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秦风那“石破天惊”的提议——允许在门口“看”一部分,并且由实验室人员操作精密仪器将数据投屏展示——王建国那双在工帽檐下闪烁着精光的眼睛,不由得眯得更紧了。
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哦?秦同学这个提议……倒是新鲜。”王建国摸了摸下巴上短短的胡茬,语气里带着一丝玩味,“你是说,你们自己操作仪器,把数据给我们看?那这数据的真实性……我们怎么保证?”
秦风微微一笑,如沐春风:“王师傅,您这话就见外了。我们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的都是经得起检验的科研。数据的真实性是我们科研的生命线,这一点请您绝对放心。再说了,您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什么样的电路数据没见过?真假优劣,相信逃不过您的法眼。我们之所以这么提议,也实在是实验环境要求太高,核心区域的任何一丝扰动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这也是李振华教授特意叮嘱过的,既要全力配合学校的安全检查,也要确保科研项目的绝对安全和保密。”
他又一次巧妙地把李教授抬了出来当挡箭牌,同时又给王建国戴了顶“火眼金睛”的高帽。
王建国沉吟片刻。秦风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给了他面子,又把丑话说在了前头。如果自己再强硬坚持,倒显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是不信任学院领导了。而且,他对秦风口中那些“更精密的仪器”和“实时数据投屏”也确实有几分好奇。
“行吧!”王建国最终点了点头,但语气依旧带着几分警惕,“那就按你说的办。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如果我从数据里看出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或者觉得你们有所隐瞒,我还是会如实向钱科长和学校汇报的。”
“那是自然,我们随时接受组织的考验。”秦风笑容不变,心中却暗暗松了口气。第一步,稳住了。
接下来,便是一场在实验室门口上演的“高科技堂会”。
秦风指挥着赵明和孙宇,将一台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搬到了靠近门口的位置,正对着王建国。然后,赵明坐到一台看起来就非常精密复杂(实际上是“熊猫”外围监控台的一部分,被秦风临时切换了显示模式)的控制台前,手指在键盘上翻飞,调出了一系列花花绿绿、曲线交错、数字滚动的界面。
“王师傅,您请看。”秦风指着屏幕,开始了他的“专业解说”,“这是我们实验室总能源供给单元的实时监测数据。您看这条绿色的曲线,代表输入电压的稳定性,波动范围控制在正负0.01伏以内,远超国家A级供电标准。这条红色的,是总电流负载,目前维持在额定功率的百分之七十五,安全冗余充足。还有这个,是各关键节点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全部在安全阈值以下……”
王建国凑近屏幕,眯着眼睛仔细瞅着。那些曲线和数字,他确实看不太懂,但感觉上……好像挺唬人的。尤其是秦风那一套套专业术语,什么“动态功率因子校正”、“多级EmI滤波器阵列”、“纳秒级故障隔离响应”,听得他云里雾里,只觉得这实验室果然不是一般的“高级”。
“嗯……看起来……是还行。”王建国含糊其辞地点点头,心里却在犯嘀咕:这小子不会是随便找了些动画片给我看吧?
他眼珠一转,指着屏幕上一处不断跳动的数字问道:“秦同学,这个‘量子隧穿效应抑制场强度’是什么意思?听起来怪吓人的,跟我们电路安全有关系吗?”
秦风闻言,心中暗笑,这老王师傅还挺会抓重点。那玩意儿当然跟电路安全没半毛钱关系,那是他为了凑数,从系统知识库里随便调出来的一个名词,稍微改了改,安在了这个“演示系统”里,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科技感”和“迷惑性”。
“王师傅果然专业!”秦风面不改色地赞了一句,随即一本正经地解释道:“这个‘量子隧穿效应抑制场’是我们为了保证超高精度材料在微观层面结构稳定性而设置的一种特殊防护力场。它的稳定运行,对供电系统的纯净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如果供电系统出现任何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导致这个力场失效,进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从侧面也反映了我们供电线路的可靠性。”
一番话说得是天花乱坠,把王建国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还是没太明白,但感觉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赵明和孙宇在一旁强忍着笑意,对秦风的“忽悠”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这样,秦风配合着屏幕上那些“不明觉厉”的数据,滔滔不绝地给王建国“科普”了半个多小时。从“主供电回路的谐波失真度”讲到“备用电源的无缝切换时间”,从“接地电阻的周期性检测”讲到“防雷抗浪涌的七重保障”。
王建国听得是昏昏欲睡,他感觉自己这几十年电工算是白干了,跟人家这一比,简直就是原始人。
“行了行了,秦同学,我相信你们的设备是先进的,安全措施也……也挺全面的。”王建国终于有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他感觉再听下去,自己的脑子就要变成一团浆糊了。他今天来的主要目的,可不是听这小子讲天书的。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理论上的东西,我大致了解了。不过,按照规定,我还是得亲眼看看你们的配电设施和主要用电设备的接线情况。毕竟,眼见为实嘛!”
说着,他便作势要往实验室里迈步。
“王师傅,这……”赵明和孙宇下意识地想上前阻拦。
秦风却抬手示意他们不必紧张,脸上依旧带着和煦的笑容:“王师傅,您看,我们这核心实验区,确实不方便……要不这样,您就在这门口,我把门再开大一些,让您能看得更清楚一点?我们保证,所有关键的接线端子和配电模块,都尽量让您能看到。”
他一边说着,一边慢慢地将实验室的门又推开了一些,露出了门后更广阔的空间。
王建国眼睛一亮,立刻伸长了脖子往里瞅。
只见实验室内部空间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也……混乱得多。各种粗细不一的线缆如同蜘蛛网般在天花板和墙壁上延伸,连接到一台台奇形怪状的仪器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难以名状的金属和臭氧混合的味道。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实验室中央区域,一个被半透明的特制屏蔽材料笼罩着的巨大实验平台。
“秦同学,那个……那个被罩子盖着的是什么?”王建国指着那个方向,好奇地问道。
“哦,那个是我们正在进行实验的‘高温高压材料反应腔’,王师傅。”秦风面不改色地胡诌道,“因为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强辐射和高温,所以必须用特制的屏蔽材料罩起来,防止对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强辐射?高温?”王建国闻言,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脸上露出一丝忌惮。搞科研的,果然都是在玩火啊!
就在这时,王建国眼尖,突然发现在那个巨大的屏蔽罩旁边,似乎还有一些没有被完全遮挡住的东西。他仗着自己是“例行检查”,而且秦风刚才也说了“尽量让您能看到”,便大着胆子,猛地往前跨了一步,几乎半个身子都探进了实验室!
“哎,王师傅,您小心!”赵明和孙宇惊呼一声,想要阻拦,却已经慢了一步。
秦风眉头一皱,但也没有强行去拉。他知道,以王建国这种老油条的性格,越是拦着,他越是好奇。索性,就让他“惊鸿一瞥”吧,反正核心的东西,他也看不懂。
就这短短的一两秒钟,王建国凭借其几十年练就的“火眼金睛”,以及此刻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硬是将来不及完全遮挡的实验平台中央区域看了个大概!
这一眼,让他整个人都如同被雷击了一般,瞬间呆立当场!
他看到了什么?
那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什么“高温高压材料反应腔”!
在那个被各种奇奇怪怪的特制屏蔽板、厚重铅玻璃、以及缠绕得如同巨蟒般的粗大冷却管线半包围的区域中央,赫然摆放着的,竟然是……几台(或者说,看起来像是一台被大卸八块后重新拼接组合起来的)外壳斑驳、样式老旧的……收音机?!
是的,没错,就是那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可能都曾有过的,木质或塑料外壳,带着大大的度盘和几个旋钮的老式红灯牌、熊猫牌收音机!
只不过,这些收音机的外壳,此刻却像是被开膛破肚了一般,里面塞满了各种他完全看不懂的、闪烁着幽幽蓝光或红光的精密电子元件和细密的线束。无数颜色各异、粗细不一的特制线缆,如同章鱼的触手般从这些“收音机”的内部延伸出来,连接到旁边几台看起来极其先进的电脑、高精度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以及一些他叫不上名字的、布满了指示灯和液晶屏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上!
整个场景,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诡异和……荒诞!
几台破旧的收音机,被当成了宝贝疙瘩一样供在实验室最中央,用最顶级的屏蔽材料和冷却系统伺候着,还连接着一大堆代表了当今最高科技水平的辅助设备!
这……这他娘的到底是在搞什么名堂?!
王建国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他使劲眨了眨眼,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刚才听秦风讲了太多“天书”,出现了幻觉。
但那几台老式收音机斑驳的外壳,以及上面隐约可见的“红灯”、“熊猫”等模糊字样,却又是那么的真实不虚!
而且,那些“收音机”的表面,似乎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冰霜,丝丝缕缕的白色寒气正从它们的缝隙中逸散出来,与周围空气接触后,形成一片小范围的白雾,让整个场景更添了几分神秘和诡异。
更让他感到头皮发麻的是,从那些“收音机”内部,以及连接它们的那些现代化仪器上,正不断闪烁着各种颜色的指示灯,发出“嘀嘀嗒嗒”、“嗡嗡嗡”的轻微声响,汇聚成一种奇特的、仿佛拥有某种生命力的“背景噪音”。
“这……这是……”王建国张了张嘴,想问点什么,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感觉自己几十年来建立的对“科学仪器”的认知,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了!
“王师傅,您没事吧?”秦风的声音适时地响起,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关切”,“我们这个实验装置的结构比较……嗯,比较特殊,可能跟您平时见到的不太一样。”
赵明和孙宇也是一脸紧张地看着王建国,生怕他看出什么破绽。
王建国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毕竟是见过些世面的老电工,虽然眼前的景象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但他本能地感觉到,这里面一定有大问题!或者说,有大秘密!
他定了定神,指着那些“收音机”,艰难地开口问道:“秦……秦同学,这些……这些收音机……是做什么用的?难道……难道你们是用这些老古董,在进行什么……高科技实验?”
他的声音因为震惊和困惑,都有些微微发颤。
秦风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容,缓缓说道:“王师傅,您有所不知。这些并非普通的收音机。它们是我们实验室利用‘废旧器材’,经过‘特殊改装’和‘技术升级’后,搭建起来的一套‘多信道宽频电磁环境模拟与超高灵敏度信号捕捉分析系统’的核心组件。”
“多……多什么玩意儿?”王建国又被这一长串他听不懂的专业名词给砸晕了。
“简单来说,”秦风继续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就是用这些经过特殊处理的‘老物件’,来模拟和接收一些极其微弱、极其复杂的宇宙背景辐射信号,以及地球深层地磁扰动产生的特种电磁波。这些信号对于我们研究新型功能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物理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这些老式收音机的某些元器件,在特定的低温和强电磁屏蔽环境下,会展现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超灵敏’特性,这是许多现代高精密仪器反而不具备的。算是一种……嗯,‘以旧焕新,变废为宝’的科研思路吧!”
这番解释,可以说是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发挥到了极致。把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硬生生说成是“超灵敏信号捕捉天线”,还扯上了什么“宇宙背景辐射”和“地球深层地磁扰动”,简直是匪夷所思!
赵明和孙宇在一旁听得是瞠目结舌,心中对秦风的敬仰之情,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秦哥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这种鬼话都能编得如此面不改色心不跳,还带着一股浓浓的“科学探索”精神!
王建国听得是半信半疑,但更多的是困惑。他虽然不懂那些高深的理论,但他知道,用一堆破收音机来研究“宇宙信号”,这事儿怎么听怎么玄乎。
不过,秦风那句“低温环境”、“强电磁屏蔽”、“意想不到的超灵敏特性”,倒是让他隐约抓住了一点什么。他想起宿管王阿姨抱怨过的,秦风“修”过的收音机特别烫,还时不时发出怪声。再看看眼前这些被伺候得跟祖宗一样的“收音机阵列”,以及它们周围那些明显是用来降温和屏蔽的设备……
难道……这小子说的是真的?这些破烂玩意儿,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特异功能”?
他想再仔细看看,或者问得更清楚一些,但秦风已经巧妙地往前站了一步,挡住了他的大部分视线,同时笑着说道:“王师傅,我们这个实验装置目前正处于关键的调试阶段,内部结构和运行参数都属于高度机密。您刚才惊鸿一瞥,也算是了解了个大概。为了不影响实验进度,也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风险,今天的内部检查,恐怕只能到此为止了。如果您对我们实验室的整体用电安全还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随时提供相关的技术参数和安全报告。”
话说到这个份上,王建国知道,再想深入探究,已是不可能了。而且,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瞥,已经让他获得了足够多的“谈资”和“疑点”。
“好吧……”王建国有些不甘心地咂了咂嘴,但还是点了点头,“既然是高度机密,那我也不便多问了。不过,秦同学,你们这些设备……看起来确实挺……挺费电的。安全方面,你们自己一定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能出岔子。”
他最后叮嘱了一句,眼神复杂地又往实验室深处瞟了一眼,仿佛想把刚才看到的景象牢牢刻在脑子里。
“多谢王师傅提醒,我们一定会的。”秦风客气地说道。
送走了王建国,实验室的门一关上,赵明和孙宇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后背都湿透了。
“秦哥,吓死我了!我还以为要露馅了呢!”赵明心有余悸地说道。
孙宇也是一脸后怕:“是啊,那老王师傅眼神太贼了,差点就被他看出问题了。你那套‘宇宙信号捕捉仪’的说辞,也太……太神了!”
秦风却只是淡淡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一丝玩味。
“他看不懂,也理解不了。”秦风说道,“不过,他今天看到的这些,足够他在外面好好‘宣传’一阵子了。我们实验室,恐怕很快就要成为燕京大学新的‘都市传说’发源地了。”
他走到窗边,看着王建国逐渐远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惊鸿一瞥”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该是“流言蜚语满天飞”的时刻了。而这些流言蜚语,或许……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为“熊猫”的存在,提供一层意想不到的“保护色”呢?
秦风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实验室中央那个被重重保护起来的“收音机阵列”。在那里,人类智慧的极限,正在被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和突破。而这一切,都还只是一个开始。