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叶明白妻子的担忧,他握了握她的手,目光扫过那些谈笑风生的家长,其中不乏一些他经常在电视、新闻或财经杂志上见过的熟悉面孔。
“既来之,则安之。”他声音平稳,“爸提供这个平台,是希望他们拥有最好的起点和视野,至于圈层……不可避免会接触到,但最终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关键还在于我们家的教育和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多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外在的一切都是附加,内心的充盈、学识的扎实、为人的正直才是根本。”
他顿了顿,看向不远处正在好奇观察生态池塘里锦鲤的几个孩子,其中就有栗小鱼,他正试图跟安心和开心说着什么,安心一副小大哥的样子比划着。
“你看,孩子们的世界其实很简单,重要的是学校的环境和引导,我看这里的教育理念很好,不是培养纨绔子弟的地方,至于其他的……顺其自然吧,我们也不可能把他们永远保护在真空里。”
林姿点了点头,靠在丈夫肩头,稍稍安心了些:“你说得对,只是觉得,他们这么小,就要面对这么复杂的环境……”
“这也是他们必须经历的一课。”郑开叶目光深远,“在这个环境里学会平等、尊重、努力,而不是攀比、骄纵、躺平,将来才能真正地驾驭资源,而不是被资源所累。”
夫妻俩边走边聊,参观了图书馆、科技馆、艺术中心,郑开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不仅在看硬件,更在感受学校的软件和管理细节,他看到外教和中教自然地交流,看到工作人员细致地维护着环境,看到课程表上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安排,心中对父亲的手笔和眼光更多了几分钦佩,老爷子这是真真切切地想为孙辈,也为更多志同道合的家庭,打造一个理想国的教育摇篮。
期间,不乏有认出郑开叶的家长或君晗的合作伙伴上前寒暄,郑开叶都礼貌而适度地回应,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对孩子教育的探讨,避免过多的商业或政治交流,维持着这个场合应有的纯粹性。
十点左右,他们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新生家长说明会,校长是一位在国际教育领域享有盛誉的华裔教育家,他的演讲富有激情和远见,详细阐述了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课程体系,赢得了家长们的阵阵掌声,郑开叶认真听着,偶尔在本子上记录下几点,关于家校合作、关于孩子心理关注、关于阅读习惯培养……
说明会结束后,已是中午,孩子们的第一天上午校园体验也结束了,接到安心和开心时,两个小家伙小脸都红扑扑的,显得很兴奋。
“爸爸!妈妈!我们班有好大的乐高墙!”
“老师带我们做了游戏!我还认识了新朋友,叫Sofia,她从漂亮国来的!”
“小鱼带我们去看了机器人教室!”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上午的见闻,那一点点紧张早已被新奇和兴奋所取代。
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模样,郑开叶和林姿相视一笑,心中的那点顾虑消散了大半,环境固然重要,但孩子本身的快乐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一家四口在学校餐厅用了午餐,餐厅提供中西式多种营养配餐,食材新鲜,口味清淡健康,吃饭时,又遇到了栗阳一家。栗阳的爱人是一位气质娴雅的大学老师,言谈举止很是得体,两家人自然而然地坐在了一桌,孩子们很快熟络起来,大人们也聊着孩子、教育等轻松的话题。
午餐后,下午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和与班主任的深入沟通时间,郑开叶和林姿再次与Emily老师进行了交流,更详细地了解了孩子的在校安排和注意事项。
一切安排妥当,离开学校时,已是下午三点多,夕阳给崭新的校园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坐进车里,安心和开心显然累了,没多久就靠在一起睡着了,林姿温柔地看着他们,轻轻抚摸着他们的头发。
郑开叶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首都的繁华与济州的忙碌是两种不同的节奏,一天,短暂地抽离于紧张的政务和商战之外,沉浸于家庭与教育的氛围中,让他感触良多。
他拿出手机,给父亲郑安民发了条信息:“爸,学校非常好,理念、硬件、师资都是一流,安心开心都很喜欢。谢谢您,辛苦了。”
很快,郑安民回了过来:“你们觉得好就行,孩子喜欢最重要,我这爷爷也就这点用处了。[微笑] 晚上带孩子们回家吃饭?”
郑开叶笑了笑,回复:“好,我们一会儿就到。”
放下手机,他看向身边熟睡的孩子们,又看了看身旁温柔的妻子,家,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无论在外界如何运筹帷幄、披荆斩棘,回到家里,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
而教育,则是另一个看不见硝烟却至关重要的战场,今天,他送孩子们进入了爷爷精心打造的“起点”,未来的路很长,需要他们自己去走,而作为父母,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提供好的环境,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陪伴。
车辆平稳地行驶着,向着那座位于城市心脏地带、却静谧安详的四合院驶去。那里,有等着他们回家的老人,有即将开始人生新阶段的孩子们,有寻常却又珍贵的烟火气。
郑开叶闭上眼睛,短暂地放松了紧绷的神经,明天,他又将返回d省,投入那永无止境的博弈与建设中去,但此刻,他只想享受这难得的、完整的家庭时光。
他知道,这座名为“安开”的学校,不仅仅是一座学校,更父亲对孙辈深沉爱意的载体,是一个家族传承与希望的象征,也将在未来,无形中编织起一张新的、强大的关系网络,而他的孩子们,将在这里,开启他们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