管理员看着那陡然增加的访问请求,手忙脚乱,差点以为遭到了黑客攻击。
物理学院的学生群里,更是炸开了锅。
“各位大佬,校报那篇关于秦师兄的报道,你们怎么看?这……科学吗?”一个低年级的本科生小心翼翼地问道。
立刻有高年级的研究生回复:“科学?在秦师兄面前,你跟我谈科学?他本人就是最大的不科学!”
“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联想到秦师兄实验室那恐怖的用电量,以及之前王建国师傅说的那些‘怪现象’,我感觉……这报道,可能歪打正着,戳到了一点真相的边角?”
“楼上正解!我早就觉得秦师兄在憋个大招!用收音机怎么了?说不定人家是利用了电子管在特定环境下的某种未知量子效应呢!学无止境啊同志们!”
“别瞎猜了!等明天李教授和秦师兄的官方回应吧!不过,高飞这小子,胆子也太肥了!这种没影儿的事也敢往外捅?不怕被告诽谤吗?”
而始作俑者高飞,此刻正坐在校报编辑部的电脑前,看着自己文章下那如同潮水般涌来的评论和不断攀升的阅读数据,激动得满脸通红,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他甚至开始幻想,明天一早,各大媒体的电话就会打爆他的手机,邀请他去做独家专访。
他哪里知道,他这篇充满激情与想象力的“大作”,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正以一种他无法想象的方式,冲出校园,奔向更广阔的互联网世界。
燕京大学的“高墙”,在信息的洪流面前,形同虚设。
首先,是一些经常混迹于校内bbS,同时也在校外各大知名科技论坛、综合性社区(如当时国内流行的天涯、猫扑,以及一些初具雏形的博客平台)拥有账号的“意见领袖”型学生,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篇报道的“爆点”,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转载了出去。
“【惊天猛料!转自燕大bbS!】我校天才秦风,疑似用废品收音机造出超级计算机,拳打Intel,脚踢Amd?!”
“【深度分析】从燕大校报头条看华夏科研的‘弯道超车’新思路!收音机也能逆天改命?”
“【图片流出!】疑似燕京大学秦风实验室核心设备曝光!这真的是收音机吗?求大神鉴定!”
这些帖子一经发出,立刻在各大校外论坛引发了同样强烈的震动。毕竟,“燕京大学”、“天才秦风”、“超级计算机”、“废品收音机”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引人遐想的空间。
紧接着,电子邮件和当时初露峥嵘的即时通讯工具(如Icq、oIcq等),成为了这股信息洪流的加速器。燕大的学生们纷纷将这篇“奇文”通过邮件转发给外校的同学、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甚至是一些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小小的聊天窗口里,也充斥着关于“秦风收音机”的讨论和表情包(是的,那个年代的互联网,已经有了简陋但魔性的表情包)。
“喂,哥们儿,听说了吗?你们隔壁燕大,有人用收音机造超算了!牛逼大发了!”——来自一位清木大学学生的oIcq消息。
“dear [海外同学的名字], you won't believe what's happening at peking University...”——一封发往大洋彼岸的电子邮件。
信息的传播如同病毒裂变,呈几何级数扩散。
起初,还只是在华夏国内的互联网圈子里流传。一些嗅觉灵敏的国内科技媒体、新闻门户网站的编辑记者们,也很快从各种渠道注意到了这股异常火爆的讨论。
“主编!主编!快看这个!燕京大学那边出了个大新闻!”
“什么新闻?又是哪个教授发了篇Nature还是Science?”
“比那劲爆多了!说是一个叫秦风的学生,用废品收音机造出了超级计算机!还解决了世界级数学难题!有图有真相!”
“啥玩意儿?收音机造超算?你确定不是愚人节新闻提前发布了?”
“您自己看吧!燕大校报都登了!现在网上都传疯了!”
面对如此具有话题性的“新闻”,国内媒体自然不会放过。尽管图片的模糊和内容的离奇让他们也心存疑虑,但在“流量为王”的原始驱动力下,一篇篇经过二次加工、标题更加耸人听闻的报道,开始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的科技版块,甚至是一些综合门户的首页推荐位置。
“华夏天才的奇思妙想:废旧收音机竟成超级计算机核心?”
“燕京大学惊现‘收音机神童’,挑战计算科学极限!”
“勤俭科研典范?还是哗众取宠?秦风与他的‘收音机之谜’引爆网络!”
而当这些经过本土媒体“发酵”和“放大”的新闻,通过互联网这个无远弗届的平台,漂洋过海,抵达那些时刻关注着华夏科技动态的国际媒体记者眼中时,一场真正的全球性“信息风暴”才算是拉开了序幕。
一些驻华的外国记者,或者在海外专门研究中国科技发展的分析师,很快就从各种英文科技论坛、社交媒体(如当时在海外科技圈流行的Slashdot、digg等)上,看到了关于“chinese student builds superputer from old radios”的零星讨论和转载。
起初,他们大多也是一笑置之,认为这不过是又一个“东方神秘主义”的笑话,或者是翻译过程中产生的以讹传讹。
然而,当他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信息源指向同一所大学——peking University(燕京大学在国际上的通行称呼),同一个名字——qin Feng,以及他此前在常温超导等领域确实取得过一些令国际科学界瞩目的成就时,一些资深的记者和编辑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情,或许……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去核实一下!联系我们在北京的记者站!看看能不能采访到这个秦风,或者燕京大学的官方!”
“查一下这个‘学者x’的论文,据说也是这个秦风匿名发表的,内容是关于一个世界级的计算难题……”
“把那张模糊的照片找出来,让我们的图像分析专家看看,那到底是不是收音机,或者……是什么我们不认识的高科技伪装?”
全球各大新闻通讯社、主流报刊、电视台以及科技网站的编辑部里,开始响起了类似的指令。无数的记者、编辑、分析师,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投向了燕京大学,投向了那个名叫秦风的神秘华夏天才,以及他那更加神秘的“收音机实验室”。
一场由燕京大学校报一篇“不负责任”的报道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
而此刻的秦风,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实验数据整理。他打了个哈欠,看了一眼窗外深沉的夜色,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和他的“熊猫”,已经成为了席卷全球互联网的信息风暴眼。
他只是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准备浏览一下arxiv上最新的预印本论文,顺便看看有没有人对“学者x”那篇关于“潘洛斯阶梯猜想”的论文提出什么有价值的质疑或评论。
然而,当他打开一个常用的国际物理学论坛时,一个被顶得极高的热帖标题,瞬间吸引了他的全部注意力:
“[wtF?![] chinese Student builds quantum puter Using GRANdmA'S oLd RAdIoS to Solve p vs Np level problem?! ](photo Allegedly Leaked!)” (【我勒个去?!】华夏学生用老祖母的旧收音机造出了量子计算机来解决p vs Np级别的问题?!(据称有照片泄露!))
秦风:“……”
他点开帖子,看着那张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被无数网友用各种滤镜和放大算法处理过的、依旧模糊不堪的“收音机阵列”照片,以及下方那群情激昂、说什么语言都有的各国网友的疯狂评论,嘴角不由得狠狠抽搐了一下。
“高飞……你小子……干得‘漂亮’啊!”
秦风扶额,他知道,一场天大的麻烦,或者说,一个天大的“机会”,可能真的要来了。
世界,即将为“收音机”而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