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询问的语气,但那所道明的利害关系,刘彻不在意?
他辛苦稳定的大汉江山,他是想要永远的传下去的,传给他的子嗣。
如果在他手里因为他的缘故而让江山易于别人之后,刘彻得要怄死!
刘彻是让刘徽死死的拿捏住了。
“你连太子都会杀不成?”刘彻不愿意就此放弃。
“父皇想试试吗?那不如我先从弗陵开始?”刘徽含笑而答,和刘彻的暴怒相比,刘徽表现得太稳了,让刘彻根本不敢试探到底刘徽敢不敢要人的命。
他的儿子们啊,要是他们都死了,那他这一辈子就成了笑话。
刘彻质问道:“你告诉朕,为了今天你谋划了多少年?”
“从周五死的那一刻开始。”刘徽答之,那样的答案是刘彻亦始料未及的。
刘徽迎向刘彻,目不转睛,火光突然骤亮,将刘徽的面容映照清晰。
哪怕是刘彻的面容,也在这火光之中让人看得分明。
刘徽开口道:“父皇给了我最好的理由,也让我得到更多的盟友。世家贵族,军中。父皇既然忌惮我们手握军权,为何偏要对军中下手?我几次三番把贪墨抚恤金者的那些证据送到父皇手中,是要让父皇收拢将士之心。偏父皇一叶障目,认为我是为了自己。亏得父皇作茧自缚,否则军中未必愿意无虎符而听我调令。”
刘彻冷哼一声道:“你准备那么多年,指望的是军中?”
听到刘彻的话,刘徽感慨的道:“当然不是,万千百姓都是我的兵。得民心者得天下,父皇以为我助于百姓,百姓会不助于我吗?每村之内都有自备的兵马,他们都是我的兵。无事时他们只是寻常百姓,只要我想,他们就会成为我的兵。”
鸡蛋断不可能放在一个篮子,刘徽光明正大的助民,还让他们各村都自建护村队,以保证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让人欺负。
虽然是在天子脚下,民以自强,确定可以随时卫国保家,有何不可?
刘彻回想刘徽做下的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其深谋远虑,饶是不到今日的一刻,刘彻都想不到刘徽会准备了那么多。
惊叹之余,刘彻看向刘徽的眼神,那也有藏不住的赞许。
这就是他的孩子,他最喜欢的孩子!也是他所有孩子中最出色的孩子!能够在他的眼皮底下,借由他的力,不在意他的利用算计,一步一步完成布局,以达到能够让她如愿的目的。
了不起!
刘彻生气之余,又慢慢的平复了。
“想要名正言顺?”刘彻问。刘徽都拿到传国玉玺和虎符了,还要刘彻亲自下诏传位于她,让她成为大汉名正言顺的皇帝。
刘徽垂眸道:“不过是看父皇给不给我杀人的理由。”
不配合的刘彻,也别怪刘徽下手狠,她的那些弟弟们啊,杀了也好。
刘彻问:“你舅舅和去病可知你的盘算?”
没有看到卫青和霍去病,刘彻只想知道刘徽有没有告诉他们。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舅舅和表哥是站在父皇那一边的,我一直清楚。断不可能让他们知道我的打算。我今日逼宫,先要看住的正是舅舅和表哥。不容他们坏事。”刘徽没有觉得自己那么做有何不对。
刘彻闻言赞许道:“好。”
一个好字,引得刘允侧目。
怎么会赞好呢?
“朕可以传位于你,但你确定能够坐得稳这个皇位?”刘彻冷冷的瞥过刘徽一眼。
刘徽道:“父皇可以拭目以待。”
刘彻还活着,有的是机会看刘徽能不能坐稳大汉皇帝的位置。
未央宫,从此易主了。
随天明,召集朝臣上朝的鼓声响起,未央宫前的血未干,昨夜宫中城里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怎么可能无人察觉。
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想明白,谁有那么大的胆子敢逼宫!
长安城守卫森严,此时无人能够自由出入长安城。城封了!
情况至此,真不想上朝,可不上不行。
进入未央宫,看到在刘彻身边的刘徽时,所有宫中的卫士全部换成了黑衣玄甲的将士,未央宫如此情况,至此谁不明白,逼宫的那个人是刘徽。
第一时间都纷纷寻找卫青、霍去病、刘据的身影,一个都没有发现。
倒是那些让刘屈氂以巫蛊之术拿下的三省六部的官员们,竟然全都给放出来了。
震惊之余,一个个听到刘彻道:“朕决定退位,由未央长公主刘徽继位。”
不是不是,刘彻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他是有太子的人,竟然要把皇位传给刘徽?他疯了吗?
“陛下圣明。”第一个出面表示认同的竟然是孙胄。
孙胄出列的那一刻,刘彻眼刀子直甩,恨不得杀了他。
一直以来孙胄都在提醒刘彻压制刘徽,一定不能让刘徽的势力在不断的增大,他原以为这是一个忠心的臣子。然而他被逼得不得退位的时候,第一个认可赞同的人竟然是孙胄。
“陛下圣明。”有了孙胄出面,在场的臣子们,大半以上都山呼刘彻圣明。
好些世族大家的人?
连他们世族的人都同意刘徽继位?
大汉要出一个女帝?
出一个女帝和让刘彻以巫蛊而杀人,一家子死绝,你要怎么选?
好,刘徽继位的事便就此定下,当即登基。
刘徽换上冕服登上皇帝位时,接受百官朝拜时,天现彩云于空,那一片片祥瑞中,嗯,显露出好些字:女帝继,大汉兴。
对于长安的变故尚不算太清楚的人看到六个字,哎哟,长安的百姓们都跪下了,直道天现祥瑞,这是大汉要出女帝吗?
当下汉宫内传出消息,昭告天下,刘彻退位,以未央长公主刘徽继任新君。
刚刚举行的登基大典,大汉是真的出了一个女皇帝。
哎哟,别的人百姓们不一定熟悉,未央公主刘徽,他们都知道的啊。
百姓们的日子能够越过越好,多亏了未央公主。
修路造桥,引渠开荒,教人耕种,刘徽如何为百姓谋划的,都得过好处的人,自是不认为刘徽当皇帝有何不可。
对百姓们来说,当皇帝的是谁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他们能不能吃饱,能不能有好日子过,那才是顶顶重要的事。
刘徽的群众基础在,虽然有些人认为刘徽身为女郎都能登基成为皇帝,简直是不可思议,架不住那样的声音很快被盖过去了。
女郎怎么了,女郎有本事可以保家卫国,撑起门户。承继天下的是女子有何不可?
关于刘徽的德行,迅速传播开来,口口相传,都是刘徽四十多年来的作为。
要知道当年刘徽出生的时候刘彻曾梦日入怀,更别说刘徽一登基,天现祥瑞,已然明说了刘徽当上皇帝的事没问题的。种种神迹那就是上天对刘徽的肯定。
于民于国。刘徽一登基既下令彻查贪墨抚恤金一事,不管查到的人到底是谁,全都处死。
抚恤金一事,那是对战死将士的安抚,是大汉对为国捐躯之人的肯定。
将士为国而死,大汉朝廷养他以老,抚之以幼。
连这样的钱都有人敢贪,杀!
三军将士听到那么样的消息,自是振奋的。
刘徽一直以来对军中将士的培养,那么些年里,刘徽负责抚恤事宜,所有将士都知道,那些死去的将士,他们虽然死了,朝廷照顾得他们的家人很好。
所以刘徽为帝,她登基的第一件事是彻查抚恤金的事,可见刘徽深知他们将士之苦。
军心稳,民心稳,中层的人,长安里的世族们都接受刘徽登基为帝的事,压根没有打算和刘徽对上,可不就让刘徽平平稳稳的度过了皇权交接的时间。
最难的关一度过,刘徽开始论功行赏,陈荷进为中书令,沈璧入门下为侍中,卫禧进为吏部尚书。
世族,刘徽的人,平衡着朝堂上,一切都暂时的和谐了。
但随刘徽登基的事传遍各国,那些刘氏诸侯王不答应啊,道是他们大汉江山焉能传到女郎手里。
好啊,扯起大皮直指刘徽谋反逼宫,得位不正,他们也要谋反。
可是,诸侯王如今有那样的能力吗?
敢逼宫的刘徽啊,能料不到诸侯们一定不会服?
要如何能让他们服?
打到服。
诸侯们刚准备密谋起兵,已然让兵马拿下,谋反除国,而且尽诛之。
一波杀下来,刘氏皇室剩不下几个了。而也让人看到刘徽对大汉的控制力。
诸侯作乱的事刘徽都早有预料,再有和刘徽亮刀子的人,他们自问有赢的把握?
意图谋反的人不少,因为刘徽提出的种种改革,他们都恨不得把刘徽扯下来。
以前刘徽是公主有一个刘彻撑腰,自是对付不了。刘徽都成皇帝了,朝堂军中,想跟刘徽唱反调,对,刘徽是逼宫不假,她杀的刘屈氂和苏文难道不是佞臣吗?
诛佞臣而定江山,以令天下安,不是好事?
巫蛊之乱,多少无辜的人牵扯其中,难道他们全都忘记了?
要是认为刘彻出来比刘徽好,行啊,让刘彻来好了?
不不不,在刘徽和刘彻之间,傻子都知道应该要选刘徽。
刘彻老了,生性多疑,巫蛊之术闹出来的事,真要是任其发展下去,不定会闹大到何种地步。
刘徽再不好也比刘彻好!
达成共识的人,见到诸侯作乱的下场,傻子都知道不能和刘徽硬碰硬。
不过,不敢明着反对,也想让刘徽闹心,马上有人问起刘据如何处置?还有霍去病呢。
刘徽自那一日逼宫到现在,她知道要坐稳皇帝位不容易。刘徽不敢有半分松懈,军中的防备,以及各地的诏令传达,以安民为主。
政策是不变的,该赏的要赏,先把眼前最难的一关过去了,剩下的再慢慢来。
她之前不议刘据的事,也顾不上霍去病,到如今算是缓过来,有人提醒刘徽,差不多得把这些事情一件一件的解决。不能再拖了。
刘据那儿其实还好,刘据自打听说刘徽逼宫成功,刘彻真把皇位传给刘徽,那是真高兴。
高兴的刘据对于被困在宫中的事一点都不急。
同样高兴的还有刘适!
相比之下还是卫子夫更急。
刘徽逼宫成事的第一日,登基后刘徽既奉刘彻为太上皇,卫子夫理所当然的是太后。
刘徽谁都能不去见,总是要去见卫子夫的。
卫子夫看到的是身着一身帝王冕服而来的刘徽,那一刻卫子夫恍惚之余,不由的捏紧了手,难以置信刘徽会做下逼宫登基的事。
“陛下。”而身边伺候的宫人们待见刘徽时,已然朝刘徽拜下见礼。
“母亲。”刘徽知道一天一夜发生的事太不可思议,她也是抽空过来看看卫子夫。
卫子夫紧张上前捉住刘徽的手,止不住的颤抖。
“没事母亲,都解决了。”刘徽没有说错,事到如今都解决了,“以后母亲的头上再也不用悬刀,我也不用。卫家,必能善始善终。”
四十四年的奋斗,换来扬眉吐气,再也不用受制于人的话,刘徽认为值得。
卫子夫没有任何责怪刘徽的话,只赞道:“好。阿徽做到了。”
无论有多少的震惊和不可思议,到今日刘徽凭本事争来一切,那都是刘徽该得的。
“这些日子还得麻烦母亲帮我照顾阿允。阿据那里暂时让他留在东宫,母亲若是想去看他便去。等我把朝臣稳定了,以后阿据想干什么干什么。”刘徽更要宽卫子夫的心,好让她无须担心。
卫子夫得了刘徽的准话,心中大石便落下了。
刘徽便忙于稳定朝局。
朝堂的人都是刘徽所熟悉的,何人能用,何人不可用,刘徽了然于胸。
用人之道,她要用人稳定朝堂,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了。
稳定后,刘徽也终于抽时间去见刘据了。
刘据正领孩子们在玩,听到有人唤陛下,刘据转头,见着一身黑衣的刘徽,露出笑容道:“二姐,陛下。”
对,应该要唤陛下。
其他人也忙以见礼,生怕慢了一步。
刘徽抬手让他们平身。而与刘据四目相对。
“你们先回去。我和陛下有话要说。”刘据冲妻儿吩咐,让他们先行一步。
等人都散去了,就剩下他们姐弟,刘徽也不绕弯子道:“有何打算?”
“想出去四周走走。我走过最远的路莫过于那一回同二姐往河西去。时常听二姐提起世界之大,应该要出去走走。我是心动无比。”刘据没有想过困在一方之地。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他姐成功上位,他便在刘徽的庇护之下出去走走。
“好啊。问问母亲要不要和你一起。”刘徽想起卫子夫,刘据?
“母亲学了一身好医术,在宫中无用武之地,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你想出去走走看看,她或许也想。她这一辈子被困在宫里,以后的日子我想让她自在快活的过。”刘徽本不是想让父母困住的人,她能做主,她当然得让卫子夫去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刘据一听顿住了,随后点了点头。
“你想要一个什么封号?诸侯自我而废。以后不以封地封号,咱们的兄弟们人在我这儿以后都没有封地,只有王爷的爵位,至于他们有权无权,得看他们各自的本事。”刘徽顺嘴一解释,好让刘据知道,很多的规矩在她手里是肯定要变的。
刘据无所谓的道:“我也不想烦那个心,二姐看着给就是。”
对呢,看着来给,他反正又没有反对刘徽的心。千盼万盼,终于盼到刘徽成功上位,别提刘据有多高兴了!
刘徽点了点头道:“那就封你齐王吧。”
齐之一字,自来都是富庶的代表,刘徽道来,刘据作一揖道:“谢二姐。”
和刘据达成共识,剩下的都不是问题。
一母同胞的弟弟刘徽会亲自来一趟,别个兄弟她不需要理会。
但,刘徽得去一趟平阳长公主府,平阳长公主和卫青她得亲自上门。
刘徽来到,平阳长公主上下打量她一圈问:“藏得深啊阿徽。”
“若藏得不够深,第一个阻止我的会是舅舅。”刘徽想当女帝,于别人眼里是何其离经叛道?
刘徽但凡流露出那么一个意思,容不得她,阻止她的人会不断的冒出来。
卫青已然不知如何说话,事情发生了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在卫青这儿,他知道外面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汉皇帝已然易主。
“陛下如何?”卫青追问。
刘徽得说,也就她舅时时惦记刘彻。
“舅舅要是不放心可以和姑姑一道进宫见见父皇。父皇还在未央宫里。”刘徽只要皇帝位,汉宫那么大,住的地方不少,刘彻没说挪位置,她更不提。
当然,未必刘徽没有坏心眼。
刘彻传了位给刘徽不假,心里一准攒了气,未必不思如何翻盘。
刘徽不可谓不防。
当了几十年皇帝的人,真要是让刘彻捉住机会,刘徽真有可能死在刘彻手里。
“那这就去。”平阳长公主第一个要去。
刘徽好奇的打量平阳长公主,平阳长公主道:“我要问问陛下是何心情。”
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一颗看戏的心,过分了啊!
刘徽感慨无比,卫青再问:“你连去病都没有泄露过半句?”
外面的事卫青都知道,刘徽只是把人困住,没想对人怎么样,诸事一字不差的传到卫青的耳朵里。卫青由此自然猜到事情的经过。
刘徽不吱声,平阳长公主问:“你是不打算回去了吗?”
“见完舅舅和姑姑我就去看表哥。”刘徽眼神有些飘,怎么可能不回去。刘允去见过霍去病好几次,霍去病没有对那天的事说过半句,让刘徽关在府里也一句话都不说。
刘徽呢?
她不心虚。
她要成的是前所未有的大事。
但凡刘徽不是足够的小心谨慎,怕是早让刘彻察觉。
就刘彻之前对刘徽的忌惮,一旦发现刘徽有觊觎天下之心,他是绝不可能饶过刘徽!
生死存亡,更是一家子的生死存亡的大事,试问刘徽敢有半分松懈吗?
刘徽直视卫青道:“敢问舅舅,若我要谋反前告诉舅舅,舅舅会帮我还是父皇?”
卫青明显一怔,他的反应刘徽看在眼里,平静的道:“表哥会和舅舅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才是我从来不会告诉表哥和舅舅的原因。这条路我要走,我要谋反,我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父皇,舅舅和表哥也是我的敌人。”
话音落下,卫青低下了头。无言以对。
平阳长公主的心态相对比较好的。
刘徽走到这一步没有人能够想到,可她既然做到了,那么无论如何她都会走下去。
“舅舅接下来不妨想想要做些什么。”刘徽不纠结,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每个人做下的选择也会不同。刘徽早料到自己想成功要面对的问题,她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天下安,她坐稳了皇帝位,哪怕眼下的刘彻想把她拉下马都没有那么容易了。
世家贵族们是不敢相信刘彻的,无差别的杀人这一点,在世家贵族眼中刘彻就跟个疯子一样。
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疯子,换成谁都不想在他手底下干事。
军队,刘彻压下抚恤金的事,寒了多少将士的心?他既传位给刘徽,天下将士都认这一份诏书,不会再愿意成为刘彻的刀,以令刘彻再掌天下,让他们求告无门。
公道二字,纵然世间都知道很难,可他们也都只想要一个公道。
有人愿意给他们一个公道,又怎么会不让人前仆后继的追随于他的左右。
民心就更不用说了,刘徽如何处处为民而谋?
在百姓中刘徽的声望,刘彻不可及。
“不许让你舅舅上战场,他不年轻了。”平阳长公主在此时出言阻止,不许刘徽胡闹。
刘徽眨了眨眼睛,“要是舅舅有心再上战场也没有什么不好。有一片地方要是舅舅能够帮大汉开辟,大汉之幸也。”
黑土地啊!刘徽之前打上主意了,那不是不合适吗?
以前刘彻做主得听刘彻的,现在刘徽是做主的那个人,就得听她的!
“说了不让你舅舅上战场。”平阳长公主重申,刘徽看向卫青道:“舅舅说了算。”
见过卫青和平阳长公主后,刘徽终于回到她的公主府。
府中人与刘徽纷纷见礼。刘徽没有看他们一眼,只是缓缓的走入院中,也看到在那院中的霍去病。
霍去病正在浇花,花开得很好,还是刘徽最喜欢的芍药花。
“陛下。”一端走出来的人看到刘徽明显一顿,唤一声,霍去病抬眼看去,深邃的目光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